前言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1 废水处理
1.1 废水特性
1.1.1 废水分类
1.1.2 终端水污染
1.1.3 悬浮固体
1.1.4 重金属
1.1.5 溶解性无机固体
1.1.6 有毒有机化合物
1.1.7 表面活性剂
1.1.8 环境优先污染物
1.1.9 挥发性有机物
1.2 处理阶段
1.2.1 废水的来源
1.2.2 排放选择和质量要求
1.3 排水污染控制
1.3.1 防治溢油
1.3.2 地下水污染控制
1.4 处理过程
1.4.1 油库废水污染
1.4.2 简单的重力分离
1.4.3 残留的悬浮物
1.4.4 处理工艺的选用
1.5 选址和设计
1.5.1 水生生态系统
1.5.2 陆地生态系统
1.5.3 湿地生态系统
1.5.4 土地利用
1.5.5 水污染控制
1.6 石油化工行业废水的来源
1.6.1 水污染
1.6.2 冷却水
1.6.3 洗涤水和工艺用水
1.6.4 石油化工行业的典型污染物
1.6.5 石化废水处理
1.6.6 化肥厂
1.7 污染的影响
1.7.1 主要污染物
1.7.2 次要成分
1.8 烯烃厂
1.8.1 聚合物厂
1.8.2 聚氯乙烯厂
1.8.3 芳烃厂
1.9 工业废物的环境保护
1.10 废水中的COD
1.10.1 COD的测定
1.10.2 理论需氧量的计算
2 物理单元操作法
2.1 流量计
2.2 格栅筛分法
2.3 破碎
2.4 除沙
2.5 重力分离
2.5.1 原理
2.5.2 应用
2.5.3 油水分离器:通用设计条例
2.5.4 传统矩形流道API分离器
2.5.5 平行板分离器
2.5.6 隔油池
2.5.7 储油池
2.6 流量均衡
2.6.1 应用和选址
2.6.2 体积要求
2.7 混合
2.7.1 说明与类型
2.7.2 应用
2.8 沉淀
2.8.1 沉淀理论
2.8.2 应用和类型
2.8.3 设计考虑
2.8.4 沉淀池的数量
2.8.5 进水口布置
2.8.6 短路
2.8.7 出水口布置
2.8.8 滞留时间
2.8.9 表面负荷率
2.8.10 影响沉降的因素
2.9 溶气气浮
2.9.1 概述
2.9.2 系统配置
2.9.3 影响DAF效率的因素
2.9.4 可处理性测试
2.9.5 设计考虑
2.9.6 仪表与控制
2.9.7 管道
2.9.8 化学品设施
2.9.9 材料
2.9.10 DAF系统中空气浓度的估算
2.10 颗粒介质过滤器
2.10.1 概述
2.10.2 过滤器的类型与应用
2.10.3 系统设计参数
2.10.4 循环时间(周期)
2.10.5 容器和配件设备
2.10.6 仪表和控制
3 化学处理
3.1 化学处理分类
3.1.1 化学沉淀
3.1.2 化学混凝
3.1.3 化学氧化和高级氧化
3.1.4 离子交换
3.1.5 化学稳定
3.2 定义与应用
3.3 化学沉淀
3.4 化学絮凝
3.4.1 定义和应用
3.4.2 设计依据
3.4.3 沉淀池
3.4.4 化学药剂添加系统
3.5 消毒
3.5.1 化学药剂
3.5.2 机械消毒的方式
3.6 加氯消毒
3.6.1 氯剂量
3.6.2 设计依据
3.7 水质监测
3.8 水污染控制在线监测仪器
3.8.1 光电比色计
3.8.2 在线定点测量或连续监测
3.8.3 水样连续采集和澄清系统
3.8.4 实验室仪器
3.8.5 土壤含水率取样
3.8.6 地下水取样
3.9 物理检测
3.9.1 色度
3.9.2 电导率
3.9.3 浊度
3.9.4 金属组分检测
3.9.5 极谱法
3.9.6 有机成分的测定
3.9.7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
3.9.8 总有机碳
3.9.9 生化需氧量
3.9.10 化学需氧量
3.9.11 水和废水中放射性的检测
3.10 实验室自动化检测水和废水设备
3.10.1 负载损耗
3.10.2 水排放
4 生物处理
4.1 原理
4.1.1 生物活性炭工艺
4.1.2 生物动力学理论模型
4.2 生物处理工艺
4.2.1 好氧和厌氧处理的主要区别
4.2.2 好氧处理
4.2.3 废水厌氧处理
4.2.4 好氧-厌氧(兼性)废水处理
4.3 活性污泥装置
4.3.1 应用
4.3.2 活性污泥的影响
4.3.3 进水组成
4.3.4 工艺设计
4.3.5 设计注意事项
4.4 滴滤池
4.4.1 润湿速度
4.4.2 瞬时润湿速率
4.5 生物转盘系统
4.6 污水氧化塘
5 非常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废水处理
5.1 背景
5.1.1 溶解和分散的烃类组分
5.1.2 可溶性矿物质
5.1.3 产生的化学物质
5.1.4 生产的固体
5.1.5 可溶性气体
5.2 煤层水的毒性阈值
5.3 页岩气和煤层气采出水的处理与处置
5.3.1 蒸发塘
5.3.2 地表水流的处理
5.3.3 离子交换
5.3.4 膜过滤技术
5.3.5 冻融蒸发
5.3.6 吸附
5.3.7 化学氧化
5.3.8 过滤
5.3.9 人工湿地
5.3.10 电渗析和反向电渗析
5.3.11 专用陆上现场深井灌注
5.3.12 生物曝气滤池
5.3.13 大孔聚合物萃取技术
5.3.14 热处理技术
5.4 应对安全需求的新技术
5.5 油砂矿开采污水处理
5.5.1 废水回收利用和水处理的方案
5.5.2 油砂矿开采含油废水处理
6 废水处理系统
6.1 雨水排水系统
6.2 油水下水道系统
6.3 非含油的污水系统
6.4 化学污水系统
6.4.1 化学污水的处置
6.4.2 中和系统
6.4.3 化学废水的种类
6.5 生活污水系统
6.6 专用污水系统
6.7 污水来源及处置
6.8 炼油厂和石化厂的特殊废水
6.8.1 碱洗(重油)
6.8.2 脱盐废水
6.8.3 污水或酸性水
6.8.4 废碱液的解决方案
6.8.5 甲基叔丁基醚或含铅污水
6.8.6 苯污染的水流
6.8.7 废硫酸产品
6.8.8 氮基组分
6.8.9 氰化物
6.8.10 氯化铝
6.8.11 聚电解质
6.8.12 氯化铁
6.8.13 磷酸
6.8.14 氢氟酸
6.8.15 其他废催化剂
6.8.16 化学清洗废物
6.8.17 硫黄固化和破碎设施及装载系统排水
6.8.18 含有固体、乳化剂等的水
6.8.19 重黏性油排水
6.8.20 有毒金属污染的污水
6.8.21 溶剂工艺排水
6.8.22 处理工艺排水
6.9 石化工厂的特殊废水
6.9.1 处置/处理方法汇总
6.10 液态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区域的废水
6.11 气体处理设施的废水
6.12 码头、仓库、产品处理区的废水
6.13 废物排放的普遍考虑和条件
6.13.1 废水的特性和组成
6.13.2 排放场所和接收环境的特点
6.13.3 废弃物处理技术的可用性
6.14 废水特性
6.14.1 水流
6.14.2 温度
6.14.3 pH值
6.14.4 需氧量
6.14.5 酚类物质含量
6.14.6 硫化物含量
6.14.7 含油量
6.14.8 轻烃在水中的溶解度
6.14.9 预测水-烃体系的互溶性
6.15 废水排放
6.15.1 点源排放
6.15.2 污水允许浓度
6.16 不饱和带
6.17 场地评估
6.18 收集泄漏信息
7 下水道污水处理
7.1 下水道污水排放
7.1.1 受纳水体
7.1.2 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最终排水
7.2 污水处理方法:通用的要求
7.3 系统选择:通用要求
7.4 污水处理厂的设计:通用指南
7.5 小型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7.6 预处理
7.7 初沉池和二沉池
7.8 污泥消化池
7.9 污泥干化床
7.10 生物滤池
7.10.1 分布
7.10.2 滤池体积
7.10.3 矿物滤料
7.11 活性污泥单元
7.12 三级处理工艺(深度处理)
7.13 最终出水处置
7.14 污水深度处理
7.14.1 废水中化学成分的影响
7.14.2 深度处理废水操作和工艺
7.15 处理水的处置和回用
7.15.1 市政回用
7.15.2 工业回用
7.15.3 农业回用
7.15.4 娱乐场地回用
7.15.5 地下水补给
8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8.1 基本注意事项
8.1.1 分类
8.1.2 方法
8.1.3 来源
8.1.4 特性
8.1.5 数量
8.2 污泥处置、处理和再利用
8.2.1 概况
8.2.2 污泥和浮渣泵
8.2.3 污泥管道
8.2.4 预运行设备
8.2.5 浓缩
8.3 稳定化
8.3.1 设计注意事项
8.3.2 石灰稳定法
8.3.3 热处理
8.3.4 厌氧污泥分解
8.3.5 堆肥
8.4 调质
8.5 消毒
8.6 脱水
8.6.1 污泥脱水方法
8.6.2 真空过滤
8.6.3 离心过滤
8.6.4 带式压滤机
8.6.5 污泥干化床
8.6.6 污泥塘
8.7 热干化
8.8 热分解
8.9 污泥的土地利用
8.10 化学固定
8.11 收集污染物特征信息
8.12 评估污染物流动性
8.13 技术选择
8.13.1 土壤通风
8.13.2 生物修复
8.13.3 土壤淋洗
8.13.4 水力屏障
8.13.5 挖掘
8.14 饱和带
8.15 现场评估
8.15.1 收集污染物的特征信息
8.15.2 评估饱和区的污染物相
8.16 评估污染物流动性
8.16.1 地下水中溶解和吸附污染物的质量
8.16.2 污染物羽流的范围
8.16.3 饱和区污染物的流动性
8.17 设定修复目标
8.18 技术选择
8.19 溶解性污染物
8.19.1 开挖沟渠
8.19.2 安装抽水井
8.19.3 回收漂浮的NAPL
8.19.4 地下水中溶解性污染物的处理
8.20 管道泄漏危害评估方法
8.20.1 泄漏评估
8.20.2 潜在泄漏率和泄漏量
8.20.3 环境影响因素
8.21 泄漏检测技术
8.21.1 质量输入与输出平衡
8.21.2 压力/流量分析
8.21.3 监测泄漏产生的特征信号
8.21.4 离线泄漏检测
8.22 使用放射性示踪剂对气体管道、储罐和技术设施进行防漏控制
8.22.1 液体管道泄漏检测
8.22.2 气体管道泄漏检测
8.23 最终污泥和固体输送、储存和处置
8.23.1 运输方法
8.23.2 污泥运输中的环境因素
8.23.3 污泥储存
8.23.4 最终处置
8.23.5 焚烧
8.23.6 飞灰处理和处置
8.24 固体废物处理
8.24.1 废物分类
8.24.2 危险废物设施选址
8.24.3 非危险废物
8.24.4 炼油厂固体废物的来源、分离、数量和特征
8.24.5 源头削减方法
8.24.6 资源回收和废物最小化
8.24.7 减少危险废物
8.24.8 最终处置前的处理
8.24.9 钻井废弃物的处理
8.24.10 取样注意事项
8.24.11 保障员工健康的空气监测
8.24.12 程序
8.24.13 危害
8.24.14 质量保证注意事项
8.25 陆地排放
8.25.1 地下水监测
8.25.2 溢出物
8.26 土壤渗透问题评估
8.26.1 预测工具
8.26.2 实践工程师的计算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