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谢冕人文讲演录(精)/边角料书系
ISBN:9787523413982
作者:作者:谢冕|责编:张振胜//王哲
定价:¥68.0
出版社:null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2 精装
页数:325页
商品详情
目录

一辑  诗与诗人
  古典的压力
  每年这一天
  长安遗韵
  这是一方福地
  他影响了中国文学的新时代
  奇迹没有发生
  他周围浓浓的书卷气
  《河南诗人》创刊一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我也有一个梦想
  那些空灵铸就了永恒
  向诗歌致敬
  热爱诗歌的人们有福了
  那些遥远的星星——中国诗歌,在亚洲,在世界
  因为一位诗人而认识了这片土地
  今夜,我在德令哈
  又是香山红叶时
  花香没有边境
  百年回首话兴废
  看月亮非常重要
  我们再一次为诗歌相聚
  鲜花一般芬香的是诗歌
  又是红叶时节
  在阮章竞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温州山水记
  诗意的人生和学术
  我有两个天空——百年中国新诗与外国诗
  百年新诗的回望
  我们共有之财富
  世界悄悄爱你
  诗心即佛心
  那湖水有点灰有点暗
  一百年来一件大事
  诗人的世界
  诗与时代
  春天带来欢喜
二辑  文艺与其他
  关于散文
  城市书写的变迁
  说不尽的“传统”
  说不清的“现实”
  重申一种文学理念
  文学一旦穿上了魔鞋
  这一所纯京味儿剧院
  网络是文艺的新世界
  遥想和铭记
  有些道理不会过时
  泥土燃烧而为凤凰
  她因此也被写进了历史
  文学的“无用”与诗歌的“自由”
三辑  北大与其他
  北大清谈
  升旗仪式上的致辞
  诗歌的北大
  一般的人只能被时代所塑造
  从今天起,面朝未来
  咬住一点不放松
  读书与人生
  北大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重铸一代风流
  走在前列的身影
  青春万岁
  一个穷孩子进了贵族学校

精彩页/试读片段

    古典的压力
    来到马鞍山,雨山湖有迷蒙的诗意,天是晴的,却总像有雨。那雨点是飘浮在空气中的,把周围的草地、花丛、树林都点染成了绿色的雨山。这个城市被浓浓的诗意包围着,还有那些红灯笼,垂挂在雨山的浓荫之中。诗意的马鞍山,诗意的江东,诗意的中国。2005年10月25日,也就是大会召开的前一天,《皖江晚报》的头条标题就是《一座城市与诗歌的千年情缘》。一座城市能与诗歌结缘是一座城市的信服与光荣。
    是的,马鞍山是一座不同凡响的诗歌的城市。自南齐著名的山水诗人谢朓开始,李白、白居易、贾岛、杜牧、苏轼等在这里留下了千余首名篇。这里的名单只是例举,宋代只举了苏轼,苏轼以后,我没有再举(昨天的开幕式上,省长还举了陆游),还留有近千年的悬念。我猜想,马鞍山能够吸引历代这么多诗人来此吟咏,一定是他们和我们一样,看到了这里一座座的雨的山,一阵阵的山的雨,如同我们一样地看到了浓荫覆盖着的诗意的城市。
    有这么丰富的遗产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它也造成了无所不在的、历久不去的,而且愈是久远便愈是强大的压力。我把它叫作古典的压力。我曾在采石矶边走过,在浩瀚的长江边,那里岸边的岩石上有一只足印,朋友介绍说,那是李白留下的,他在那里水中捞月而死。从采石矶、从青山、从当涂、从马鞍山走过的,有数以百计伟大的、杰出的诗人。是他们在这片美丽的青山绿水间,在细雨蒙蒙中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我们听得见他们千年绕梁的吟哦声。
    昨晚的开幕式晚会,从《诗经》到陶渊明,从杜甫到杜牧,再从苏轼到陆游,支撑这台演出的,是伟大的古典诗歌不减的魅力。这些伟大的歌吟,千年以后,尚令那些童稚和老者为之倾心,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我想不光是诗人,而是所有的中国人,都会在这样的壮丽辉煌中感受到奇重无比的压力。我在马鞍山感到的,就是这样的压力——古典的压力。
    晚会是精心编导的,整个过程充满了优雅、高贵的气氛。整台晚会是古典美丽的集中浓缩的显示,它向我们讲述,几千年来我们的民族是如何沐浴在这种由古典辉煌造就的诗意之中,它怎样铸造了我们的审美趣味、美学追求,而且最后铸造了我们的优美心灵!
    2005年10月25日,第一届中国诗歌节在马鞍山召开,这是在诗歌论坛上的讲辞。
    每年这一天
    每年这一天都是春暖花开的日子。今天下午我走过校园,那一片迎春花开满了星星一样的花朵——是迎春,不是连翘,许多人都把连翘当成了迎春,迎春花开得比连翘还要早。那迎春花,是一种迫不及待的灿烂辉煌!
    这是一年一度的春暖花开的日子,一年一度的迎春花星星般点亮了校园的春天。走在校园里,想象着这是诗人在向我们报告春天的消息,心里有一种感动,有点怅惘又有点温暖的感动。
    最早认识海子,那时他远未成名。我在他刻写的(或者是在他手抄的)小本子上读到了他的许多短诗,其中就有《亚洲铜》。那是20世纪80年代的某一天,海子那时还是北大法律系的学生。在我家,应该是在蔚秀园的那个公寓的五楼上。这是我和海子的第一次见面,一见面,就没有忘记他,没有忘记他这个人和他的《亚洲铜》。
    他写着仅仅属于他的与众不同的诗。当大家都为朦胧诗的英雄理想情结所激动的时候,海子向我们展示了神奇的另一片陌生的天空。就在这首题为《亚洲铜》的诗里,他谈到屈原遗落在河边的白鞋子,谈到飞鸟和野花、海水、月亮还有死亡。这是一些全新的意象,随后,我们也认识并熟知了他的麦地,麦地尽头的村庄,村庄里的母亲和姐妹、村庄的空虚和寒冷。
    海子是始终都在为春天歌唱的诗人。1989年3月,他继1987年、1988年后,第三次修改写于三年前的《春天》这首诗:这是春天,这是最后的春天,我面对的春天,我就是它的鲜血和希望。《春天,十个海子》也许是他的绝笔,写于1989年3月14日,那是凌晨三四点的时分:在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就剩下这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
    沉浸于冬天,
    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
    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今天的会上我与郁文相遇,我们回忆了那个难忘的夏天,是他和阎月君携带海子遗诗交我保存。我知道这是骆一禾用他年轻的生命整理、保护,并郑重地托付他们两位的。我知道这批诗稿的分量。我记住了郁文和阎月君的深深的友情,记住了骆一禾和海子匆忙而辉煌的生命,记住了中国现代诗歌那悲哀而惨烈的一页。
    P2-5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