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
1.1.1 地质学
1.1.2 工程地质学
1.2 工程地质条件
1.3 工程地质问题
1.4 地球圈层
1.4.1 地球圈层的划分
1.4.2 地壳
1.5 地质作用
1.5.1 概述
1.5.2 外力地质作用
1.5.3 内力地质作用
1.6 工程地质学研究方法
第2章 矿物与岩石
2.1 矿物
2.1.1 矿物的形态及物理性质
2.1.2 主要造岩矿物及其鉴别特征
2.2 岩浆岩
2.2.1 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2.2.2 岩浆岩的地质特征
2.2.3 岩浆岩的分类及常见岩浆岩的鉴定特征
2.3 沉积岩
2.3.1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2.3.2 沉积岩的地质特征
2.3.3 沉积岩的分类及常见沉积岩的鉴定特征
2.4 变质岩
2.4.1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2.4.2 变质岩的地质特征
2.4.3 变质岩的分类及常见变质岩的鉴定特征
2.5 三大类岩石特征对比及相互转化
第3章 地貌、地质年代及第四纪地质
3.1 地貌的分级和分类
3.1.1 地貌分级
3.1.2 地貌分类
3.2 常见地貌特征
3.2.1 山岭地貌
3.2.2 平原地貌
3.2.3 河谷地貌
3.2.4 黄土地貌
3.2.5 风成地貌
3.2.6 岩溶地貌
3.2.7 冰川地貌
3.3 地质年代
3.3.1 基本概念
3.3.2 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方法
3.3.3 地质年代单位与地层年代单位
3.3.4 地层年代表
3.4 第四纪地质
3.4.1 第四纪地质的特点
3.4.2 第四纪沉积物
第4章 地质构造
4.1 地壳运动
4.1.1 类型
4.1.2 基本特征
4.2 水平岩层和倾斜岩层
4.2.1 水平岩层
4.2.2 倾斜岩层
4.2.3 岩层产状
4.3 褶皱构造
4.3.1 褶皱要素
4.3.2 褶皱类型
4.3.3 褶皱的野外识别
4.3.4 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4.4 节理
4.4.1 节理的类型及成因
4.4.2 节理的观测与统计
4.5 断层
4.5.1 断层的要素
4.5.2 断层的类型
4.5.3 断层野外识别
4.5.4 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4.5.5 活断层
4.5.6 断裂带分布
第5章 地下水
5.1 地下水的相关概念
5.1.1 空隙
5.1.2 水在岩土中的存在状态
5.1.3 岩土的水理性质
5.1.4 含水层、隔水层
5.2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5.2.1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5.2.2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5.3 地下水类型
5.3.1 按埋藏条件分类
5.3.2 按赋存介质分类
5.4 地下水运动规律
5.4.1 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
5.4.2 岩土渗透系数测定
5.5 地下水与工程建设
5.5.1 流砂与管涌
5.5.2 地面沉降
5.5.3 地下水的浮托作用
5.5.4 承压水的作用
5.6 地下水勘察
5.6.1 基本要求
5.6.2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5.6.3 地下水作用评价
第6章 地质作用
6.1 风化作用
6.1.1 基本概念
6.1.2 风化作用的类型
6.1.3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6.1.4 岩石风化的勘察评价与防治
6.2 河流地质作用
6.2.1 流水的能量
6.2.2 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6.2.3 河流阶地
6.2.4 河流地质作用与交通线路工程
6.2.5 河流侵蚀、淤积作用的治理
6.3 崩塌
6.3.1 崩塌及其形成条件
6.3.2 崩塌的防治
6.4 滑坡
6.4.1 滑坡的形态
6.4.2 滑坡发生的条件
6.4.3 滑坡的类型
6.4.4 滑坡的野外识别
6.4.5 判定滑坡体的稳定性
6.4.6 防治滑坡的主要工程措施
6.5 泥石流
6.5.1 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方式
6.5.2 泥石流形成基本条件
6.5.3 泥石流的类型
6.5.4 泥石流的防治原则及措施
6.5.5 崩塌、滑坡与泥石流的关系及减轻危害的生物措施
6.6 岩溶
6.6.1 岩溶的主要形态
6.6.2 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
6.6.3 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问题与地质勘察
6.6.4 岩溶的防治与处治措施
6.6.5 土洞与塌陷的分布与形成
6.6.6 土洞和塌陷的防治处理
6.7 地震
6.7.1 地震的基本知识
6.7.2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6.7.3 地震效应
6.7.4 地震液化
6.8 工程地质作用
6.8.1 资源开采
6.8.2 兴修水利
6.8.3 植树与砍伐
6.8.4 人工取土
第7章 岩土的工程性质
7.1 土的工程性质
7.1.1 土的物质组成
7.1.2 土的结构和构造
7.1.3 土的物理性质和水理性质
7.1.4 土的力学性质
7.1.5 特殊类型土(特殊土)
7.2 岩石的工程性质
7.2.1 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
7.2.2 岩石的水理性质指标
7.2.3 岩石的主要力学性质
7.2.4 影响岩石工程性质的因素
7.2.5 岩体分级BQ计算调整
第8章 工程地质勘察
8.1 概述
8.1.1 勘察目的
8.1.2 勘察任务
8.1.3 勘察分级
8.1.4 勘察阶段
8.2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8.2.1 坑探
8.2.2 工程地质测绘
8.2.3 工程地质物探
8.2.4 钻探
8.3 原位测试
8.3.1 荷载试验
8.3.2 静力触探
8.3.3 圆锥动力触探
8.3.4 标准贯入试验
8.3.5 波速测试
8.3.6 十字板剪切试验
8.4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8.4.1 岩土参数的选取
8.4.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主要内容
8.4.3 工程地质图表
8.5 建筑地基抗震稳定性评价
8.5.1 场地类别
8.5.2 发震断裂评价
8.5.3 天然地基承载力抗震验算
8.5.4 地震液化评价
8.6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
8.6.1 路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8.6.2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
8.7 桥梁工程地质勘察
8.7.1 桥梁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8.7.2 桥梁工程勘察的基本要求
8.8 地下洞室工程地质勘察
8.8.1 地下洞室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8.8.2 地下洞室勘察的基本要求
8.9 房屋建筑物工程地质勘察
8.9.1 房屋建筑物的工程地质问题
8.9.2 房屋建筑物勘察的基本要求
8.10 边坡工程地质勘察
8.10.1 边坡工程的工程地质问题
8.10.2 边坡工程勘察的基本要求
8.11 基坑工程地质勘察
8.11.1 基坑工程的工程地质问题
8.11.2 基坑工程勘察的基本要求
8.12 废弃物处理工程
8.12.1 固体废物堆场的特点及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8.12.2 垃圾填埋场
第9章 室内地质分析应用技能训练
9.1 实训—矿物的鉴别
9.1.1 目的要求
9.1.2 实训内容和方法
9.1.3 实训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9.1.4 思考题
9.2 实训—岩浆岩的鉴别
9.2.1 目的要求
9.2.2 实训标本
9.2.3 实训内容
9.2.4 岩石的命名
9.2.5 岩浆岩手标本描述实例
9.2.6 作业
9.3 实训—沉积岩的鉴别
9.3.1 目的要求
9.3.2 实训内容
9.3.3 实训方法和步骤
9.3.4 描述实例
9.3.5 作业
9.4 实训—变质岩的鉴别
9.4.1 目的要求
9.4.2 实训内容
9.4.3 实训方法和步骤
9.4.4 描述实例
9.4.5 作业
9.5 实训—地质构造的鉴别
9.5.1 目的要求
9.5.2 实训方法与步骤
9.5.3 案例分析
9.5.4 思考题
9.6 实训—编制节理玫瑰花图
9.6.1 目的要求
9.6.2 说明
9.6.3 作业
附录1 地质罗盘结构及岩层产状要素的野外量测
附录2 工程地质测绘剖面图的绘制
附录3 第四纪地层的成因类型符号
附录4 岩层倾角换算表
附录5 土的野外鉴别
附录6 地质图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