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中国国际战略评论(第20辑)
ISBN:9787501269235
作者:编者:王缉思|责编:蒋少荣
定价:¥68.0
出版社:世界知识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173页
商品详情
目录

专题:北京大学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研讨会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系成立大会
“北京大学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研讨会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系成立大会”开幕致辞
  厘清学科边界,形成理论体系: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  韩启德
  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作出北大的新贡献  邱水平
  新的历史时期的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  洪大用
  北京大学国家安全学系成立的意义  杨光斌
  融通中外,开展国家安全领域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徐辉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  钱乘旦
  国家安全学系设立的学术背景和现实意义  燕继荣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国家安全学
  国家安全学学科与科技点滴  范维澄
  国家安全与国家其他目标的关系  王缉思
  国家安全学和国际关系学的融通  袁鹏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创新发展  唐永胜
  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与实践  杨明杰
  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一些认识  倪峰
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国家安全学的学科规划与建设
  关于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黄大慧
  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一点思考  肖唏
  对国家安全学的学科特点及规划建设的几点看法  贾庆国
  国家安全学研究的三个维度:历史、现实与战略选择  朱锋
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国家安全学的教学与人才培养
  关于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的若干思考  戴长征
  人才需求与国家安全学的人才培养  韩召颖
  安全临界值:理解非安全问题、安全问题与国家安全问题的关键  李文良
  关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考  申世飞
  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初步思考  袁正清
  如何通过整合相关课程促进国家安全学学科的建设  张小明
国家安全学的学理搭建与领域融合——国家安全的理论与政策
  美西方联盟政治与国家安全  刘丰
  国家安全泛化趋向及其理论建构意义  宋德星
  新时代背景下的国家安全基础理论建设  刘庆
  新文科建设与国家安全学的发展  王栋
  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的梳理与调整  达巍
国家安全的学理搭建与领城融合——国家安全研究的跨领域融合
  国家安全范畴的一体两面  王逸舟
  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中的非传统安全教学组织思考  查道炯
  非传统安全和国家安全学再定位  余潇枫
  国家安全边界的认知变化:以中美欧科技竞合为例  姚旭
  海洋安全和环境安全的跨领域融合思考  徐沁仪
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公共产品建设——国家安全学的教材工作
  国家安全学导论教材编写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范士明
  核武器条件下中国的国家安全部分写作思路及一些感想  韩华
  经济和产业安全部分写作思路  董昭华
  民族和宗教安全及党的建设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雷少华
  海外利益安全部分写作情况及一些思考  刘莲莲
  国家安全的心理学角度以及关于教材体系的思考  张清每
  教材的体系和定位问题  祁昊天
  余下的问题  范士明
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公共产品建设——国家安全的平台与数据搭建
  大数据安全态势感知:两个关键问题及其解决  董青岭
  海洋安全态势感知与研究发展  胡波
  技术赋能对国家安全平台的意义  刘华
  地理空间数据与冲突预测  陈冲
  美西方网状博弈论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应用  李彧可
区域国别研究视域下的国家安全学——国家安全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的链接
  日本政治与中日安全关系  李寒梅
  中东区域国别研究中的国家安全议题  王锁劳
  国别卫生体系研究与国家卫生安全  徐进
  关于非洲应对当前安全局势复杂性及其学理意义的思考  刘海方
  历史与地缘政治视野下的土耳其国家安全  昝涛
  国家安全视角下的中东欧研究  项佐涛
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中国政策选择与中俄关系  赵华胜
试论德国外交政策的“时代转折”  连玉如
新国家安保战略与日本安全政策的走向  张云
日本产业界对中美产业链“脱钩”的判断及应对  汪婉
印度外交战略动向及其地区影响  李青燕
乌克兰危机下美西方对俄经济制裁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李巍
强者的武器?——评《相互依赖武器化的使用与滥用》及《隐蔽帝国;美国如何将世界经济武器化》  邹明
重拾古典现实主义——《不清晰的未米:现实主义和国际政治中的不确定性》斫讨会综述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中国办公室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