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上篇 一代贤臣真德秀
真德秀披肝诤谏
真德秀江东救灾
真德秀首知泉州剿海盗
真德秀隆兴调查研究
真德秀潭州建“社仓”
真德秀再知泉州“迎者塞路”
真德秀离职福州“彩旗以送”
真德秀铁面无私
真德秀“朽材腐瓦”建梦笔山房
真德秀劝农
真德秀力劝赵竑
真德秀举贤荐能
真德秀首奏拒付金朝岁币
真德秀以慈行善
真德秀为官准则
真德秀名垂千古
真德秀论皇帝长寿之道
真德秀深得民心
真德秀谥“文忠”
中篇 一代大儒真德秀
真德秀故居高悬“力明正学”牌匾
真德秀家乡曾立“大儒坊”
真德秀的《大学衍义》
真德秀与浦城理学十三子
真德秀的诗和远方
真德秀论养生
真德秀创建“西山书院”
真德秀《文章正宗》推崇陶诗
真德秀身体力行兴教育
真德秀论读书方法
真德秀重视童蒙教育
真德秀创成语“一日之冬”
真德秀读书破万卷
真德秀从祀孔庙
下篇 一代君子真德秀
真德秀追月苦读
真德秀以孝为先
真德秀教子
真德秀大爱感恩
真德秀与詹体仁
真德秀与刘克庄
真德秀与叶绍翁
真德秀情系乡梓
真德秀的丹桂情
真德秀根植浦城大地
真德秀敬仰陈襄
真德秀力倡孝道
真德秀苦行自律
真德秀建“睦亭”
真德秀“一生短、千载长”
后记
真德秀披肝诤谏
真德秀走上官场后的第一次“轮对”,便是最雄辩、最有说服力的明证。
轮对,又称次对,是宋朝一种制度,就是指当面向皇帝发表政见。这项制度始自宋太祖,他常令百官轮流当面向他奏时,指陈时政得失,举述朝廷急务,凡事关利害者,许以极言,其后成为定制。
让我们把历史镜头缓缓回放,还原当时真德秀的形象。
嘉定元年(1208)四月十九日,真德秀第一次轮对,当廷发表政见。
当时的真德秀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他决心紧紧抓住这个机会,把自己的真知灼见上达天听。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真德秀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奋笔疾书,向皇帝献上《戊辰四月上殿奏札》一、二、三。
朝堂上,仪表堂堂的真德秀,声音响亮,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披肝沥胆,直言诤谏。虽然是初出茅庐,但真德秀对时局却有着独到的思考、清醒的认识。
自从政之后,真德秀胸怀忧国忧民之志,竭诚于职守,热切希冀能够使内外交困的宋王朝重振雄风。他是当时少数头脑清醒的大臣之一。真德秀的治国方略主要是用理学思想为指导,以期正君心,服民心。在对待北方金人的侵略上,真德秀虽然反对纳贡称臣,但又主张要面对现实,不应急于征讨,而应该首先巩固内部,实行自治自守的政策。在当时的形势下,南宋小朝廷确实已面临日暮途穷的处境,根本谈不上恢复故疆。真德秀鉴于韩侂胄贸然出兵北伐惨败的教训,主张清除腐败,严肃政纪,收服民心。
客观来说,真德秀的这些主张,对于当时处于危势的南宋王朝来说,不失为正确的决策。
嘉定元年(1208),南宋和金国签订了和议,史称“嘉定和议”。
宋宁宗时,宰相韩侂胄专权,定理学为伪学,受到当时不少士大夫的攻击。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四月。韩侂胄抱着“立盖世功名以自固”的私心,发动“开禧北伐”轻敌冒进,同时,由于四川吴曦叛乱,使得前线攻势迅速土崩瓦解。韩侂胄自己也在开禧三年十一月被朝中反对派杨皇后、史弥远、杨次山等人合谋诛杀。随后,南宋应金国要求开棺取下韩侂胄的头颅,并送至金国,才促使达成和议。
“嘉定和议”主要内容是:宋金关系从隆兴和议的叔(金)侄(宋)关系,改为伯(金)侄(宋)关系。宋纳给金的岁币由每年银20万两、绢20万匹分别增加为30万两、绢30万匹;宋给金犒军钱300万两。金归还新侵的土地,双方维持原来的疆界。
真德秀首次入对,就上殿奏三札:首言和议不可恃,修德行政乃实务;次言朝廷勿以好名、好异困沮善士学子;再言严选狱官,察民隐、恤民命。
第一札中,真德秀奏道:
政事方修,而懈弛之形已露。正人虽进,志未获伸;言路虽开,忠罕见用。臣愿陛下以通和讲好为权宜,以修德行政为实务。
权臣开边,南北涂炭,今兹继好,岂非天下之福?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