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书之书
希罗多德在《历史》(The Histories)一书中写道,公元前513年波斯国王大流士大帝入侵斯基泰族(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南部),并向其统治者伊丹图苏斯发送讯息,要求他投降。作为回应,斯基泰人派一位使者送来了一只鸟、一只老鼠、一只青蛙和五支箭。波斯人询问这是什么意思,使者提醒他们必须自己去寻找答案,然后就离开了。波斯人想破了脑袋。最终,大流士大帝将其解释为,斯基泰人打算温顺地“将他们自己连同他们的土地以及水源全部敬献给”他。他的顾问们则琢磨,这是不是在诅咒大流士会像鸟儿一样飞走,像老鼠一样躲藏起来,抑或像青蛙一样逃进水里?箭是否暗示着战争的威胁?
事实证明,这确实是斯基泰人的反抗宣言,然而其中最有趣的是信息本身独特的传递形式。当我们使用“书”这个词语时,特指册页书的那种装订形式,即将一沓叠起来的纸页装订在一起,并夹在某种起保护作用的封皮里边。本章则试图寻求更宽广的定义,在简单的册页书之外找寻更为稀奇古怪的文本形式,从伊丹图苏斯传递讯息的例子讲起,继而通过其他在灵光乍现下产生的作品,挑战我们此前对文本形式局限的认知。
早在册页书出现之前,我们就在古代人所使用的泥板和蜡板中找出了书的起源。它们逐渐演变成莎草制成的纸草书卷,后来又被羊皮和牛皮纸等取代。接着出现了册页书,然后是纸和印刷机等等。为了铺垫背景,我们将目光转向中国,探索早期珍奇文本。世界各地古代文明的众多文本记录已经佚失,但一些中国古代的文本完好无损地保存了数千年,这主要得益于书写的材料。“甲骨”指的是龟甲和兽骨,通常来自乌龟和牛。占卜师在上面用鲜血写下问题,再用炽热的棍棒烫灼兽骨直至其裂开,通过裂纹和符号预测未来。
历史学家对甲骨非常感兴趣,因为它们上边常常刻有各种记录和预测,涵盖天气和军事行动等等。留存下来的甲骨是非常罕见的,部分原因是人们发现它们时,常将其误认作龙骨,为了所谓的药用价值将其磨碎后服用。这里所展示的甲骨是大英图书馆中最古老的藏品,刻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50年之间,正面的文字预言着未来10天将不会遭逢厄运,反面则记载了一次月食。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也记录天体运行和迷信观念,不过他们使用的是不可食用的泥板。楔形文字是已知最古老的书写系统,由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人创造,并被美索不达米亚的其他文明所使用。楔形文字因其字形似楔子(拉丁语,cuneus)而得名,这些字形首先被压刻在软陶土上,然后被烧制成坚固的泥板。这些文物为人们提供了无数宝贵的见解和发现,其中还有一种刻有楔形文字的物件特别有趣,以其神奇的方式起到了实际的作用。在古代苏美尔,建筑工人会在新建的地基中插入数以千计形似巨大钉子的泥锥,上边刻有祈祷文,以寻求众神的庇护。根据其年代和特性,人们可能会误以为它们和甲骨一样稀有,实际上每一次建筑工程中都会生产大量泥锥。因此在现代伊拉克、叙利亚东部以及土耳其东南部的考古遗址中,经常有大量刻着楔形文字的泥锥出土。
在地基中填满神符或许能够解决建造问题,但对于不断从地下冒出来捣乱的恶魔和恶灵,美索不达米亚百姓又该怎么办呢?刻上文字的物品又一次为人们提供了解决方案:“咒语碗”,也叫“恶魔碗”或“恶魔陷阱碗”,是6到8世纪间的一种守护魔法,常在两河流域上游以及叙利亚地区的考古挖掘中发现。一连串犹太巴比伦阿拉姆语咒语从碗的边缘向碗底呈螺旋状延伸,其正中常刻着一些被缚恶魔的图案。简单来说,它们就是“恶灵捕鼠器”。人们将碗面朝下埋在房间角落(因为魔鬼通常会从墙壁和地板之间的缝隙中钻出来)、门廊、庭院和墓地里,所以任何从地里冒出来的恶灵都将被咒语捕获。
尽管大部分咒语碗上刻的是犹太阿拉姆语,但也有一些是曼达语、叙利亚语、阿拉伯语、波斯语。此外,还有大概10%的内容完全是胡编乱造,这些可能是铭文仿制者制作的廉价仿冒品,用于从不识货的客户那里骗钱。
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