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纠缠在故事之中--论人与物的存在(精)/汉语现象学与跨文化哲学丛书
ISBN:9787221188700
作者:作者:(德)威廉·沙普|责编:辜亚//龙婷|总主编:张任之|译者:王穗实
定价:¥78.0
出版社:贵州人民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2 精装
页数:232页
商品详情
目录

译者序
导言
  第一章  故事以及在其中出现的东西——在故事中的纠缠者——在故事中的何用之物——在外在世界中的何用之物
  第二章  论通过语言的交流——叙述与理解
第一部分  外在世界中的何用之物及其感知
  第一章  何用之物的确定性——何用之物的出自物,质料
  第二章  何用之物的视域
  第三章  质料最初出现在什么关联中——锯、钻、锤
  第四章  在多彩世界中的何用之物——虚空——可见的和被触摸到的何用之物的统一
  第五章  何用之物和其他物
  第六章  作为整体的外在世界如何出现——其他人、动物和植物的出现
  第七章  欧几里德空间与何用之物——作为几何学基本结构的刚性何用之物——作为刚性系统的外在世界
  第八章  个体和属——关于何用之物的属——动物界中的属——论在其他领域中的属
  第九章  普遍命题
  第十章  论所谓的感知及其变异——感性质性——图像表象——所谓的感知变异
第二部分  纠缠在故事之中
  第一章  故事与对象——探究故事并不是对象研究——作为他人故事、本己故事、我们故事的故事
  第二章  被叙述的他人故事,它的种种维度和视域——我们在被叙述故事中的参与
  第三章  一睹我们的方法——不是一个本质研究
  第四章  故事与图像(表象)——故事与插画的关系
  第五章  概述故事所属的一些关联
  第六章  故事代表着人
  第七章  叙述与听——故事如何在叙述与听中延续
  第八章  故事的熟悉——对于故事出现的提示语
  第九章  对叙述和听的新尝试
  第十章  本己纠缠——不同于他人纠缠——他人故事如何能变成本己故事——人之存在何以在故事之中的纠缠存在里穷尽
  第十一章  本己纠缠(延续)——本己故事的特征——没有故事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移出——在本己纠缠者的故事中的关联—在故事中的生长方向
  第十二章  如同只能通过故事来理解人类那样,来理解动物和植物——个体之间的鸿沟以及鸿沟上的桥
  第十三章  故事与时间
  第十四章  心灵论及其与我们研究的关系——在故事之中的纠缠存在与对故事的认识——清醒故事、梦故事、醉意故事、精神错乱故事、巫术故事
  第十五章  在故事之中的纠缠存在与行动——因果关系和自由
  第十六章  对故事之外是否会有什么的问题概况
  第十七章  我们的思考与现象学家研究之间的关系概况——事态与故事——命题与故事
  第十八章  证实学说——故事如何被证实——论自身被给予性——作为寓言的故事——故事与事件
  第十九章  我们和我——在世俗世界史中的我们——在宗教世界史中的我们

精彩页/试读片段

    欧几里得空间与何用之物——作为几何学基本结构的刚性何用之物——作为刚性系统的外在世界
    现在,我们将在我们思考中出现的构造物与看起来相应的几何学结构联系起来。在这件事情上,我们首先局限在视觉构造物上,局限在多彩世界中出现的构造物上,并暂时将在“触摸”中出现的构造物搁置一旁,而就它们也已经是在多彩世界中最初的东西而言,我们当然要考虑这些构造物,它们如同我们尝试详细解释的那样构成基础。
    人们在语言使用中将一个被认为充满质料的物体与一个可以将物体纳入到自身中的空间区别开。与之相反,人们将一个数学物体理解为空间,一个质料物体所占据的空间。人们在物体那里或者从物体出发区分面、线、点。
    在我们面前出现的构造物与几何学构造物的结合点在于何用之物,以及何用之物看起来处于其中的虚空。
    借助刚性何用之物,我们似乎接近几何体、点、线、面等构造物,如同数学家所着眼的构造物。在刚性何用之物那里,我们可以越过表面到达面,再从那里出发来到平面。在面上会出现的是线和图形,尽管最初更像是装饰花纹,它们也可以将面的一部分与剩下部分分开,而在线的交会处看起来出现某些类似点的东西。
    所有这一切都能够或多或少清楚出现,但看起来只能在与刚性物体的连接中清楚出现。
    这些构造物似乎无法清楚出现在我们与物体之间的虚空中,只有在几何体只能出现在这个虚空中的意义上,像点、线这些构造物的出现才会需要虚空。
    如果这些数学构造物,或者首先根据传统说法,我们可以说它们的感性相应物要尽最大可能清楚出现,那么就必须具备我们在何用之物及其质料的清楚被给予性中所详细论述的种种前提。我们无法在暮色或者黑暗中面对何用之物,因为那时候面、线、图形等现象都模糊、消失了。如果我们要研究这个现象,我们也无法从透明或者发光的何用之物或物体出发。即使是在这些东西那里,在此所涉及的现象也很难把握。我们还得从刚性何用之物出发——刚性也必须有一定的持续时间——如果刚性物体的部分位置在我们眼里发生了变化,那我们以此失去了直观中的几何学对象,或者几何学相应物的对象。如果我们在一个铅块上开始去了解什么是物体、表面、线和图形,要么我们已经找到了相应的斑纹,要么我们自己刻划或者画上去,并且如果铅块现在开始熔化,那么表面、线和图形都随之消融,而我们所研究的构造物也会随之消融。至少在论证或者研究期间,刚性物体必须保持静止。正如它不会变成液体那样,一切并没有摇摇欲坠,它也不会扩展或者收缩。
    但如果我们要研究那些与几何学构造物相称的构造物,物体也必须得保持静止。如果物体像一个陀螺那样在我们眼前运动,那么这就使得研究变得更加困难或不可能;但我们的身体,刚性的身体,看起来也必须在与物体的关系中具有一定的静止位置。如果我们坐在快速转动的转椅上,也会使得研究变得困难或不可能。
    在黑暗中也会出现使我们想起数学构造物的构造物。在黑暗中的火花可以比作数学的点,闪电会使得线突然闪亮一下,但我们似乎无法在黑暗中找到一个与物体表面或者平面相应的构造物——黑暗没有表面。我们也很难确定,在黑暗中的发光点,或者在黑暗中的闪电或类似的图形,是否在我们远处出现,或者换句话说,是否在我们与之相分隔而穿过的虚空中出现。就像这些在黑暗中的光现象和面没有关系一样,它们也和物体无关。我们也可以将星空的构造物一起纳入到这个观察中。星星看起来在天空中排列成图形。在这过程中,在我们与星星之间看起来出现了一段距离。与黑暗的背景相比,出现的图形显得分外突出,但这个背景并没有像在我们所处教堂的穹顶那样作为面而出现;与这些在刚性物体上近距离出现的构造物不同,在此似乎始终涉及意义模糊、难以把握的构造物,它们或许只有通过重新解释,解释为像在多彩何用之物那里所清楚出现的构造物,才能获得一定的支撑。
    我们现在再次转向被清楚给予的、在虚空中出现的多彩何用之物,并尝试捉住能够在这里出现或者可以得到出现的种种空间确定性,以便之后将它们与几何学所出自的构造物相联系。三维性首先是随着刚性物体或物而被给予的。它是直接被给予的,至少就这个物体的每一块或者每个部分都具有、保持其相对于其他部分而言的固定位置来说。这种三维性的出现看起来也没受到所谓透视缩减的干扰。物体就像它出现的样子那样,面对透视缩减保持自身,并通过它的结构、通过它的年龄或者通过它的持续时间来抵抗缩减现象。这种缩减被不断修正。我们将这种现象与此联系起来,即物体是作为伴随其故事、伴随其年龄的何用之物,并根据其种种确定性而独立于它“当下的”显现方式,基于它的故事而始终保持同一,无论它距离我们近或远,无论它是清楚或不清楚地被给予我们。
    我们其实无法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去谈论显现方式。我们只是暂时使用这个表达,另外我们还会在我们关于感知的观察中谈起这种话语风格。
    如同三维性伴随着刚性何用之物出现那样,表面也在与刚性何用之物最紧密的关联中出现,而在无光泽的多彩何用之物那里,表面也再次与附着颜色处于紧密关联中。在个别事物那里,这个表面仿佛到处都回转(zuruckl ufen)进自身中,要么像在没有任何标记的球体那样,要么像有棱角边缘的特殊标记的立方体那样,再进一步是在这两种形式之间的无穷中间形态。在像立方体的构造物那里,表面通向面的下个构造物,这一面在棱角处那里翻转到另一个面;在与物体的关系中,没有任何凹凸处的面,就是作为平面而面对我们。这个确定性是否足够精确,会是成问题的。我们只打算将它视作暂时的确定性。在这个面上可以出现线条、纹路、图形。类似种类的构造物也可能出现在不平坦和弯曲的表面上。我们暂时关注这些面上的图形,只因为这里的种种理解难度更小。这里出现的线,例如是用墨水画的,作为狭窄的面出现,它看起来与数学家们谈论的线不同。但如果我们考虑到这些狭窄的面跟它们所画在其上的表面相比又具有边界,如果我们将这些边界作为关注的焦点,那我们已经以此接近数学家所着眼的面中的线的构造物。
    如果我们继续关注两条这样的线的交叉点,那就出现一个非常接近数学的点的构造物,也就是说在这里同时出现了四个点,在这里形成了四个角的顶点。所以当我们用墨水画一个三角形并谈论它时,这种表达方式是完全不精确的。始终出现两个三角形,一个有着更小面积的内三角形,以及一个有着更大面积的外三角形。在这里,被墨水覆盖的面本身又是一个自为的平面图形。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此所指出的这些构造物,如物体、面积、面、图形、线、点,与那些数学家所着眼的相应构造物有什么关系。
    但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要合目的地澄清我们在这里所指出的这些构造物、从三维性到面上的点的与数学构造物是亲缘的构造物,与人们就空间而言所想到的构造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例如人们会说,当铅块熔化时,它作为刚性铅块所占据的空间似乎仍然是铅块存在的剩余部分。如果铅块从一个位置被移到另一个位置,那人们也会认为它迄今为止所占据的空间或者空间部分仍然存在,并且它只是“在空间中”占据一个新位置。我们也可以尝试将我们现在所谈论意义上的空间与虚空联系起来,这样虚空就大约相当于全面空间。在全面空间中,铅块可以时而占据这个位置,时而占据那个位置。
    但所有这些想法在经过仔细考察后被证实行不通。例如,如果我们尝试想象整个世界只是由虚空中的这个铅块组成,那么谈论地点的变化就不再有意义。我们既不能说铅块保持它在虚空中的位置,也不能说改变了它。我们既不能说它下落,也不能说它上升。我们或许也能这么表达,即虚空总是一起上升或下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始终假设铅块没有改变它的形态。
    当我们引入第二个固体,相关联地改变铅块位置的时候,我们才能实现在虚空中的位置变更。这第二个物体可以是一张桌子,铅块在它上面。这第二个物体也可以是铅块所在房间的四面墙。第二个物体也可以是我自己的作为刚性出现着的、一直现存的身体,铅块靠近或者远离它,或者朝某个方向穿过它。如果我们刚才说在虚空中漂浮并构成整个世界的铅块,它的位置变更的想象是不可实现的,那么这或许与以下这点相关,即至少自己的身体始终在相对铅体的某个位置上(仿佛在最外层的前景中)与铅体一起出现,这个身体充当虚空中的一个参照点,铅体可以面对参照点或与之相关联地改变它的位置。这个参照点又必须是一个在虚空中的刚性物体。这个参照点包含在每一个描述中,例如我说刚性物体,即铅块,它远离我、靠近我,它向右、向左、向上、向下移动。在所有这些描述中,自己的身体作为关联客体而共同出现。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