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
ISBN:9787313320803
作者:编者:易承志|责编:吴芸茜
定价:¥59.8
出版社:上海交大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243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导言
  0.1  应急管理的时代背景
    0.1.1  应急管理的任务指向
    0.1.2  应急管理的实践推进
  0.2  应急管理的相关概念
    0.2.1  风险管理
    0.2.2  危机管理
    0.2.3  应急管理
  0.3  本书的内容构成
    0.3.1  应急管理理论
    0.3.2  应急管理历程
    0.3.3  应急管理主体
    0.3.4  应急管理对象
    0.3.5  应急管理过程
    0.3.6  应急管理制度
    0.3.7  应急管理能力
    0.3.8  应急管理技术
第1章  应急管理理论
  1.1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1.1.1  相关理论基础
    1.1.2  主要内容与实践运用
    1.1.3  对应急管理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1.2  脆弱性理论
    1.2.1  理论缘起与形成过程
    1.2.2  核心主张与应用现状
    1.2.3  对应急管理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1.3  抗逆力理论
    1.3.1  理论背景与实践价值
    1.3.2  理论内涵与实践状况
    1.3.3  对应急管理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4  风险社会理论
    1.4.1  演进脉络与基本内容
    1.4.2  关注领域与现实应用
    1.4.3  对应急管理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5  利益相关者理论
    1.5.1  学科基础与理论出场
    1.5.2  核心观点与主要视角
    1.5.3  对应急管理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第2章  应急管理历程
  2.1  古代社会的应急管理
    2.1.1  古代社会应急管理的定义
    2.1.2  古代社会应急管理的特征
    2.1.3  古代社会应急管理的内容
    2.1.4  古代社会应急管理的启思
  2.2  近代社会的应急管理
    2.2.1  近代社会应急管理的界定
    2.2.2  近代社会应急管理的要素
    2.2.3  近代社会应急管理的价值
  2.3  现代社会的应急管理
    2.3.1  现代社会应急管理的本质意涵
    2.3.2  现代社会应急管理的阶段划分
    2.3.3  现代社会应急管理的现实挑战
    2.3.4  现代社会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向
第3章  应急管理主体
  3.1  政府组织
    3.1.1  政府应急管理实践历程
    3.1.2  政府应急管理机构设置
    3.1.3  政府应急管理职能
    3.1.4  政府在应急管理中的角色
  3.2  社会组织
    3.2.1  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优势
    3.2.2  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主要形式
  3.3  企业
    3.3.1  企业参与应急管理的意义
    3.3.2  企业参与应急管理的主要形式
  3.4  基层社区
    3.4.1  基层社区参与应急管理的优势
    3.4.2  基层社区参与应急管理的主要形式
第4章  应急管理对象
  4.1  概念界定
    4.1.1  概念变迁
    4.1.2  概念界定
  4.2  自然灾害
    4.2.1  自然灾害的概念
    4.2.2  自然灾害的特征
    4.2.3  自然灾害的危害
  4.3  事故灾难
    4.3.1  事故灾难的概念
    4.3.2  事故灾难的特征
    4.3.3  事故灾难的危害
  4.4  公共卫生事件
    4.4.1  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4.4.2  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4.4.3  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
  4.5  社会安全事件
    4.5.1  社会安全事件的概念
    4.5.2  社会安全事件的特征
    4.5.3  社会安全事件的危害
第5章  应急管理过程
  5.1  应急预防与准备
    5.1.1  预防与准备的基本内涵
    5.1.2  预防与准备的主要内容
    5.1.3  应急资源
  5.2  应急监测与预警
    5.2.1  监测与预警的基本内涵
    5.2.2  监测与预警的主要内容
    5.2.3  基于监测与预警的应急响应
    5.2.4  监测与预警的经验总结
  5.3  应急救援与处置
    5.3.1  救援与处置的过程
    5.3.2  救援与处置的基本内容
    5.3.3  应急沟通的基本内容
  5.4  应急恢复与重建
    5.4.1  恢复与重建的内涵
    5.4.2  恢复与重建的对象
    5.4.3  恢复与重建的类型
    5.4.4  恢复与重建的阶段
第6章  应急管理制度
  6.1  应急预案
    6.1.1  应急预案的结构
    6.1.2  应急预案的功能
    6.1.3  应急预案的建设
  6.2  应急管理法制
    6.2.1  应急管理法制的框架
    6.2.2  应急管理法制的原则
    6.2.3  应急管理法制的功用
  6.3  应急管理机制
    6.3.1  应急管理机制的主要构成
    6.3.2  应急管理机制的预期价值
    6.3.3  应急管理机制面临的挑战
    6.3.4  应急管理机制的整体优化
第7章  应急管理能力
  7.1  应急管理能力的基本内涵
    7.1.1  相关概念辨析
    7.1.2  主要内容
  7.2  应急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7.2.1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7.2.2  应急管理保障体系
    7.2.3  应急管理救援队伍
    7.2.4  应急管理法治建设
    7.2.5  应急管理宣教体系
  7.3  应急管理能力评价
    7.3.1  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内涵
    7.3.2  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原则
    7.3.3  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体系
  7.4  国外应急管理能力评价实践
    7.4.1  美国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
    7.4.2  日本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
    7.4.3  加拿大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
第 8 章  应急管理技术
  8.1  信息挖掘技术
    8.1.1  信息挖掘技术的内涵
    8.1.2  事发前信息挖掘过程
    8.1.3  事发中信息挖掘过程
    8.1.4  事发后信息挖掘过程
  8.2  风险评估技术
    8.2.1  风险评估技术概述
    8.2.2  风险评估的具体技术
  8.3  监测预警技术
    8.3.1  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技术
    8.3.2  事故灾难监测预警技术
    8.3.3  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技术
  8.4  应急疏散模型
    8.4.1  应急疏散的内涵
    8.4.2  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疏散
    8.4.3  应急疏散交通控制
    8.4.4  应急资源调度优化
参考文献
后记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