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长江流域概况
1.1 自然地理特征
1.2 主要水系分布
1.3 气候与水文特征
1.4 水文要素基本情况及规律
第2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意义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区域、时间及内容
3.2 样品采集
3.2.1 水质样品采集
3.2.2 浮游植物样品采集
3.2.3 浮游动物样品采集
3.2.4 底栖动物样品采集
3.3 样品分析与鉴定
3.3.1 水质样品分析
3.3.2 浮游植物样品鉴定
3.3.3 浮游动物样品鉴定
3.3.4 底栖动物样品鉴定
3.4 评价方法
3.4.1 水质指标评价
3.4.2 浮游植物多样性分析
3.4.3 浮游动物多样性分析
3.4.4 底栖动物多样性分析
第4章 长江流域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现状
4.1 长江流域渔业水域水质现状
4.1.1 全流域概况
4.1.2 长江干流
4.1.3 长江主要支流
4.1.4 大型通江湖泊
4.2 长江流域渔业水域浮游生物现状
4.2.1 浮游植物
4.2.2 浮游动物
4.3 长江流域渔业水域底栖动物现状
4.3.1 全流域概况
4.3.2 长江干流
4.3.3 长江主要支流
4.3.4 大型通江湖泊
4.4 长江流域主要人类活动
4.4.1 全流域概述
4.4.2 长江干流主要人类活动
4.4.3 典型支流主要人类活动
4.4.4 典型大型通江湖泊
第5章 长江流域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影响因素
5.1 自然因素
5.1.1 水文条件
5.1.2 地质地貌
5.1.3 气候
5.2 人为因素
5.2.1 水利工程建设
5.2.2 水污染
5.2.3 水域生态功能破坏
5.2.4 政策法规
第6章 长江流域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策略
6.1 已开展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及其实施效果
6.1.1 湿地恢复项目
6.1.2 增殖放流项目
6.1.3 生态护坡建设项目
6.2 管理体制、执法监管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经验教训
6.2.1 管理体制
6.2.2 执法监管方面
6.3 保护与修复建议
6.3.1 优化产业结构
6.3.2 强化污染治理
6.3.3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6.4 长江流域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前景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水质
7.1.2 浮游植物
7.1.3 浮游动物
7.1.4 底栖动物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7.2.1 数据时空局限性
7.2.2 研究方法与指标单一性
7.2.3 对人类活动影响复杂性的考虑不足
7.3 研究展望与建议
7.3.1 完善监测体系与数据共享
7.3.2 创新研究方法与技术应用
7.3.3 深化人类活动影响机制研究
7.3.4 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附表1 长江流域浮游植物优势种名录
附表2 长江流域浮游动物优势种名录
附表3 长江流域常见底栖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