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白奴(一段被遗忘的美洲殖民史)(精)
ISBN:9787569718218
作者:作者:(英)唐·乔丹//迈克尔·沃尔什|责编:何雨婷|译者:陆妍
定价:¥78.0
出版社:西南师大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2 精装
页数:327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前言  迷雾重重
第一章  被厌弃者的命途
第二章  大法官之梦
第三章  商界巨子
第四章  城市里的儿童
第五章  契约生涯
第六章  他们异于牲畜
第七章  人口贸易
第八章  隐秘通道
第九章  国土上的异客
第十章  北部地区的抗议
第十一章  来自安哥拉的种植园主
第十二章  深入巴巴多斯
第十三章  殖民地的权贵们
第十四章  培根起义
第十五章  安妮女王的黄金书
第十六章  联盟存有异心
第十七章  去而复返
第十八章  “国王陛下的7年旅客”
第十九章  告别演出
注释
参考文献

精彩页/试读片段

    第一章  被厌弃者的命途
    奴隶制通向新世界,一路上“鬼鬼祟祟”“犹豫不决”。历经数十年,它悄无声息地潜伏起来,仅有少量嗅觉机敏的小册子撰稿者和大多数沉默的受害者发现了它。
    新殖民地奴隶制的种子是在16世纪70年代埋下的。那时,英格兰人对于他们的社会体制万分骄傲,连莎士比亚最喜爱的史学家拉斐尔·霍林斯赫德都这般鼓吹:
    至于奴隶,我们是一个也没有的。这正是我们国家的特权。在这里,上帝格外仁慈,王室尤其慷慨:来自其他国度的任何人,但凡踏上我们的国土,他们就获得了无上的自由……一切奴役的束缚也彻底解除。
    尽管霍林斯赫德对他眼中的英格兰极尽褒奖,可在几股势力同时作用下,千千万万生而自由的英格兰子民,面临的未来将是另一番景象,不管他们驶向美洲是否出于自愿。只消一代人,奴隶制就会在美洲建立,并由此剥夺他们与生俱来的、被霍林斯赫德引以为傲的自由。
    白奴贸易的一大催化剂,正是英格兰担心穷人和囚犯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严重危害,而同样的惴惴不安,昭然至今。历经几代人的繁衍,英格兰总人口增加了三分之一。1509年,亨利八世即位,其治下的王国子民近300万。近80年后,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对阵西班牙无敌舰队,当时全国人口已经接近400万。
    新兴资产阶级和权贵们在宗教改革中获取了教会土地,凭《圈地法案》掠得了公共用地。对他们来说,那段时期占尽便宜,尽享文艺复兴带来的繁华。而同样在16世纪中叶,生存状态的另一极端则是穷困潦倒,不堪入目。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圈地运动和经济大萧条,致使大量农民和劳工捉襟见肘,挣扎在生死边缘。曾经,修道院可以供应一些救助物资,却被亨利八世关闭了。如今,穷人遍布乡野,涌入城镇。据称,1570年,仅考文垂一地就有2000名乞丐。在某富豪的葬礼上,竟能聚集20000名穷人等待施舍。1560到1601年,伦敦的流浪者总数增长了8倍,最后只能挤进布里奇韦尔宫,后来这里被改造成一所感化院。
    不可避免的是,违法乱纪者变多了。在1572年颁布的某法令开头,便是声声哀叹:
    不管英格兰还是威尔士,角角落落里总顽固地簇拥着恼人的流氓、懒汉、乞丐。因此,这些地区每天“上演”着谋杀、盗窃和其他更为严重的暴行,不仅惹怒了全能的神,也极大损害了公众的福祉。
    这一时期,手上沾染最多鲜血的人物之一是汉弗里·吉尔伯特——沃尔特·雷利同母异父的兄长。正是此人,倡议在新大陆寻求解决难题的方案。历史上,吉尔伯特总是屈居于他声名显赫的弟弟的光环之下,可他的一生实则毫不逊色。他出身于英格兰西南部一个名望平平的绅士家庭,在伊丽莎白成为女王之前曾任她的侍者,参军后便以冷酷无情而闻名。可与此同时,他又是个诗人、古典派学者、梦想家,鼓舞着一群同胞去美洲开拓帝业。
    16世纪60年代初,法国深陷宗教战争之乱,而汉弗里·吉尔伯特却在此崭露头角。这场屠杀、蹂躏和暴行,更因胡格诺派指挥官而成为传奇——他脖颈上总挂着一串用牧师耳朵制成的项链。近百年后,帕斯卡对这场冲突做了如下表述:“能让人作恶如此彻底并心怀愉悦的,恐怕非宗教信念莫属了。”吉尔伯特二十出头便率千余名英格兰新教徒与胡格诺派并肩作战。在整个过程中,他既表现出了骁勇善战的一面,也彰显了残暴无情:他从不囚禁俘虏——但凡被俘的,一律判处绞刑。
    P3-5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