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春华集(中华书局员工文选2023年)(精)
ISBN:9787101170146
作者:编者:中华书局|责编:姜红//王雨柔
定价:¥68.0
出版社:中华书局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2 精装
页数:371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编辑手记
  孙文颖  刘学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最新成果——点校本《南史》修订本整理出版略记
  马婧  《史通笺注》修订纪事本末
  贾雪飞  跟着“大家”通识经典
  贾雪飞  大家小书,润物无声中导读传统经典
  黄飞立  有精有通,先通后精——《〈周易〉通识》编辑手记
  黄飞立  当代学者说魏晋——《〈世说新语〉通识》编辑手记
  周天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本草纲目〉通识》编辑手记
  黄飞立  别裁《三国》见真章——《〈三国演义〉通识》编辑手记
  吴艳红  聊天聊出来的出版选题——《敦煌守望四十天》出版记
  吴艳红  《唐诗三百首》:重新认识最熟悉的陌生人
  马燕  482封信,一个女人20年的光阴——《素锦的香港往事》编辑手记
书里书外
  胡香玉  一个小白如何读明白《易经》?
  董洪波  《左传》与孔子
  张彩梅  方志之祖《华阳国志》
  张继海  南朝历史上一篇跑官要官的奇文
  王志涛  南宋史书《丁未录》如何评说王安石?
  宋凤娣  群星闪耀,名篇尽览——三全本《唐宋八大家文钞》掠影
  李芃蓓  《长安三万里》中高适案上的《河岳英灵集》是什么?
  李若彬  歌诗三百,长安万里
  汪煜  临歧竟何云:在历史中的高适与李白
  吴艳红  沉醉梦中,是为了醒来
  周天  图说她们的美:古代女性的简生活
  梁彦  碎片化阅读,立体化识人——《三国人物风云录》读后
  贾雪飞  延续的江南,发展的城市——评《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
  郭睿康  以新思想破旧枷锁,以旧形式写新生活:吕碧城其人其词
学林散叶
  齐浣心  张元济与《古本戏曲丛刊》出版
  欧阳红  汤志钧先生与中华书局
  俞国林  傅先生的骆驼草——在纪念傅璇琮先生九十诞辰暨《傅璇琮文集》发布会上的发言
  俞国林  一流的学者的一生的事业——在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40周年所庆会上的发言
  俞国林  为史学界开一新径——在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梁彦  守正创新名传千古,细腻生动透视江湖——纪念连阔如先生120周年诞辰
百川学海
  张继海  史上第一个免死铁券的由来
  钱蕾  谈统编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歧解现象及其注释方式
  刘胜利  《资治通鉴纲目》:《三国演义》成书的重要一环
  田苑菲  从嘉祐到元祐:苏轼如何成为北宋文坛的新盟主
  刘冬雪  经济史书稿编校策略举要
  李猛  浅谈办好大众文史刊物的核心秘诀——以《文史知识》为例
艺文类聚
  郭睿康  孟浩然:盛世中的迷途者
  胡正娟  到底谁作了这首樱桃诗,安禄山还是史思明?
  刘德辉  “侍书”柳公权
  马婧  晏殊为什么被称为富贵词人
  任超逸  文武全才还是大言误国?——南宋最具争议的名相张浚
  董洪波  当茶叶走向西方
  李少英  高考语文考传统文化考出新高度,未来的考生如何应对?
  行业思考
  尹涛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创新传统文化出版
  朱兆虎  从《复兴文库》全流程管理,看重大出版项目的质量管控
党建引领
  刘冬雪  党建团建“引航”  主题出版“练兵”
  范京京  向下扎根 向阳成长 在支教路上书写文化情怀
特稿
  肖启明  古籍出版要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精彩页/试读片段

    2023年10月,点校本《南史》修订本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作为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的最新整理成果,《南史》修订本的出版标志着“南朝五史”修订本系列的收官。
    《南史》由唐代史学家李延寿编撰。全书80卷,分为本纪10卷、列传70卷,通贯记载了南朝宋、齐、梁、陈(420-589)四个政权共170年的历史。李延寿秉承父亲李大师之志,立足于唐朝统一国家的大一统立场上,独力撰成《南史》《北史》180卷,以图改变南北分裂、政权对立时南北史书互相攻诋诬毁的面貌。《南史》在史料上多据《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四部正史删削,缩减篇幅,删易文句,叙事更为简洁,文字易读,更便于阅读者把握南朝历史的整体脉络。在唐宋元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其流传广度长期超越了南朝四书。同时,《南史》在编撰时还吸收了不少“小说短书”以及唐初尚可见到的杂史记述,因此也有不少为四史未载的史料,具有独特的史学价值。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在20世纪50至70年代陆续出版,既是20世纪中国最为宏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也是代表中国历史典籍整理出版最高成就的标志性成果,问世以来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由于受当时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点校本各史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憾。为适应新时代学术发展和读者使用的需求,中华书局于2006年提出启动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得到学术界的积极响应。其后,在原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集团和社会各界学术力量的支持下,拟定了修订工作的各项具体规定,包括《修订工作总则》《修订工作流程》,以及《标点分段办法举例》《校勘记写法细则举例》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并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广泛调研,遴选确定各史修订承担单位和主持人。
    南朝五史包括《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原点校本由山东大学历史系王仲荦先生负总责,其中《南史》由卢振华先生点校,王仲荦先生复阅,于1975年6月出版。点校本既做了比较准确的标点分段,又据不少资料对旧本进行全面校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其中一些体例已不尽符合当下的学术要求和古籍整理规范,比如点校本采用了版本异同择善而从并不出校记的做法,还有不少据南朝四书暗改而未说明之处,不利于读者掌握《南史》流传中的文本源流,个别地方模糊了《南史》的本来样貌。
    修订工程在点校本基础上进行,力图通过全面复核修订,使修订本成为更符合现代古籍整理规范、代表当代学术水准、体现21世纪新时代特点的典范之作。
    为了体现学术传承,接续正史点校事业,2007年,“南朝五史”修订工作首先选在了山东大学,由当时在山大历史文化学院任教的张金龙教授承担了《南史》的修订。后来随着张教授工作单位发生变化,《南史》修订项目落户在首都师范大学。张金龙教授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政治史、民族史、制度史,学术成果丰硕。在张教授的主持下,《南史》修订工作有序展开,其间核校了多部版本,适时调整修订体例和工作方案,工作量之大超乎最初想象,张教授和他的学生团队为此付出了很大心血。
    P3-5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