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嫦娥揽月/你好太空
ISBN:9787556886586
作者:作者:王燕|编者:庞之浩|责编:朱凌飞|绘画:王燕
定价:¥30.0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138页
商品详情
目录

人们为什么对月亮情有独钟
和月球有关的超酷事实
月海不是海
为什么月亮总以同一面对着地球
月相和月食
月球上的名人公寓
如果月亮消失了,我们的地球会怎样
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阿波罗计划” 究竟是怎么回事
“嫦娥” 奔月——中国探月工程
嫦娥一号首次 “绕”月
嫦娥一号,你在月球都做些什么呢
嫦娥二号从月球驶向宇宙
嫦娥三号稳稳落在月球表面
智能机器人——玉兔号月球车
嫦娥四号未动,“鹊桥” 先行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降落
“二兔子” 的探索之旅
发现 “神秘小屋”
嫦娥五号成功取样返回
嫦娥六号带回世界首份月背样品
嫦娥探月工程未来计划

精彩页/试读片段

    人们为什么对月亮情有独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甜甜一边哼着歌,一边看妈妈画画。妈妈是一名图书插画师,她刚画完一幅海上明月图,正准备在画上题诗。
    “这幅画好美啊!大海、明月,让人浮想联翩。”甜甜感慨道。
    “谢谢夸赞。甜甜、小航,你们认为这幅画配什么诗好呢?”妈妈问。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或者‘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怎么样?”小航脱口就是两句。
    甜甜接着说:“弟弟这两句诗背得挺熟练,但和大海没有关系,听听我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我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和画的意境很搭。”爸爸说道。
    妈妈也表示赞同。
    “既然说到了和月亮有关的诗,那我就要考考你们,为什么古人这么喜欢描写月亮?”爸爸用手指了指天空。
    “可能因为月亮圆圆的、亮亮的,很好看吧!”小航笑道。
    “月亮圆圆的确实很好看,但月亮从初一到十五会由月牙变成圆盘,从十六到三十又由圆盘变成月牙,月亮的变幻不定,容易让诗人联想到多变的人生,这应该是他们喜欢写月亮的主要原因。”爸爸说。
    “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欢借月抒发人生感怀,在中国文人的笔下,月亮被赋予了清逸、相思和寂寞的内涵。和月亮有关的诗词多半是富有哲理的,文人们总喜欢对着月亮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甜甜接着说。
    “另外,思乡是游子们创作时永恒的主题,诗人如影随形的乡愁往往寄托于明月来抒发,望月思乡激起了大家的审美共鸣。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妈妈说,“还有抒发思念之情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几句诗分别反映了诗人对亲人、爱人的思念之情。”
    小航说:“这些诗句真美啊。我一定要背下来。”
    是啊,月亮在中国人眼中,从来都不是一颗普通的星球,它明亮而神秘,美丽而静谧,在中国文化中,神话传说、诗词歌赋、民俗习惯等都赋予了它更多的文化内涵。月有升落圆缺、隐现明暗,古人觉得每一种意象都关乎人类精神和命运的传承,传递着人们的悲伤与欢乐。
    妈妈说:“在中国神话故事中,月宫住着美丽的嫦娥、可爱的玉兔,还有伐桂树的吴刚。甜甜、小航,你们知道吗?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的哲学书《淮南子?览冥训》中,说嫦娥吃了不死药飞到了月亮上,变成了一只蟾蜍。”
    “啊?嫦娥仙子怎么变成癞蛤蟆了呢?”小航说。
    “后来的诗人充分展开联想,一致认为嫦娥奔月后还是女儿身,并且有玉兔相伴,不再孤单。”妈妈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但月亮上的玉兔、吴刚和桂树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你俩谁能说说呢?”
    “妈妈,我来说吧。相传,吴刚想修炼成仙,但不小心犯了错误,所以被罚砍伐桂树。月桂高五百丈,是不死神树,因此吴刚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伐桂。还有另一个传说,讲述的是南天门的吴刚与嫦娥关系很好,此事激怒了玉帝,于是吴刚被罚去月宫砍树。”甜甜说。
    “两个版本的吴刚都逃不了伐树的命运,感觉比动画片里的伐木工光头强还可怜。”小航说道。
    P1-3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