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引子
第一章 游戏的童年
第二章 最老的玩家泰勒斯
第三章 那个很老很老的老头
第四章 玩到死的阿基米德
第五章 只玩规矩的罗马人
第六章 贪玩的东方人
第七章 挑战权威的玩家
第八章 物理也是玩出来的
第九章 发现东方的强盗
第十章 意大利的大玩家
第十一章 从双簧管到望远镜
第十二章 不需要上帝这个假设
第十三章 穷人出身的法拉第
第十四章 智者玩出的笑话
第十五章 玩出来的进化论
第十六章 漂移的魏格纳
第十七章 孟德尔玩豌豆
第十八章 玩出来的飞机和火箭
第十九章 会玩也会赚钱
第二十章 玩出一个宇宙大爆炸
第二十一章 玩过头的爱因斯坦
第二十二章 第三次浪潮
第二十三章 永远的玩家
第二十四章 保持饥饿保留愚蠢
参考文献
引子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很老很老的老头,他叫亚里士多德,他认为,科学的产生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惊异、闲暇和自由。贪玩的人类需要这些,而科学更需要这些贪玩的人类。
这年头儿,要是电视广告上说奔驰公司新推出一款百公里耗油不到5升的新车,或者苹果公司又推出一款全新的iPod,当然也包括游戏公司推出的全新电玩“植物大战僵尸”,这简直太棒了!隔壁邻居家的坏坏看见这些广告肯定马上就疯了,恨不得第二天就把套牢半年多的股票全都变现。
除了奔驰、苹果、最新电玩游戏,NASA在大西洋边上支起了一个几十层楼高的大家伙,冒出一股白烟,呼的一声就飞了上天,那速度比坏坏他老爹养的虎皮鹦鹉飞得不知快了多少倍(图1)。而且这个大家伙能在几个月以后咯噔一声落在火星上,还从里面爬出一个瞪着俩大眼睛的机器人。这就是“机遇”号火星探测器。知道地球和火星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吗?最近的时候是5500万千米,最远的时候能跑到4亿千米以外去。坏坏去年带着老整开车去了一趟青藏高原,来回用了将近一个月,那叫一个爽。可满打满算这一趟也没超过15000千米,比火星离咱们最近的时候还差了几千倍。
这是大的,还有小的。一个用最时髦的纳米技术造的机器人,能在你的血管里到处跑,还能帮你把血管里的什么血栓之类的脏东西给弄下来。
这些听了就能让人浑身是劲、令人疯狂的玩意儿都是靠啥整出来的呢?大家也都明白得很,是靠科学。不过,尽管这些新产品新游戏的推出全得仰仗科学,可要是提起科学或者科学家啥的,肯定不会有人为之疯狂,估计好多人还会觉得浑身不自在,尾巴骨发凉,马上躲得远远的,避之唯恐不及。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大家都觉得,科学太神奇、太厉害了。这么神奇、这么厉害的科学,肯定不是咱们这些草民可以关心的,所以大伙儿一听见科学二字,不赶快跑还等啥?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科学根本没那么玄乎,很多时候,科学是玩出来的!
“50后”或者“60后”应该还记得,小时候没有半导体收音机,只有一种叫矿石收音机的小玩意。这是在半导体二极管发明以前,一种用天然矿石晶体作为高频检波器的非常简单的收音机。那时候很多小朋友都特别爱玩这种矿石收音机,跑到北京当时著名的无线电爱好者圣地——西四丁字街花一两块钱买一个矿石和可变电容器(也叫单联)。回到家里自己用漆包线绕一个大线圈,再弄一根长长的天线,另一根电线接在暖气管上。然后戴上耳机,趴在桌子上扒拉那个矿石的接触点,突然耳机里出声音了,“……小喇叭开始广播啦……”,一台矿石收音机就这样制造成功了。为此,这些现在已经是60岁上下的“小朋友”们会高兴得满地打滚。
不过玩矿石收音机只是小朋友课余时间的业余爱好,真正的科学家也爱玩吗?
没错!
就拿飞上天的火箭来说吧,发明火箭的那个美国佬——高达德就是一个大玩家,现在也叫“发烧友”。16岁的时候高达德看了一本叫《星际战争》的书,这本书让高达德如痴如醉。在大学毕业当上教授以后,这位超级“发烧友”有点闲钱了,就自己花钱玩火箭,因为他想把自己送到某颗星星上去当国王。可那时候飞机才发明没多久,根本没人知道该怎么才能飞到星星上去,更别说参加星际战争了。不过高达德不管这些,他发明了一套能在真空里干活的发动机,然后造了一个又细又长的大鞭炮,大冬天的给支在了雪地里。电钮一按,轰的一声大鞭炮飞了出去。这个大鞭炮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火箭。不过老高的这个火箭和咱们春节放的二踢脚差不多,飞了几十米高就掉了下来。可你知道吗?高达德这么一玩结果就让自己成了“火箭之父”。
还有那个提出相对论的物理大师爱因斯坦,他也喜欢玩,也是玩出来的科学家。小时候爱因斯坦挺笨的,功课也不好,5岁的时候就喜欢玩罗盘,其实就是指南针。那上面的小针总是指着南北两个方向,太神了。不过爱因斯坦和高达德玩的方式不太一样,他喜欢在脑子里玩,爱琢磨好玩的事。那时候,大家都对光的速度很感兴趣,并且计算出了光的传播速度是30万千米/秒。这可让爱因斯坦乐坏了,心想这下可有的玩了。他想如果人要是能以光速运动,那这个世界会咋样呢?没想到这个想法却成了他研究相对论的根,那时他16岁。
善于用脑子玩的还有一位,他就是英国科学家霍金。霍金小时候没有残疾,他的功课也不太好,可他喜欢自己造玩具,而且会造很复杂的玩具。不过很不幸,霍金得了一种很奇怪的病,会使肌肉萎缩,后来连话都不能说了。于是他只好在想象中生活,想象中玩。如今他玩出来的东西,啥宇宙弦理论、膜理论没几个人能弄明白。可是他写的书《时间简史》、《果壳里的宇宙》卖得很火,因为大家都觉得霍金很神奇,都想看看他在玩啥。
也许大家会问,这该不会是胡扯吧,科学怎么是能玩出来的呢?那些满脸严肃的大学教授,还有中学里分判得挺严、眼镜片挺厚的物理老师可绝对不像会玩的人啊?
这一点儿都没错,如今有些科学家确实有点儿像外星人,差点儿人情味儿。而且见着不太懂科学的人他们更牛,摆出一副自己啥都明白的样子,大棍子抡圆了把你教训得没地方躲。好像除了他谁都不懂科学,科学只有他知道似的。此外,很多科学家写出来的所谓科普文章,看一眼以后不会再有人想看第二眼。
那错在哪里呢?错就错在现在大伙把科学看得太神秘、太玄乎、太金字塔了。难怪美国有位先生写了一本书《科学是怎么败给迷信的》,注意书名:科学是怎么败给迷信的,失败已经是结论。其实,现在科学在大众的心里已经和算命先生、周公解梦、跳大神啥的有点类似了,心存敬畏,无法接近。到底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大家忘记了,而且连科学家都忘了:科学其实是玩出来的!
科学绝不像算命先生、周公解梦、跳大神那样无趣又诡秘,科学是非常美妙的。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贪玩的费曼在他写的物理书中告诉他的学生们:“我讲授的主要目的,不是帮助你们应付考试,也不是帮你们为工业或国防服务。我最希望做到的是,让你们欣赏这奇妙的世界。”
那科学是怎么玩出来的呢?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