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战争与史学家(李维历史书写中的汉尼拔战争)
ISBN:9787208193352
作者:作者:王悦|责编:杨清
定价:¥58.0
出版社:上海人民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2 平装
页数:349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奥古斯都时代的历史学家李维
  第一节 双城之间的李维
  第二节 《建城以来史》的内容结构
  第三节 李维的战争主题
  第四节 李维与奥古斯都
第二章 第二次布匿战争
  第一节 战争的起因
  第二节 战争的经过
  第三节 战争的结局
  第四节 战争与财政经济
第三章 李维继承的史学传统
  第一节 罗马史学的发展
  第二节 希腊化史学的影响
  第三节 纪念碑与罗马的范例史学
第四章 李维运用的史学方法
  第一节 编年史体例
  第二节 李维的史料来源
  第三节 李维的史料方法
第五章 李维采用的文学风格
  第一节 戏剧性手法
  第二节 演说词
  第三节 语言风格
  第四节 记忆叙事
第六章 李维秉持的道德史观和宗教观
  第一节 罗马史学的道德阐释
  第二节 美德的典型范例
  第三节 李维的宗教观念
第七章 将领与罗马道德危机
  第一节 罗马名将的形象
  第二节 迦太基名将的形象
  第三节 汉尼拔和西庇阿的平衡叙事
  第四节 罗马道德危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页/试读片段

    第一章 奥古斯都时代的历史学家李维
    历史学家与所生活的时代息息相关,时代为历史书写提供了外部条件和时代话题。历史著作是时代的产物,但绝不是时代的附属品,历史学家怀揣着个人的理想抱负,坚持着个人恪守的立场准则,他们的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李维本人的出身背景、知识背景和时代背景为他的历史书写作了充分的说明,而最为详尽的注解终究要从他唯一流传后世的鸿篇巨作《建城以来史》中找寻。把握《建城以来史》的主要内容和谋篇布局是探究李维史识史才的前提,了解战争主题和写作主旨是探究李维的战争史书写的关键。
    李维经历罗马从共和国向帝国的时代转型,幼年至成年生活在共和国时代,书写历史的绝大多数岁月在奥古斯都时代度过。共和国时代和帝国时代给他的历史创作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在两种本质完全不同的时代中,李维如何摆正自己的政治立场?在两个时代的转型中如何安放自身?从共和国末期的内乱到奥古斯都时代的和平转向如何在他的作品中呈现?李维的战争主题是否与一个和平时代相抵悟?本章试图为这些问题提供尽可能客观的答案。
    第一节 双城之间的李维
    李维全名提图斯·李维乌斯(Titus Livius),我们仅知晓他的名字和氏族名,对他的第三个名字,即家族名(cognomen)一无所知。我们从圣哲罗姆(St.Jerome)①的记载中推断,李维生于公元前59年,即共和国后期的罗马内战时代,是向帝国转型的重要时期,他卒于公元17年,即罗马皇帝提比略继位的第三年。②
    李维出生在意大利北部波河北岸山南高卢地区的帕塔维乌姆[Patavium,今意大利东北部的帕多瓦(Padua)]。①李维的家乡帕塔维乌姆以盛产羊毛驰名远近,富甲一方,是意大利略逊于罗马的富庶之地。帕塔维乌姆民风淳朴,古时的道德操守多有留存,与当时世风日下的罗马相比,帕塔维乌姆已然是古代美德的汇聚之地,传统的道德观念从该城的政治立场及亲元老院的态度上反映出来。公元前43年,元老院宣布安东尼为公敌,该城拒绝安东尼的副将来访,在腓力比战役后甚至受到站在安东尼一方的阿西尼乌斯·波利奥(Asinius Pollio)的严厉报复,遭到征收严苛税收的严重制裁。李维早年的生活背景为其道德观和政治观打下了鲜明的烙印,他极力颂扬共和国伟大人物所奉行的道德规范,流露出传统的道德观和共和观,折射出家乡的传统政治文化氛围给他带来的影响。
    我们对李维的家庭背景所知甚少,和多数古代历史学家类似,他没有留下家庭出身和个人生活的只言片语。在帕多瓦发现的铭文中有获释奴李维乌斯的字样,还有一篇墓志铭是纪念提图斯·李维乌斯和妻子卡西亚(Cassia)及两个儿子的,经推测是这位历史学家的墓碑。②具有深厚知识背景的李维也许并非元老贵族的后裔,而是出身获释奴阶层。
    P1-3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