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美国午夜(一战时期美国的暴力私刑与恐慌)(精)
ISBN:9787201208541
作者:作者:(美)亚当·霍赫希尔德|责编:张璐|译者:刘仲良//王含章
定价:¥98.0
出版社:天津人民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2 精装
页数:382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第一部分
  01  激动的眼泪
  02  把枪放在他的肩上
  03  红衣主教开战
  04  沉醉于她的美貌
  05  那些挡道者
  06  黑暗战士
  07  射杀我的兄弟
  08  狡猾的骗子和危险的女人
  09  水刑
  10  现在,该没人怀疑我们的忠诚了吧!
  11  切牌、洗牌并达成交易
  12  啦啦队长
  13  和平?
第二部分
  14  另一个救世主的降临
  15  战火浮生
  16  阴险狡猾的眼睛
  17  万丈深渊
  18  我的身体不允许我继续下去了
  19  拖船的厨房
  20  你将被这样的人统治
  21  红色势力
  22  一位小个子男人,冷静又炙热
  23  警察和侦探
  24  战后余波
致谢
作者简介

精彩页/试读片段

    01  激动的眼泪
    在就任总统最关键的一天,伍德罗·威尔逊竭尽所能想保持清醒,便去打高尔夫球。他根本就不擅长这项运动,曾经用了26杆才完成一个洞的成绩。即便如此,他的密友,海军医生凯里·格雷森仍推荐他多尝试该运动项目,希望帮他改善虚弱的身体状况,缓解血压。因此,即使下了一点小雨,威尔逊还是谨遵医嘱,尽量不为当晚的演讲担忧。他深知,这次演讲事关重大,将为自己在白宫的两届任期定性。
    那是1917年4月2日上午。位于弗吉尼亚州的高尔夫球场与华盛顿隔河相望,陪伴威尔逊的是他的第二任妻子伊迪丝·威尔逊。在很多方面,伊迪丝是威尔逊的好搭档,她常常面见大使;整理总统办公桌上的海量文件,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对电报进行编码和解码;有时甚至充当总统与内阁成员的中间人。
    三年前,总统的第一任妻子因肾病而离世,给他留下了几个已成年的孩子。后来,经格雷森医生牵线搭桥,总统认识了比他小16岁的寡妇伊迪丝·博林·高尔特。人们都说威尔逊长着一张长长的哭丧脸,相比而言,体态丰盈的伊迪丝脸如银盘,活泼开朗。在她的影响下,威尔逊似乎焕发了生机,激情澎湃,更显年轻。他俩第一次共度良宵后的第二天清晨,有名特工在一辆卧铺车上看到58岁的威尔逊一边唱着流行的歌舞杂耍曲,一边跳着吉格舞一他们要去度蜜月了。
    哦,漂亮的姑娘!漂亮的大姑娘!
    让我们紧紧地相拥,没有你我无法生存。
    总统的舞步没能持续多久。几年后,他突然中风,几乎不能说话,也不能行走。他的妻子对外隐瞒了病情,于是国家大权落人她的手中,这份权力大到超乎人们的想象。不过那是后话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她丈夫的生活中,伊迪丝·威尔逊的存在显得异常低调。
    4月2日上午,在前往高尔夫球场之前,总统已向政府印刷部门派送了一份密信,里面装着当天晚上他要向国会两院发表的演讲稿。威尔逊的口才举世无双,这份演讲稿是他亲自用哈蒙德手提打字机打出来的。尽管连他自己的内阁成员都不知道他将要讲什么,但是对于他要谈论的对象,大家都一清二楚:一场早已席卷整个欧洲的可怕战争,目前战火已经蔓延到非洲和亚洲。
    报纸上所谓的“大战”就像一个巨大的旋涡,似乎正要把美国吸进去。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屠杀,大到难以想象。截至当时,在不到3年的战斗中,约莫有500万士兵阵亡,受伤的人数还要更多。在索姆河畔,一天至少有1.9万名英国士兵被德军的机枪射杀。仅在俄罗斯,就有600万人最终流离失所,饥肠辘辘。
    自1914年战争开始以来,催促美国加入战争的压力逐年增加。如果美国参战,那将是史无前例的举措,因为自美国建国以来,美国士兵从未到欧洲打过仗。乔治·华盛顿曾明确地告诫他的人民,不要“让我们的和平与繁荣卷入欧洲野心家的旋涡中”,何况对于许多美国人而言,战争前景仍然是无法接受的。
    如果美国迈出了这重要的一步,那它会加入哪一方呢?当然不是德国和它的同盟奥匈帝国。出于某种原因,德国及其同盟受到指责,说它们是挑起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报道称,德国人在比利时占领区射杀平民,掠夺农场,强征劳工。这种说法有些实事求是,有些纯属夸大其词,但足以令许多美国人怒从心起。让美国公众感到震惊的还有以下事件:比利时著名的鲁汶大学图书馆惨遭烧毁,里面藏有价值连城的中世纪手稿;德国齐柏林飞艇轰炸伦敦;德国盟友奥斯曼土耳其大规模屠杀亚美尼亚基督教徒。
    因此,如果美国加入,它必将站在协约国的阵营: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和一些较小的国家。美国人对法国人民深表同情,因为法国人民被迫在自己的土地上经历惨烈的战斗。历史和语言这条深厚的文化纽带将美国与英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英国成熟的宣传活动又让这层关系更进一步。他们在美国各大媒体发表文章、录制访谈节目、设计漫画;同时他们还分发了数百万册图书和宣传册;他们派遣演讲团到处巡回演说,绘声绘色地讲述英国人民的英勇不屈,描绘德国士兵的残忍、毫无人性。英国宣传家们非常精明,他们翻译并出版了德国最极端的军国主义者的著作,因为他们深知,美国读者读了这样的作品定会惊愕不已。
    相比之下,德国到美国的游说就不那么顺畅了。在英国宣战几个小时后的午夜,一艘等在英吉利海峡边的特配英国军舰,将铁钩抛向准确的位置,找到并切断了5条海底电报电缆,这是德国连通世界其他地区的全部电缆,包括连通美国的在内。剩余的跨大西洋电缆受英国控制,而且控制得非常谨慎,所以,美国报纸上根本读不到有关协约国的负面新闻。
    英国和法国迫切地需要美国的支持。在美国,至少有3.5万名年轻小伙渴望战斗,他们从一开始就志愿加入了加拿大的武装部队,为协约国而战。另有一些人则编入了法国的外籍军团,还有数千名美国人前往欧洲为协约国服务,有当护士的,也有当救护车司机的。有许多人捐赠了数百万美元作为声援,并向被占领的比利时运送食物。几十名飞行员急不可待,自愿组成拉法耶特精英飞行小队,成为法国空军力量的一部分。他们所驾驶的双翼飞机上,画着一个美洲原住民的头像,戴着夸张的羽毛头饰。
    即便如此,同样有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并不想卷入这场战争。1916年,威尔逊以民主党候选人的身份获得连任,他打出的口号是“他让我们远离了战争”。虽然总统小心翼翼,因为自己从来没有提过这些话,但是他的竞选活动让人非常信服,因此赢得了许多和平主义者的支持。反战情绪在社会党内最为强烈,长期以来,他们一直梦想着建立一个跨越国界的工人联邦。常年担任社会党总统候选人的尤金·德布斯坚定地反对战争。1916年,他非常含蓄地向威尔逊做了让步,选择不参加总统竞选,结果许多支持他的选民把票投给了威尔逊。
    P3-6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