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中华美学精神(精)
ISBN:9787224152029
作者:作者:王柯平|责编:晏藜//张可盈
定价:¥99.8
出版社:陕西人民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精装
页数:400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第一部分  诗学与传统
  一  传统审美意识四原理
    1.儒家路径与中和为美
    2.道家方略与自然为美
    3.墨荀乐辩与功用为美
    4.禅宗意趣与空灵为美
  二  孔子诗教思想发微
    1.独特的社交话语
    2.多重性的审美话语
    3.双向式的伦理话语
  三  孔子与柏拉图论乐
    1.心理效应
    2.审美价值
    3.道德功能
    4.政治期待
    5.教育作用
    6.同异比较
  四  墨子与荀子辩乐
    1.墨子的消极功利主义
    2.荀子的积极功利主义
    3.反思两种对立观点
  五  刘勰《明诗》篇三议题
    1.文体流变:体式与风格
    2.艺术创生:“折衷”与“求通”
    3.风格范式:自然、雅润与清丽
  六  艺术观念与魏晋风度
    1.魏晋起点论之争
    2.魏晋艺术、风度与名士
    3.魏晋风度之蜕变
  七  朱熹的道德化诗学观
    1.先验道德原则的确立
    2.对“思无邪”的二次反思
  八  禅悟中的诗性智慧
    1.自然景象的启示
    2.自然而然的心法
    3.诗化的禅修之道
    4.空灵为美的境界
第二部分  转换与创新
  九  审美批评哲学与境界诗学
    1.超越东西的跨文化转换
    2.美育乃当务之急
    3.艺术旨在解脱苦难
    4.追求自由的审美游戏
    5.艺术家是创造性天才
    6.古雅作为第二形式
    7.诗性境界说
  十  境界“为探其本”的深层意味
    1.何谓“为探其本”
    2.“能观”之“观”的特征
    3.直观观念论的启示
    4.审美观念论的影响
    5.“为探其本”的深层意味
  十一  鲁迅的摩罗式崇高诗学
    1.《摩罗诗力说》的历史地位
    2.摩罗诗派与摩罗的寓意
    3.破旧立新与摩罗式崇高
第三部分  美学与人生
  十二  中西美学的会通要略
    1.片断性的因借发挥
    2.系统化的学科架构
    3.中西会通式的理论整合
    4.跨学科综合型的美育实践
    5.溯本探源式的跨文化思索
  十三  中华美学精神与活力因相说
    1.中华美学精神要旨
    2.活力因的三相组合
    3.师天地的画境文心
    4.绵延中的因革创化
  十四  模仿论与摹写说辨析
    1.模仿与真实性层级结构
    2.摹写与渐进式修为过程
    3.同异有别的比较分析
  十五  水景审美的哲理与诗境
    1.“隐秘溪流”与“井喻”
    2.尚水意识与乐水情怀
    3.秀美型水景的内涵
    4.壮美型水景的张力
    5.乐感型水景的韵味
  十六  观赏风景的审美体验
    1.审美体验的三层次
    2.天人合一的审美效应
  十七  艺术即积淀说的要义与反思
    1.艺术即积淀
    2.批评性探讨
    3.方法论反思
  十八  “如何活?”难题的审美纾解
    1.“如何活?”难题
    2.人性能力结构
    3.超越审美参融
    4.以美启真
    5.以美储善
    6.以美立命
    7.以度创美
主要参考文献
主题词索引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