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故事中的伦理学
ISBN:9787521771664
作者:作者:(美)尼娜·罗森斯坦|责编:汪思涵|译者:王瑜
定价:¥148.0
出版社:中信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934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序言
致谢
第一部分 作为伦理学工具的故事
  第一章 思索价值
  第二章 从故事中学习道德教训
第二部分 我该怎么做?——行为伦理学
  第三章 伦理相对主义
  第四章 自我还是他人?
  第五章 运用理性(一):功利主义
  第六章 运用理性(二):康德的义务论
  第七章 人格、权利与正义
第三部分
  第八章 美德伦理学:从部落哲学到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第九章 亚里士多德的美德理论:凡事有度
  第十章 美德伦理与本真性:当代视角
  第十一章 美德案例研究
  第十二章 不同性别,不同伦理?
  第十三章 应用伦理学:一些例子
部分参考文献

精彩页/试读片段

    第一章 思索价值
    生活在麻烦不断的时代
    有时,我们会听到一句据说是中国古谚的话:“愿你生活在麻烦不断的时代。”(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不过,根据传统,这与其说是祝愿,不如说是诅咒。事实上,中国似乎并没有这样一句古谚,最接近的表达来自中国明代的小说家冯梦龙的一句话:“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麻烦不断的时代”这一说法似乎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由西方作家引入的。然而,无论它是中国古老的诅咒,还是由语带讥讽的西方人所捏造的,它都让许多现代人产生了共鸣。尽管现代西方人已经习惯于认为激动人心的生活就是好生活,但这句古语带有跨文化的智慧,还有一句名言与之呼应,那就是17世纪著名哲学家勒内·笛卡尔的座右铭——bene vixit qui bene latuit,即“善生活者,故隐其名”。生活清静,远离动乱,不至于死于非命,是很多逃离毁灭与迫害之人一直以来的梦想,他们保持低调,希望安然度过暴力狂潮。今天,我们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城市及地区,过着两种不同的生活:常态的生活是带着对家人、健康与工作的常态化期望,新常态的生活则是不断被提醒,我们是脆弱的,脆弱程度是很少有人在几十年前能想象到的。在全球范围内,我们正在经历气候波动,这挑战着此前的可预测性模型(在第十三章中,你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讨论);此外,来自世界某些地区的人颠沛流离,改变着所到之处的人口结构和经济状况,其规模自二战以来未曾有过。一些人逃离了饱受战争与恐怖蹂躏的故土,一些人为自己和家人寻求经济上更宽裕的生活去往他国,还有一些人似乎打算将他们的恐怖主义带到新的地方。而在局部地区,恐怖屠杀与校园枪击事件提醒人们,“隐其名”并不能保证无妄之灾与你擦肩而过。所有这些难以预料之事都造成伤亡;即使是那些来自此前被认为“幸福”指数高的文化背景的人,现在的“幸福”指数也比以前低了。总之,我们担忧着明天。有些人预测,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我们会面临环境、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空前挑战。
    然而,人类的承受力是惊人的。人类经历过瘟疫、饥荒、自然灾害以及大规模的同类相残。换句话说,我们一直生活在“麻烦不断的时代”。当下的世纪与前几个世纪相比,实际上可能“麻烦”更少一些。正如加拿大裔美籍认知科学家和语言学家斯蒂芬·平克所强调的,从统计学上讲,我们生活的时代,暴力事件远少于像中世纪这样的时代。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2011 年)一书中,平克说:
    我们已经看到,尽管儿童读物对原住民的生活大肆浪漫化,但是他们的战争死亡率高过我们的世界大战。对中世纪欧洲风情的浪漫遐想,忽略了工艺精湛的酷刑刑具,看不见在那个时代遭到谋杀的风险是我们今天的 30 倍。在人们怀念的那些旧时光里,有外遇的妻子会被割掉鼻子,7 岁的孩子会因偷了一件小衣服而被送上绞架,囚犯的家庭要付钱才能让犯人免戴镣铐,女巫会被锯成两半,水手会被鞭打成肉酱。我们今天的道德共识,比如奴隶制、战争和酷刑是错误的,在过去可以被当作矫揉造作,而我们的普世人权观念简直就是痴人说梦……现代性的力量——理性、科学、人本主义、个人权利,当然不曾是一鼓作气地向着一个方向推进,而且它们永远也不可能带来乌托邦,或者终结人类之间的摩擦和作为人的痛苦。但是,在现代性给我们带来的各种收益——健康、体验和知识之上,我们还可以再加上一个收益:它具有减少暴力之效。
    那么,我们是否会像平克所认为的那样,因为越来越关注理性和常识的声音而朝着一个更友善、更温和也更和平的世界前进?英国政治哲学家约翰·格雷认为平克的乐观主义是幼稚的,他提出了一个针锋相对的观点。在格雷看来,文明是一个脆弱的实体。“斯蒂芬·平克关于暴力与战争的说法是错误的,”格雷说,“文明的提升实已足够,但常有反复。虽然知识和发明可能持续加速和累积增长,但伦理和政治的进步却游移不定,难以持久,并且很容易丧失。在总体趋势中,可以辨识出某些循环:和平和自由与战争和暴政交替,财富增长的时代与经济崩溃的时代交替。文明没有变得更强、传播更广,而是本质上仍然不堪一击,经常屈服于野蛮。”那么,谁是对的?我们是正行走在某个文化废墟的边缘,还是当局者迷,只看到无序的生活,却看不到更宏观、更令人安心的画面?
    正如我经常对我的学生提到的,我也将这一点传达给读者,那就是,对未来的展望可以像平克那样乐观,也可以像格雷一样悲观,但在很大程度上,未来掌握在你的手中。或许你还未曾拥有铸就未来的真正力量,但通过社交媒体或未来可能拥有的其他任何媒介,你将会具备这种力量,它帮助你激发甚至塑造人类同胞应对未来挑战的反应。用知识武装自己,不仅是过去的知识,而且是过去与现在的各种价值观,它们会帮助你做决定。为此,我们开启了“故事中的伦理学”之旅,审视在现当代和过去几个世纪西方文化中的主流道德价值体系——因为每一种新观念通常都是对某种程度上已经不充分的旧观念的反应。然而,本书并不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它始于现代道德问题,深入过去的对应问题,又回归当代情境。
    P1-3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