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春秋左传(上中下)(精)/古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ISBN:9787553820606
作者:责编:陈文韬//周家琛//肖航//陶嶒玲//曾倩等|校注:李维琦//陈建初//李运富//覃遵祥//唐生周等
定价:¥168.0
出版社:岳麓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2 精装
页数:1397页
商品详情
目录

上册
  隐公
    隐公元年
    隐公二年
    隐公三年
    隐公四年
    隐公五年
    隐公六年
    隐公七年
    隐公八年
    隐公九年
    隐公十年
    隐公十一年
  桓公
    桓公元年
    桓公二年
    桓公三年
    桓公四年
    桓公五年
    桓公六年
    桓公七年
    桓公八年
    桓公九年
    桓公十年
    桓公十一年
    桓公十二年
    桓公十三年
    桓公十四年
    桓公十五年
    桓公十六年
    桓公十七年
    桓公十八年
  庄公
    庄公元年
    庄公二年
    庄公三年
    庄公四年
    庄公五年
    庄公六年
    庄公七年
……
中册
  成公
  襄公
下册
  昭公
  定公
  哀公

精彩页/试读片段

    二、《春秋》与《左传》
    古人有将《春秋》《左传》合而为一的,讲《春秋》就是指《左传》。例如《史记·吴太伯世家》说:“余读《春秋》古文,乃知……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考之《春秋》经,没有延陵季子(即季札)慕义无穷的话,《公羊传》《穀梁传》也不见,唯《左传·襄公十四年》有季札让位的话。其言曰:“将立季札。季札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弗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札虽不才,愿附于子臧,以无失节。’”这就是所谓的“慕义无穷”了。至于“见微而知清浊”,“闳览博物”,《春秋》经与《公》《穀》皆无记,只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说季札至鲁、齐、郑、卫、晋,向所在国执政要人进善言忠谏,在鲁听乐观舞,能审知乐舞所表现的思想风格以及这些乐舞所产生的时代地域。由是知道太史公是把《左传》当作《春秋》古文了。
    然而我们知道,经自经,传自传。“经”是《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之所同(只有个别字句差异),而传本各异。《左传》有解释《春秋》的,这种情况较少。如《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左传》说:“不书即位,摄也。”这就是解释。有详于经的,这种情况较多。例如《隐公元年》,《春秋》只记“郑伯克段于鄢”六字。《左传》便就此事写了一大篇文章,详记事件的来由与经过,兄弟矛盾的解决诉诸阴谋与武力,母子关系则由紧张而缓和,以至地下相见。没有《左传》,哪能知道郑君之立的这些明争暗斗?《左传》有多于经的,如前面所说季札辞国、听乐观舞即是一例。有少于《春秋》的,例如《文公十六年》“夏五月,公四不视朔”,《左传》就没有关于此事的任何记载。《左传》所传历史年代大致与《春秋》相当,同起于公元前722年,但《左传》止于公元前454年,比《春秋》晚27年。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左氏是据《春秋》经而作传的。它大致依傍《春秋》所记年代事件,依次补充、详说、记述、阐释意义,或者略而不录。《左传》还有少数订正《春秋》的地方,想必有它确凿的史实依据,不得不作更正。在一定意义上说,“更正”也是一种训释。如《左传·昭公八年》:“夏四月辛亥,哀公缢。”《春秋》“辛亥”作“辛丑”,当以传文为正。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