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
远草已黄,近草更青。阳光洒进雨后的山坳,天地清新,一束红缀在鲜绿的山坡上,如战地红旗,远远地摇曳。
“妈妈……你看这是什么,这是金牌,我刚拿的,我现在是马拉松冠军了,还得了很多奖金。如果你现在活着多好,我有钱能给你治病了,别人都说我是个特别有天赋的马拉松运动员,我将来还要做奥运冠军,拿奥运金牌给你看,你会看到你女儿有这一天,看着你女儿的辉煌。妈,我以后能赚很多钱;妈,我想让你活着;妈,我能让你享福……妈……”
湿润的空气催化着泪水加速坠向泥土,草地的露珠帮助泪水变成小河,小河带着故事流向妈妈。魏亚楠穿着一身鲜艳的国服,站在妈妈的坟前,很久。
很久,山风送来幻听“小搂吧,饭做好了,小搂吧,快回家吃饭……”魏亚楠转身望向山坳里的小村庄,一缕缕炊烟映衬着村庄的温馨,这既熟悉又遥远的呼唤在山间回荡,伴随着晨烟攀向空中,似小山村在对白云呼唤,“小搂吧、小搂吧……”
“小搂吧”也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叫“小搂吧”,“小搂吧”更记不起是谁开始叫她“小搂吧”,只记得谁喊“小搂吧”这三个字,她就会飞快地跑过去,证明她就是“小搂吧”。
“小搂吧”,来啊!跟奶奶上山挖野菜。
“小搂吧”,走啊!哥带你到厂里找爸爸。
“小搂吧”,去吧!去帮妈妈放小鹅。
“小搂吧”,慢点跑!
那时的小山村,如果你仔细听,每天都会有人喊“小搂吧”。小山村也不在意,它想不到多年后会因“小搂吧”而出名,小山村的名字不仅因“小搂吧”上了报纸,还上了电视,小山村外面的人都夸这里“人杰”,小山村里面的人却说“人杰”是因为“地灵”。小山村骄傲自己的名字叫“中心村”,“中心村”喜欢自己在“五道杠乡”,“五道杠乡”知道自己在“东丰县”,人们从吉林省地图上能找到“东丰县”在“辽源市”的东南部地区,当“小搂吧”拿了很多世界冠军后,“东丰县”的人说:
“你们看魏亚楠跑起来像不像一只小鹿?又轻、又快,因为我们这里是梅花鹿乡嘛!”
“小搂吧”快乐地从幼年跑进中心村小学,中心村小学的校舍是一排北方常见的普通砖瓦平房,平房前面是一片简易的砂石操场,据说这所小学现在仍在使用。刚入学时,“小搂吧”由于比同龄人个子矮,班主任李淑琴老师不知道“小搂吧”的特长是跑得快,便鼓励她参加学校的文艺队,学习唱歌、跳舞。但囊锥露颖,三年级时就被体育老师要求与五、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们一起在操场上跑圈。学校操场没有跑道,只有砂石地,这条件根本没耽误“小搂吧”证明自己跑得快,和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跑个两千米、三千米,一点也不落后。虽然不落后,但毕竟年龄小,个子矮,仅能作为校体育队的候补队员一起训练。
候补就候补吧!只要能和哥哥、姐姐们在一起就开心,训练结束后,大家都喜欢带着“小搂吧”一起玩,有好吃的也先分给“小搂吧”。“小搂吧”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心里常想着有机会要报答哥哥、姐姐们。在命运的安排下,“小搂吧”很快就得到了机会,加入校体育队不久,以候补队员的身份和哥哥、姐姐们参加了东丰县学生运动会,首次来到这样大的赛场,三年级的“小搂吧”是以跟着玩、学习和帮忙的心态来参加的,没想到临近小学女子组1500米项目检录时,学姐因生理期突至不能参加比赛,老师临时决定让“小搂吧”替补参赛,“小搂吧”也很愿意帮这个忙,在1500米起跑线上一个瘦小的身影,挤在了比她高大很多的姐姐们中间。姐姐们没在意,老师们也没在意,观众更没在意,只有“小搂吧”很在意,她决定要全力帮助学姐跑完这场1500米比赛。枪响后的五分十五秒,“小搂吧”第一个冲过终点线,观众惊讶了,这个小丫头怎么跑得这么快;学姐们惊讶了,这个小师妹竟然得了第一名;老师们惊讶了,这个“小搂吧”神奇打破了东丰县五分十七秒的小学组女子1500米纪录。一跑惊人,带队老师让“小搂吧”继续参加800米项目,再跑更惊人,“小搂吧”以不到两分三十秒的成绩,打破了东丰县尘封十五年的小学女子组赛会纪录,时隔多年后的每一次回忆,“小搂吧”还能想起那天在运动会主席台上谢丽华老师发出的感慨语气。在场所有人都意识到他们看到了天赋,在这位身高不到一米四的瘦弱小丫头身上,蕴藏着超人的长跑天赋,她的未来绝不会属于这里。很快“小搂吧”便收到来自众多体育院校的邀请,东丰县体校、梅河口体校、长春市体育运动学校等都向她伸出橄榄枝,最后在姥爷的指导下,她选择长春市体育运动学校。姥爷在辽源市,是位数学老师,为了让外孙女得到更好的教育,毅然选择吉林省的省会长春。“小搂吧”凭借长跑天赋,跑出小山村,一跃来到长春市。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