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 论
一、概而论
二、意义
三、涵义
四、呈现模式
五、意向性内容
六、认知内容
七、概念理论及其演变
第二章 概念的本体论
一、概念作为抽象对象
(一)共相
(二)抽象对象
(三)反驳抽象对象
二、概念作为能力
(一)拥有概念
(二)反驳能力观
三、概念作为心理表征
(一)表征
(二)心理表征
(三)计算主义
(四)反表征主义
(五)表征主义的回应
四、小结
第三章 概念的方法论
一、概念分析
(一)分析与分析性
(二)分析与综合之分
二、自然主义
三、概念工程
(一)概念工程
(二)主论证与紧缩框架
(三)紧缩框架的缺陷
四、自然主义的回应
(一)自然主义的回应
(二)堪培拉计划
五、小结
第四章 概念的发生学
一、传统哲学中的先天概念
(一)柏拉图
(二)笛卡尔
(三)斯宾诺莎与莱布尼茨
二、乔姆斯基的笛卡尔语言学
(一)反行为主义
(二)刺激贫乏论证
三、福多的概念先天论
(一)LOT1
(二)RTM
(三)LOT2
(四)先天概念的数量
四、“先天性”术语澄清方案
(一)三种方案
(二)对福多“先天性”的批判性考察
五、小结
第五章 概念经验主义
一、传统的经验主义
(一)古典经验主义
(二)实证主义、逻辑原子主义与实用主义
(三)逻辑经验主义
二、概念经验主义
(一)论题与原则
(二)基于知觉经验
(三)知觉表征与载体
三、小结
第六章 概念的意向性内容
一、意向性
二、因果协变论
(一)信息语义学
(二)错误表征
三、目的论语义学
(一)信息目的论语义学
(二)“欲望优先”版本的目的论语义学
(三)适当功能的生物语义学
(四)任务功能的变种语义学
(五)对目的论的质疑
四、功能角色语义学
(一)能力优先
(二)整体论
(三)合成性问题
(四)MOP并非概念角色
(五)小结
五、初始原因论
六、小结
第七章 概念的认知内容
一、认知内容的窄进路
(一)宽内容的论证
(二)窄内容的论证
二、概念的显微结构
(一)经典理论
(二)原型理论
(三)范例理论
(四)理论之理论
(五)原子理论
三、概念的多重表征
(一)表征格式之争
(二)多重表征
四、认知内容与概念分子
五、小结
第八章 概念的组合与学习
一、抽象概念
(一)概念的操控
(二)信念导向机制
二、概念的学习与变化
(一)概念的学习与论证
(二)概念的变化
三、新概念
(一)创造新概念
(二)想象
(三)意象论本质主义
四、概念笛卡尔主义
(一)批评
(二)辩护
五、概念消除主义
(一)批评
(二)辩护
六、结语:概念,经验主义与表征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