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赤水河流域概况
1.1 自然环境概况
1.1.1 地理位置
1.1.2 地形地貌
1.1.3 河流水系
1.1.4 气候
1.1.5 水文泥沙
1.1.6 生物多样性
1.2 社会经济概况
1.2.1 行政区划
1.2.2 社会经济
1.2.3 土地利用
1.3 生态保护历史
第2章 赤水河饵料生物
2.1 浮游藻类
2.1.1 种类组成
2.1.2 密度和生物量
2.1.3 多样性分析
2.2 浮游动物
2.2.1 种类组成
2.2.2 密度和生物量
2.2.3 多样性分析
2.3 底栖动物
2.3.1 种类组成
2.3.2 密度和生物量
2.3.3 多样性分析
第3章 赤水河鱼类物种多样性
3.1 种类组成
3.2 区系特征
3.3 珍稀特有鱼类
3.4 外来鱼类
3.5 物种多样性分析
3.5.1 流域内物种多样性分布
3.5.2 与长江上游不同河流的比较
3.5.3 与金沙江下游和保护区干流江段的比较
第4章 赤水河鱼类群落特征
4.1 鱼类群落空间格局
4.1.1 鱼类群落空间分布特征
4.1.2 鱼类群落环境适应性
4.2 鱼类群落时间格局
4.2.1 鱼类群落季节变化特征
4.2.2 鱼类群落年际变化特征
4.3 分析与讨论
4.3.1 鱼类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4.2 鱼类群落季节变化特征
4.4.3 鱼类群落年际变化特征以及禁渔效果分析
第5章 赤水河鱼类繁殖特征
5.1 种类组成
5.2 繁殖高峰
5.3 繁殖活动昼夜变化
5.4 繁殖水文需求
5.5 繁殖规模
5.6 产卵场分布
5.7 分析与讨论
5.7.1 种类组成
5.7.2 昼夜漂流特征
5.7.3 繁殖水文需求
5.7.4 保护建议
第6章 赤水河鱼类生活史特征
6.1 生活史参数之间的关系
6.2 生活史策略分化
6.3 分析与讨论
6.3.1 生活史参数之间的关系
6.3.2 不同生活史策略类型的特征
6.3.3 生活史理论在鱼类资源保护方面的应用
第7章 赤水河鱼类营养多样性
7.1 材料与方法
7.2 营养生态位宽度
7.3 营养级
7.4 营养生态位重叠
7.5 营养分化及其空间格局
7.6 分析与讨论
7.6.1 鱼类食物组成
7.6.2 鱼类群落营养分化及其空间变化格局
第8章 赤水河水生生物保护
8.1 生态保护价值
8.2 水生生态威胁因素分析
8.2.1 水电开发
8.2.2 水污染
8.2.3 航道整治
8.2.4 旅游开发
8.2.5 非法捕捞
8.3 保护对策与建议
8.3.1 进一步加强小水电清理整改
8.3.2 开展典型受损栖息地修复示范工作
8.3.3 进一步提升河流水质
8.3.4 加强渔政管理
8.3.5 优化鱼类增殖放流
8.3.6 加强外来鱼类防控
8.3.7 加强科研监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