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从阿尔泰山到横断山--地质工作者手记
ISBN:9787559879622
作者:作者:李忠东|责编:邹湘侨
定价:¥98.0
出版社:广西师大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2 平装
页数:503页
商品详情
目录

01  西北之北
  可可托海:牧羊人的“金山银海”
    3号矿坑:“地质圣坑”
    富蕴断裂带与卡拉先格尔地震遗迹
    地震造就的美景
    小东沟花岗岩地貌
  喀纳斯,中国“雄鸡”最美的尾羽
    额尔齐斯河右岸,五彩滩的斑斓世界
    喀纳斯,一个被称为北国仙境的地方
    喀纳斯湖
    柔美河湾
    冰川遗迹
    神秘的图瓦人
  如此“浑蛋”:准噶尔盆地边缘的石蛋地貌
    千奇百怪的风蚀穴
    怪石峪,以怪立身
    神石城,以石为城
  天山北麓,一条斑斓的彩色走廊
    S101省道,丹霞、彩丘构成的彩色走廊
    为什么这里不能叫“百里丹霞”
    这里的石头为何如此多彩
    热气泉、泥火山,天山地震带的馈赠
    斑斓的河谷
    康家石门子岩画
  帕米尔高原:多少美丽,多少遗憾?
    以命换命的河流
    古之不周,汉之葱岭,唐之波谜罗
    帕米尔八帕
    被私分的帕米尔,有多少美丽,就有多少遗憾
    喀什:中心与边疆,与世界对话
  塔什库尔干谷地:冰川下的景观大道
    在路上,我们遇到了一片花海
    慕士塔格——冰川之父
    冰山下的塔什库尔干
02  青藏苍茫
  阿什库勒火山群:世界屋脊上的高海拔火山景观
    塔里木盆地通往藏北高原的秘道
    最好的向导仍然无法避免“高原事故”
    火山喷气孔越往下温度越高
    最高的火山与出露海拔最高的温泉
    我们为什么要看雪山?
  天上的阿里:四条重量级山脉汇聚下的斑斓大地
    从塔里木盆地到青藏高原,体验最大的地貌变化
    班公湖是在断裂基础上,由冰川泥石流堰塞而成
    舞动在大地的多彩河流
    象泉河对札达盆地的侵蚀形成雄浑的土林
    冰雪雕琢的冈仁波齐
  喜马拉雅山脉:看地球最高的山
    雪山与湖泊是最完美的景观组合
    寻找壮丽雪山群的最佳观景点
    我们为什么要看雪山?
  念青唐古拉山脉大陆性冰川:滋润拉萨的生命之源
    青藏高原的地理“新坐标”
    “冰清玉洁的美人”
    距拉萨最近的冰川
    高原河谷变江南的秘密
  易贡藏布:神奇的“突刺”与“雨舌”
    高寒与深邃
    灾难与美景
    突刺与雨舌
    冰川与暖湿
    桃花的远征
    湿地与湖泊
    门户与通道
  澜沧江古盐田:阳光与风的传奇
    澜沧江,诗意地流淌
    藏族和纳西族
    红盐和白盐
    两种信仰
03  横断东西
  横断山:为什么不是东西,而是南北
    为什么不是东西,而是南北
    从海底升起的横断山
    最丰富的生物景观,最完整的垂直带谱
    “过渡”与“融合”,“中心”与“边缘”
    “古老家园”和“民族走廊”
    山重水复,古道漫漫,突围屏障的壮曲与悲歌
  一见倾心,爱上雪山
    看山就看极高山
    雪山的正确打开方式
    横断山的“王者之峰”
    东方圣山
    香格里拉地标
  海子山:冰帽冰川侵袭后的“异域奇迹”
    冰盖之争
    “王八盖子”
    海子成山
    古冰帽何处寻?
  巴塘茶洛:横断山的气热泉群景观
    茶洛,可以观赏的气热泉群
    奇特的高温间歇喷泉
    雪山温泉
    横断山,遍地温泉
  鲜水河断裂带:优美而危险的诗意栖居
    鲜水河,不仅是一条河,还是一条危险的活动断裂带
    断陷盆地,地震造就的美丽家园
    地裂缝,地震留给大地的伤疤
    崩柯,因地震而兴的美丽建筑
  玉石之峰与黄河曲流
    巴颜喀拉“玉石之峰”
    曲流,黄河在四川的姿态
  横断山脉的“红”与“黑”
    探访新龙红山
    被“神秘黑石”刷屏
04  天造大盆
  四川盆地:曾经沧海的天府之地
    四川盆地不是“碗”
    从海盆到湖盆再到陆盆
    红色盆地造就的独特景观
    四川盆地成就天府之国的繁华
    “借蜀立国”,中国的避难所
    蜀锦、蜀茶、川盐:四川盆地的特殊物质贡献
    山水相望,雪山下城市的千年意境
  环崖丹霞:中国丹霞的另类
    不一样的丹霞
    在泸州叙永县,我们找到环崖丹霞
    那些以“洞”命名的景区并非全为环崖丹霞
    古蔺黄荆沟有一种“红圈子”地貌
    二渡赤水,发现最大的环崖丹霞
    江津四面山是另一个环崖丹霞分布中心
    环崖绝壁是一种丹霞类型吗?
    环崖丹霞是如何形成的?
    一种更加特别的环崖丹霞
  大渡河峡谷:雄阔与幽深之美
    一条混沌的大河
    一条蜿蜒的大河
    一条委屈的大河
    一条非渡不可的大河
  1700岁,两株桢楠的故事
    山水形胜,木石前盟
    万物生长,一木独尊
    巨树参天,皇木传奇
    因寺而活,因树而兴
05  云贵高原
  阶梯边缘:大小凉山的“宽窄”“凉热”
    边缘过渡带的多重地理
    “宽”与“窄”
    “凉”与“热”
    中心与边缘
    繁华与寂寞
    家园与走廊
  螺髻山,“冰”与“火”的世界
    触摸78万年前的冰河时代
    冰川围谷中的湖泊群
    这里有世界最大的冰川“疤痕”
    丰沛的降水是螺髻山古冰川发育的重要原因
    亦瀑亦泉,大漕河温泉瀑布
  大湖如链:云南高原的断陷湖群
    盆山相间,断陷成湖
    拥有最多的深水湖,最美的色彩
    湖与山的探戈
    半湖碧水半湖花
    因湖兴城,湖色倾城
  湘西,云贵高原边缘的台地峡谷
    湘西拥有壮丽的高原切割型岩溶台地
    洛塔岩溶台地是岩溶台地的典型代表
    岩溶台地往往与深幽的峡谷相生相伴
    绝壁上的洞中悬瀑
    最美的峡谷,遇上最美的桥
    罕见的红石林

精彩页/试读片段

    可可托海:牧羊人的“金山银海”
    阿尔泰山,中国的北境之山,跨越中国、蒙古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从戈壁延伸至西伯利亚,绵亘2000千米。在蒙古语中,阿尔泰山意为“金山”,以蕴藏宝藏而驰名。不仅如此,我国唯一流向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也发源于此,河流经过之处留下喀纳斯、可可托海等一个个令人心动的名字。
    阿尔泰山,中亚最重要的山脉,跨越中国、蒙古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从戈壁延伸至西伯利亚,绵亘2000千米。阿尔泰山与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构成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貌格局,是中国的北境之山。
    在蒙古语中,“阿尔泰山”意为“金山”,历来以藏奇纳巧、富金蕴宝而驰名。著名的可可托海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便位于这里,全球已知的140种有用矿物,这里就有86种。不仅如此,我国唯一流向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也发源于此,河流经过之处留下喀纳斯、可可托海等一个个令人心动的名字。
    3号矿坑:“地质圣坑”
    有一段时间,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颇为流行。“那夜的雨也没能留住你,山谷的风它陪着我哭泣”,忧伤的旋律,牧羊人和养蜂女的故事,引得众人泪眼滂沱。
    歌曲中的可可托海便位于富蕴县东北部的阿尔泰山前山地带。在哈萨克语中,可可托海是“绿色的丛林”的意思,而在蒙古语中,则为“蓝色的河湾”之意。对现代人而言,可可托海可能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名字。但对于上一辈人而言,它熟悉又亲切。因为它代表着一个年代,一段岁月。而对生活于此的哈萨克牧人来说,这里是他们世代游牧的家园。
    相对于西北的干旱和荒芜,可可托海群山环绕,湿润而绿意盎然。它的北面和东面是阿尔泰山起伏的群山,南面和西面是一撒千里的准噶尔盆地,山与盆地之间,数个断陷小盆地从南至北依次呈串珠状排列,雪山之水滋润下,这里土地肥沃,牧草丰美。
    额尔齐斯河,源于阿尔泰山南麓,由北向南穿过可可托海镇,然后一路向西注入哈萨克斯坦的斋桑泊,最终汇入北冰洋,是我国唯一流向北冰洋的水系。这里是中国第二冷极,仅次于黑龙江漠河,冬季的气温常在-40℃以下,极度低温甚至低于-60℃。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极寒之地,却拥有无比荣光的历史、极致的风光、独特的文化。
    让可可托海闻名于世的是这里的3号矿脉。1935年,一支由著名矿床学家赫洛舍夫领衔的苏联地质考察团,从境外沿额尔齐斯河溯流而来,他们在可可托海发现了这条矿脉。这条矿脉中含有大量锂、铍、铌、钽等地壳中极为少有的稀有金属,而这些元素在电子、航天、原子能等领域有着十分重要而特殊的用途。
    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中苏两国地质学家十多年勘查研究,终于完全弄清楚了3号矿脉的特征。这条著名矿脉,在地下呈一个巨大的岩钟状,直径和深度均为250米,向深部延伸变为板状,沿走向长可达2000米。而且地质学家们还发现,这条矿脉的矿物分带十分完整,大致可分为10个矿物带,共发现86种矿物。早在二战期间,苏联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对3号矿脉铌钽铁矿和绿柱石的开采。新中国成立之后,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根据条约双方共同成立中苏(新疆)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联合对3号矿床进行系统勘探与开采。1955年以后,中国收回矿床管理权,开始了独立勘探与开采。
    由于持续的开采,3号矿坑越来越深,导致额尔齐斯河的水不断渗入,到20世纪90年代不得不将能够开采的部分全部开采出来,分矿种进行集中堆放,以便根据国家需要以及市场情况加以利用。
    2000年,3号矿坑曾一度闭坑,数十年的开采在这里留下一个直径约250米、深约140米的巨型矿坑,额尔齐斯河的渗水最终将坑注满,形成一个壮观的人工湖。
    2006年,已经闭矿了6年的矿山,因为国家需求及市场变化重新恢复开采,人们将湖水排干,著名的“圣坑”再一次重现。
    可可托海3号矿是全球地质界公认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与世界最著名的加拿大贝尔尼克湖矿齐名。20世纪中期,中苏交恶,从这个矿坑挖出的稀有金属矿源不断地通过额尔齐斯河水路运往苏联,用以抵偿我国欠这个国家的外债。后来有人统计,单是从可可托海的3号矿脉运出的矿就偿还了当时外债的三分之一。
    因矿而建的可可托海镇曾经熙来攘往,度过了无比辉煌的70年。如今,随着大批采矿大军的撤离,这里失去昔日的喧嚣,成了额尔齐斯河上游一个安安静静的小镇。但长达70多年的矿业开采历史仍让这里具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尤其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苏联勘采时期,留下了大量的生产生活遗迹。如今,可可托海的街头巷尾仍保留着18栋俄式建筑。尖尖的红屋顶,敦厚方正的外墙,使这里流淌着浓郁的异域情调。近年来,随着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附近的伊雷木湖、小东沟成为游客趋之若鹜的旅游胜地,这个以“冷”著称的小镇正在以另一种形式恢复它的热度。
    P2-7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