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冶金反应工程学--基础篇(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ISBN:9787502499037
作者:作者:吴铿|责编:刘思岐
定价:¥49.0
出版社:冶金工业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230页
商品详情
目录

1  冶金反应工程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1.1  化学反应工程学学科结构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1.2  冶金反应工程学学科的发展
  1.3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2  冶金反应工程基础的内涵和结构体系
  2.1  冶金反应工程学的相关基础学科
    2.1.1  冶金传输原理和冶金物理化学
    2.1.2  “三传一反”基本方程
  2.2  冶金反应工程学的进展和结构体系
    2.2.1  冶金反应工程学的进展和现状
    2.2.2  冶金反应工程学的结构体系
    2.2.3  冶金过程与化工过程的差异
  2.3  适合冶金过程的冶金反应工程学基础的构建
    2.3.1  适合冶金过程的冶金反应工程学基础
    2.3.2  适合冶金过程特点的冶金反应工程学基础的内涵
    2.3.3  冶金过程中相关动力学参数的特点
  2.4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3  动量、热量和质量传输基本方程及边界层理论
  3.1  动量传输的基本方程
    3.1.1  流体静力学平衡微分方程
    3.1.2  动量传输微分方程
  3.2  热量传输的基本方程
    3.2.1  导热微分方程
    3.2.2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
  3.3  质量传输的基本方程
    3.3.1  分子扩散微分方程
    3.3.2  对流传质微分方程
  3.4  边界层理论
    3.4.1  边界层理论提出的背景
    3.4.2  边界层的基本概念
    3.4.3  边界层微分方程的简化
  3.5  对流换热边界层微分方程组
    3.5.1  温度(热)边界层
    3.5.2  对流换热边界层微分方程组
  3.6  对流传质边界层微分方程组
  3.7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4  定解条件及“三传”基本方程的传输系数
  4.1  定解条件及传热和传质的边界条件
    4.1.1  定解条件
    4.1.2  热量传输的边界条件
    4.1.3  质量传输的边界条件
  4.2  动量传输过程的阻力系数
    4.2.1  牛顿流体的黏性系数
    4.2.2  流体流动的阻力系数
  4.3  热量传输过程的传热系数
    4.3.1  傅里叶导热系数
    4.3.2  对流换热系数
  4.4  质量传输过程的传质系数
    4.4.1  菲克分子扩散系数
    4.4.2  对流传质系数
  4.5  雷诺类比和柯尔伯恩类比
    4.5.1  雷诺类比
    4.5.2  柯尔伯恩类比
  4.6  冶金过程复杂条件下“三传”数学模型的传输系数
  4.7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5  高炉风口前水平方向不同位置试样的物性参数
  5.1  高炉内焦炭劣化及高炉风口前取样技术的研究现状
    5.1.1  高炉内不同区域焦炭的劣化
    5.1.2  高炉风口前水平方向不同位置的取样技术
  5.2  高炉风口前水平方向不同位置试样中物质的质量分数及铁粒和渣的特性
    5.2.1  高炉风口前水平方向不同位置焦炭、渣和铁的质量分数
    5.2.2  高炉风口前水平方向不同位置试样中渣的成分变化
  5.3  高炉风口前水平方向不同位置试样中焦炭的特性
    5.3.1  高炉风口前水平方向不同位置焦炭的平均粒度和空隙度
    5.3.2  高炉风口前水平方向不同位置焦炭的比重和真比重
  5.4  高炉风口前水平方向不同位置试样中焦炭层的压差
    5.4.1  高炉风口前水平方向不同位置试样中焦炭层的压差试验测定装置
    5.4.2  高炉风口前水平方向不同位置试样中焦炭颗粒的形状系数
    5.4.3  高炉风口前水平方向不同位置试样中焦炭层的透气性
  5.5  高炉风口前水平方向不同位置试样中焦炭的温度
    5.5.1  测定高炉使用焦炭温度的原理
    5.5.2  用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风口焦炭温度的方法
    5.5.3  测定高炉入炉前焦炭和风口前焦炭的温度
  5.6  高炉风口前水平方向不同位置的相关动力学参数
  5.7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6  冶金物理化学中的反应过程动力学
  6.1  物理化学中的化学动力学
  6.2  化学反应速率常数
    6.2.1  阿累尼乌斯经验方程
    6.2.2  有效碰撞理论
    6.2.3  过渡态理论
  6.3  冶金物理化学中的反应过程动力学
    6.3.1  冶金物理化学研究反应过程动力学的方法
    6.3.2  准稳态处理法
    6.3.3  虚设的最大速度处理法
    6.3.4  n指数法(或混合模型法)
  6.4  冶金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动力学的应用模型
    6.4.1  考虑均相化学反应的分子扩散模型
    6.4.2  考虑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变化的分子扩散模型
    6.4.3  多相反应过程的模型
    6.4.4  碳粒燃烧反应过程的模型
  6.5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7  冶金反应工程学研究反应过程动力学的方法
  7.1  冶金反应工程学中的反应过程动力学
    7.1.1  冶金反应工程学研究反应过程动力学方法的提出
    7.1.2  冶金反应工程学研究反应过程动力学的分段尝试法
  7.2  两种反应过程动力学方法研究煤干馏过程
    7.2.1  煤干馏过程中焦油析出的研究
    7.2.2  煤干馏过程的试验设备、过程和结果
    7.2.3  采用n指数法(或混合模型法)的研究结果
    7.2.4  分段尝试法中的反应过程动力学模型
    7.2.5  采用分段尝试法研究的结果
    7.2.6  对比两种不同方法研究的结果
  7.3  两种反应过程动力学方法研究CO还原烧结矿
    7.3.1  试验设备和试验结果
    7.3.2  采用n指数法(或混合模型法)研究结果
    7.3.3  分段尝试法采用的相关数学模型
    7.3.4  分段控制模型的拟合结果
    7.3.5  烧结矿还原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
    7.3.6  对比两种不同方法研究的结果
  7.4  煤热解试验的反应过程动力学
    7.4.1  煤热解的试验和结果
    7.4.2  采用n指数法(或混合模型法)研究结果
    7.4.3  分段尝试法采用的相关数学模型
    7.4.4  对比两种不同方法研究的结果
  7.5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8  分段尝试法研究半焦高温反应过程动力学
  8.1  分段尝试法研究半焦与CO2气化反应的机理模型
    8.1.1  半焦与CO2气化反应过程的相关模型
    8.1.2  半焦与CO2气化试验及反应过程的转换点
    8.1.3  非等温下动力学机理函数微分式的选定
    8.1.4  随机孔机理模型的微分式
    8.1.5  收缩核内扩散机理模型的微分式
  8.2  分段尝试法研究半焦气化反应动力学
    8.2.1  分段模型的拟合结果
    8.2.2  气化反应过程不同阶段的动力学参数
    8.2.3  半焦气化反应过程不同阶段动力学参数的分析
  8.3  分段尝试法研究煤粉与半焦的混合燃烧过程动力学
    8.3.1  半焦在高炉喷吹煤中的应用
    8.3.2  非等温下动力学机理函数积分式
    8.3.3  煤粉与半焦混合燃烧过程机理函数的积分式
  8.4  煤粉与半焦混合的燃烧试验和动力学参数分析
    8.4.1  煤粉与半焦混合的燃烧试验
    8.4.2  试验结果分析
    8.4.3  分段尝试法研究煤与半焦混合燃料的燃烧反应动力学
  8.5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9  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及传输现象之间的耦合
  9.1  近平衡态体系、线性不可逆过程热力学
    9.1.1  唯象定律
    9.1.2  熵增速率
    9.1.3  昂色格倒易关系
  9.2  远离平衡态体系和非线性唯象方程
    9.2.1  远离平衡的体系
    9.2.2  居里定律
  9.3  远离平衡态的非耗散结构化学反应体系
    9.3.1  均相单个化学反应体系
    9.3.2  均相多个化学反应体系
    9.3.3  有扩散存在的化学反应体系
    9.3.4  非平衡体系不可逆过程稳定和失稳的判定
  9.4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10  等温下分段尝试法研究反应过程动力学的完善
  10.1  高炉热储备区有焦炭存在的烧结矿还原模拟试验和结果
    10.1.1  高炉块状热带储备区烧结矿还原的模拟试验
    10.1.2  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10.2  分段尝试法确定等温下烧结矿中铁氧化物还原反应动力学参数
    10.2.1  烧结矿中铁氧化物还原反应动力学模型
    10.2.2  等温下焦炭熔损反应过程分段尝试法拟合结果
    10.2.3  等温下烧结矿中FeO还原反应过程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10.3  等温下研究烧结矿中FeO还原反应过程分段尝试法的改进
    10.3.1  不可逆过程热力学中不同过程干涉的相关原理
    10.3.2  烧结矿中FeO还原反应过程中化学反应对扩散过程干涉的方程
    10.3.3  烧结矿中FeO还原反应过程中扩散传质方程的完善
  10.4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11  非等温下分段尝试法研究反应过程动力学的完善
  11.1  非等温下焦炭气化反应试验和结果及模型
    11.1.1  非等温下焦炭气化反应试验
    11.1.2  非等温下焦炭气化反应试验结果
    11.1.3  非等温下焦炭气化反应过程动力学模型
  11.2  非等温下焦炭气化反应过程动力学参数计算
    11.2.1  试验数据与模型拟合结果
    11.2.2  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11.2.3  焦炭气化反应试验过程的热补偿效应
  11.3  非等温下研究焦炭气化反应过程的分段尝试法的改进
    11.3.1  用唯象理论对反应后期分子扩散方程参数进行修正
    11.3.2  非等温下焦炭气化反应过程中扩散传质方程的完善
  11.4  非等温下半焦气化反应试验和结果及模型
    11.4.1  非等温下半焦气化反应试验
    11.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11.4.3  非等温下半焦气化反应过程动力学模型
  11.5  非等温下分段尝试法拟合结果与动力学参数计算
    11.5.1  试验数据与模型拟合结果
    11.5.2  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11.6  非等温下研究半焦气化反应的分段尝试法的改进
    11.6.1  半焦气化反应过程中化学反应对分子扩散干涉的方程
    11.6.2  半焦气化反应过程中扩散传质方程的完善
  11.7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12  讨论和展望
  12.1  适合冶金过程特点的冶金反应工程学的内涵和结构体系
  12.2  冶金反应工程学研究反应过程动力学的分段尝试法
  12.3  完善冶金反应工程学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12.4  本章小结
附录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