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态资源与生态资源价值
1.1 生态资源
1.1.1 生态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1.1.2 生态资源的特性及作用
1.2 生态资源服务功能
1.2.1 生态资源服务功能的概念
1.2.2 生态资源服务功能的分类
1.2.3 生态资源服务功能的特征
1.3 生态资源价值
1.3.1 生态资源价值概述
1.3.2 生态资源价值的分类
1.3.3 关注生态资源价值的意义
第2章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
2.1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研究的背景
2.1.1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研究的现实背景
2.1.2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研究的理论背景
2.2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
2.2.1 经济学理论
2.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2.3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的内容
2.3.1 生态资源供给服务价值评估
2.3.2 生态资源调节服务价值评估
2.3.3 生态资源支持服务价值评估
2.3.4 生态资源文化服务价值评估
2.4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的要素与作用
2.4.1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的要素
2.4.2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的作用
第3章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准则
3.1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目的
3.1.1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目的的概念
3.1.2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目的的种类
3.1.3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目的的作用
3.2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假设
3.2.1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假设的概念
3.2.2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假设的分类
3.2.3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假设的作用
3.3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原则
3.3.1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的工作原则
3.3.2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的技术经济原则
3.4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程序
3.4.1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程序的概念
3.4.2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程序的步骤
3.4.3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程序实务
第4章 市场法
4.1 市场定价法
4.1.1 市场定价法的概念
4.1.2 市场定价法的公式
4.1.3 市场定价法的使用范畴
4.1.4 市场定价法的基本步骤
4.1.5 市场定价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4.2 市场价格法
4.2.1 市场价格法的概念
4.2.2 市场价格法的公式
4.2.3 市场价格法的使用范畴
4.2.4 市场价格法的基本步骤
4.2.5 市场价格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4.3 影子工程法
4.3.1 影子工程法的概念
4.3.2 影子工程法的公式
4.3.3 影子工程法的使用范畴
4.3.4 影子工程法的基本步骤
4.3.5 影子工程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第5章 收益法
5.1 生产率法
5.1.1 生产率法的概念
5.1.2 生产率法的公式
5.1.3 生产率法的使用范畴
5.1.4 生产率法的基本步骤
5.1.5 生产率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5.2 收益净现值法
5.2.1 收益净现值法的概念
5.2.2 收益净现值法的公式
5.2.3 收益净现值法的使用范畴
5.2.4 收益净现值法的基本步骤
5.2.5 收益净现值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5.3 年金资本化法
5.3.1 年金资本化法的概念
5.3.2 年金资本化法的公式
5.3.3 年金资本化法的使用范畴
5.3.4 年金资本化法的基本步骤
5.3.5 年金资本化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第6章 成本法
6.1 重置成本法
6.1.1 重置成本法的概念
6.1.2 重置成本法的公式
6.1.3 重置成本法的使用范畴
6.1.4 重置成本法的基本步骤
6.1.5 重置成本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6.2 机会成本法
6.2.1 机会成本法的概念
6.2.2 机会成本法的公式
6.2.3 机会成本法的使用范畴
6.2.4 机会成本法的基本步骤
6.2.5 机会成本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6.3 人力资本法和疾病成本法
6.3.1 人力资本法和疾病成本法的概念
6.3.2 人力资本法和疾病成本法的公式
6.3.3 人力资本法和疾病成本法的使用范畴
6.3.4 人力资本法和疾病成本法的基本步骤
6.3.5 人力资本法和疾病成本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6.4 防护成本法和替代成本法
6.4.1 防护成本法和替代成本法的概念
6.4.2 防护成本法和替代成本法的公式
6.4.3 防护成本法和替代成本法的使用范畴
6.4.4 防护成本法和替代成本法的基本步骤
6.4.5 防护成本法和替代成本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第7章 旅行费用法
7.1 旅行费用法的概念及类型
7.1.1 旅行费用法的概念
7.1.2 旅行费用法的类型
7.2 旅行费用法的使用范畴
7.2.1 旅行地点是可以到达的
7.2.2 所涉及场所没有直接门票费用或收费很低
7.2.3 人们到达旅行地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或其他开销
7.3 旅行费用法的基本步骤
7.3.1 确定评估地域范围,选择研究对象和目标群体
7.3.2 设计和实施数据收集
7.3.3 计算旅行次数及旅行费用
7.3.4 利用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需求函数
7.3.5 计算消费者剩余,得到评估结果
7.4 旅行费用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7.4.1 旅行费用法的优点
7.4.2 旅游费用法的局限性
第8章 意愿调查法
8.1 意愿调查法的概念及类型
8.1.1 意愿调查法的概念
8.1.2 意愿调查法的类型
8.2 意愿调查法的使用范畴
8.2.1 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对市场产出没有直接影响
8.2.2 样本人群具有代表性
8.2.3 有充足的资金、人力和时间进行研究
8.3 意愿调查法的基本步骤
8.3.1 明确评估对象和调查目标人群
8.3.2 创建假想市场
8.3.3 获得个人的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
8.3.4 计算平均支付意愿或平均受偿意愿
8.4 意愿调查法的优点和存在的偏差
8.4.1 意愿调查法的优点
8.4.2 意愿调查法使用中存在的偏差
8.4.3 意愿调查法在生态资源价值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8.5 意愿调查法与旅行费用法的比较
8.5.1 意愿调查法与旅行费用法的共同点
8.5.2 意愿调查法与旅行费用法的不同点
第9章 森林生态资源价值评估
9.1 森林生态资源价值概述
9.1.1 森林生态资源的概念
9.1.2 森林生态资源的特征
9.1.3 森林生态资源价值的界定
9.2 森林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的内容
9.2.1 森林生态资源供给服务价值
9.2.2 森林生态资源调节服务价值
9.2.3 森林生态资源支持服务价值
9.2.4 森林生态资源文化服务价值
第10章 湿地生态资源价值评估
10.1 湿地生态资源价值概述
10.1.1 湿地生态资源的概念
10.1.2 湿地生态资源的特征
10.1.3 湿地生态资源价值的界定
10.2 湿地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的内容
10.2.1 湿地生态资源供给服务价值
10.2.2 湿地生态资源调节服务价值
10.2.3 湿地生态资源支持服务价值
10.2.4 湿地生态资源文化服务价值
第11章 草原生态资源价值评估
11.1 草原生态资源价值概述
11.1.1 草原生态资源的概念
11.1.2 草原生态资源的特征
11.1.3 草原生态资源价值的界定
11.2 草原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的内容
11.2.1 草原生态资源供给服务价值
11.2.2 草原生态资源调节服务价值
11.2.3 草原生态系统支持服务价值
11.2.4 草原生态资源文化服务价值
第12章 水生态资源价值评估
12.1 水生态资源价值概述
12.1.1 水资源的概念
12.1.2 水资源的特征
12.1.3 水生态资源价值的界定
12.2 水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的内容
12.2.1 水生态资源供给服务价值
12.2.2 水生态资源调节服务价值
12.2.3 水生态资源支持服务价值
12.2.4 水生态资源文化服务价值
第13章 海洋生态资源价值评估
13.1 海洋生态资源价值概述
13.1.1 海洋生态资源的概念
13.1.2 海洋生态资源的特征
13.1.3 海洋生态资源价值的界定
13.2 海洋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的内容
13.2.1 海洋生态资源供给服务价值
13.2.2 海洋生态资源调节服务价值
13.2.3 海洋生态资源支持服务价值
13.2.4 海洋生态资源文化服务价值
第14章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报告
14.1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报告概述
14.1.1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报告的概念
14.1.2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报告的作用
14.1.3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报告的分类
14.1.4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报告的基本要求
14.2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报告的基本内容
14.2.1 标题及文号、目录
14.2.2 声明
14.2.3 摘要
14.2.4 正文
14.2.5 附件
14.3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报告的编制
14.3.1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报告编制的步骤
14.3.2 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报告编制的技术要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