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第一章 现象学的基本视域
第一节 胡塞尔与现象学
一、何为现象学
二、胡塞尔与古希腊哲学
第二节 胡塞尔现象学的发展
一、布伦塔诺——胡塞尔哲学的起点
二、胡塞尔在《算术哲学》时期的观点
三、《逻辑研究》——20世纪哲学的阿基米德点
四、从《逻辑研究》向《大观念》的过渡
五、《大观念》——现象学先验构造的完成
第二章 现象学的生活世界理论
第一节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
一、生活世界概念的提出
二、“生活世界”概念与自然科学的起源
三、作为各门科学基础的生活世界现象学
四、生活世界与文化
第二节 许茨的日常生活世界理论
一、常识思维的基本成分:类型化与关联
二、作为社会文化世界的日常生活世界
第三章 现象学的主体间性问题
第一节 胡塞尔的先验主体间性理论
一、主体间性问题
二、主体间性的先验构造理论
第二节 对胡塞尔先验主体间性困境的批评
一、奥特加
二、托尼逊
三、海德格尔
四、舍勒
第三节 许茨的主体间性理论
一、对舍勒关于人的概念和主体间性观点的汲取与继承
二、对萨特主体间性理论的批判性继承
三、对胡塞尔先验主体间性理论的批判性改造
第四章 现象学的社会文化理论——以许茨为例
第一节 许茨的社会理论
一、论最高实在与多重实在
二、多重实在——各种“有限意义域”
三、社会世界的意义结构
第二节 许茨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行动的设计与选择
二、日常生活的态度与社会科学家的态度
三、合理性问题
四、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的贡献
第三节 许茨对社会文化世界的类型化研究
一、陌生人
二、归家者
三、专家与外行
第五章 法国现象学对生活世界领域的继续开拓——以萨特和梅洛-庞蒂为例
第一节 萨特
一、概述
二、《存在与虚无》
三、主体间性问题
四、身体理论
五、总体评价
第二节 梅洛-庞蒂
一、概述
二、《知觉现象学》
三、主体间性问题
四、身体现象学
五、总体评价
第六章 生活世界现象学的最新发展
第一节 古尔维奇
一、对主体间性问题的探索
二、与许茨共同的现象学探索
第二节 勒克曼
一、《生活世界的结构》
二、生活世界与社会现实
第三节 其他主要弟子
一、那坦森
二、格拉霍夫
三、奥尼尔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