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一 选题依据
二 文献综述:我们如何有意义地言说“上帝”
三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结构
第一章 “上帝”问题与生存分析
第一节 “上帝”是个生存问题
一 “上帝”与生存
二 “两希文明”与“上帝”概念
第二节 “上帝”问题与生存分析
一 生存即实在
二 经验指称与情感赋义
三 经验指称与情感赋义中的“上帝”概念
第二章 “上帝”概念与经验指称
第一节 休谟:宗教认识的经验论与情感论
一 宗教认识的经验论基础
二 “理性是情感的奴隶”
三 宗教的起源——情感
四 经验与情感对“上帝”的赋义
第二节 康德和黑格尔论上帝的“经验指称”
一 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与“上帝”概念
二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与“上帝”概念
第三章 “上帝”概念与情感赋义
第一节 施莱尔马赫和奥托的“情感赋义”
一 施莱尔马赫的“绝对依赖感
二 奥托的“被造感”
第二节 齐克果:“悖论的激情”
一 选择的悖论:“非此即彼”
二 苏格拉底式的与基督教真理教师式的“真理”问题
三 “上帝”:客观证明还是主观赋义?
第四章 “上帝”概念的“语言学转向”
第一节 艾耶尔的“拒斥形而上学”与“情感赋义”
一 “拒斥形而上学”
二 形而上学命题需“情感赋义”
第二节 维特根斯坦:逻辑图像、语言游戏与情感赋义
一 前期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图像”与“神秘之域”
二 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
三 作为“游戏”的宗教语言与“情感赋义”
第五章 “信”与“情感赋义”
第一节 普兰丁格:基督教信念是“有保证的”
一 “有保证的”A/C模型
二 扩展的A/C模型
三 “信任情感”与“经验指称”
第二节 信任情感与人的生存
一 信任情感与理解力更新
二 信任情感与放弃判断
三 信任情感与悖论式生存
结语 经验指称与情感赋义——出发点之争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