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看见她们(ADHD女性的困境)
ISBN:9787522208183
作者:作者:(瑞典)洛塔·博里·斯科格隆|责编:刘畅|译者:杨军洁
定价:¥49.0
出版社:华夏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2 平装
页数:191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引言 奋力攀登,却跌落谷底
第1章  背景
第2章  ADHD与脑
第3章  激素
第4章  消失的女孩
第5章  情绪
第6章  共病——生活并不公平
第7章  与ADHD共存
第8章  家庭生活与亲密关系
第9章  职场中的ADHD
第10章  表现与功能
第11章  岁月如流——那些有ADHD的老人
第12章  个人干预与专业治疗
结语
致谢
推荐阅读

精彩页/试读片段

    第1章 背景
    社会结构
    随着我们越来越擅长对ADHD进行识别和描述,被诊断有ADHD的人开始越来越多,特别是ADHD成年女性的数量正在持续增加。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难道说我们正在经历一场ADHD的大流行?难道ADHD会在成年女性之间传染吗?还是说,我们其实在以一种扭曲的性别视角看待ADHD?我们之前是否忽视了ADHD在群体水平上的差异?或许ADHD在男性和女性身上的表现方式上就有不同?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实中我们对女性和男性在众多方面的行为表现的态度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会体现在学校里,还会体现在家庭和游戏中。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对“正常男性”和“正常女性”的定义完全是不一样的。我们可能接受爷爷忘记孙子孙女的生日,而似乎不太能接受奶奶也这么健忘;我们可能对爸爸会更加宽容,哪怕他又把孩子的运动服拿错了,而似乎对妈妈会更加苛责,尽管她只是忘记为孩子的游学活动打包午饭。
    当我们关注ADHD的诊断过程时,关于性和性别的问题也随之浮现。我们现有的诊断工具很少会指导我们思考性别和文化差异是如何影响特征的表现和对其解释的。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会不会是因为针对大多数孩子的诊断标准依据欧美男孩的特征而制定?或许,这个问题有一个更悲观的答案:成年人只是对那些不符合诊断标准的女孩们更加轻蔑的态度。
    斯文尼·科普(Svenny Kopp)和克里斯托弗·吉尔伯格(Christopher Gillberg)教授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曾发起过一项名为“女孩项目”(Flickprojektet)的研究。他们于1999年开始在瑞典的哥德堡进行了为期数年的跟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年龄在3岁到18岁之间的女孩,这些女孩有各种类型的神经发育障碍,其中就包括ADHD。研究报告显示,虽然父母很快就会注意到他们的女儿出现了问题,但大多数有ADHD的女孩在学校里还是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此外,女孩们在第一次寻求帮助后,还要再过很多年才会得到正确的诊断。这时,她们才终于明白自己身上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研究者还发现,虽然有时ADHD女孩会被他人所忽视,但是她们所经历的苦难和遇到的问题并不会因此而更少一些。真实情况是,除了有ADHD以外,她们同时还有其他精神障碍。在很多情况下,她们还有严重的功能损伤。
    还有一个十分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是:与男孩相比,ADHD的女孩在学校受到的关注会更少,更不受老师的喜爱,她们的朋友圈也会更窄。正因如此,ADHD女孩相比于ADHD男孩,所能获得的支持更少;这些女孩可能还有严重的学习困难,面对来自社会心理方面的挑战,同时有其他精神障碍。
    ADHD未成年女孩和成年女性之所以被人们所忽视,是因为她们不符合ADHD男孩所呈现出来的典型形象,而这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关于ADHD的刻板印象。与那些“捣乱”的男孩不同,ADHD女孩常常有害羞、矜持和顺从的表现。然而,这些女孩一直在努力隐藏自己所遭遇的困难,这反而会阻碍她们获得正确的诊断、接受适当的治疗。毕竟,一个“适应能力强”的女孩通常不会表现出破坏性的行为和冲动的举动,而这些都是我们以为的ADHD人士会表现出来的。
    然而,许多ADHD女性在她们生命的早期阶段就意识到了自己有些与众不同。有时她们会寻求帮助,但更多的时候,她们会尝试顺应社会对她们的期望,让自己看起来像是个普通人。她们会把不安的情绪深藏于心,并且常常会陷入羞耻感和内疚感中。只要她们的学习成绩没有问题,能够顺利毕业,那么她们就不太可能会有获得专业评估与治疗的机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也会和ADHD男孩一样,在没有获得最终诊断和正确解释模型的情况下,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例如在学校里表现不佳、成绩一落千丈、在情绪和社交方面出现问题、缺乏自信、被他人排挤,等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智力水平超常但有ADHD的女孩似乎更加不容易被识别出来。智力水平越高的女孩,得到确诊的可能性就越小。P9-11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