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态环境损害价值评估导论
1.1 生态环境损害价值评估的产生与发展
1.1.1 生态环境损害价值评估的产生
1.1.2 国外生态环境损害价值评估的发展经验
1.1.3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价值评估的发展及现状
1.2 生态环境损害价值评估概念框架
1.2.1 生态环境损害基本概念
1.2.2 生态环境损害价值基本概念
1.2.3 生态系统服务内涵及分类
1.3 生态环境损害价值评估基础
1.3.1 评估目的和原则
1.3.2 评估主体和客体
1.3.3 评估内容和方法
1.3.4 评估程序
第2章 生态环境损害价值评估原理
2.1 环境经济学及其基本理论
2.1.1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1.2 环境经济系统理论
2.1.3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2.1.4 外部性理论
2.1.5 产权理论
2.1.6 公共物品理论
2.2 生态环境损害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
2.2.1 环境经济评估概述
2.2.2 费用效益分析理论
2.3 生态环境损害价值评估方法体系
2.3.1 生态环境损害价值评估方法概况
2.3.2 替代等值分析方法
2.3.3 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第3章 环境污染类生态环境损害价值评估方法与应用
3.1 大气污染生态环境损害价值评估
3.1.1 适用范围及术语定义
3.1.2 大气污染虚拟治理成本法
3.1.3 替代修复法
3.1.4 案例应用
3.2 地表水和沉积物环境污染损害价值评估
3.2.1 适用范围及术语定义
3.2.2 地表水污染虚拟治理成本法
3.2.3 恢复费用法
3.2.4 环境资源价值量化法
3.2.5 案例应用
3.3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损害价值评估
3.3.1 适用范围及术语定义
3.3.2 恢复费用法
3.3.3 其他价值量化方法
3.3.4 案例应用
3.4 海洋环境污染损害价值评估
3.4.1 适用范围及术语定义
3.4.2 评估方法
3.4.3 案例应用——“塔斯曼海”轮溢油致海洋生态损害案
第4章 生态破坏类生态环境损害价值评估方法与应用
4.1 陆地生态系统损害价值评估
4.1.1 适用范围及术语定义
4.1.2 恢复费用法
4.1.3 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4.2 海洋生态系统损害价值评估
4.2.1 适用范围及术语定义
4.2.2 海洋生态修复费用评估
4.2.3 恢复期海洋生态损失价值评估
4.3 案例应用
4.3.1 非法采石生态环境损害价值评估
4.3.2 露天煤矿非法占用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损害价值评估
4.3.3 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巨蟒峰损毁案
第5章 生物资源损害价值评估
5.1 野生动物资源损害价值评估
5.1.1 适用范围及术语定义
5.1.2 基准价值法
5.1.3 市场价值法
5.1.4 替代修复法
5.1.5 其他规定
5.1.6 案例应用
5.2 古树名木损害价值评估
5.2.1 适用范围及术语定义
5.2.2 评估方法
5.2.3 案例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