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研究缘起与相关学术史梳理
二、研究内容、方法与特点
第一章 朝鲜王朝前代的北方经略渊源
第一节 高丽王朝前期的北方经略
一、高丽王朝北拓意识的由来与发展
二、高丽王朝前期的北拓经营
第二节 高丽王朝后期的北方经略
一、元朝征服下的高丽北疆
二、高丽恭愍王代的北拓经营
三、丽末铁岭卫事件及其后果
小结
第二章 朝鲜王朝的北拓意识及经略实践的开启
第一节 朝鲜王朝建国之初的北疆环境
一、朝鲜王朝对明“事大”外交
二、朝鲜半岛北部的女真部落分布及明朝的管辖政策
三、朝鲜王朝的女真观及针对女真人的“驭戎”策略
第二节 朝鲜王朝所继承的北拓意识及初步经略实践
一、朝鲜王朝的北拓意识与总体经略思想的形成
二、朝鲜王朝北方经略的初步实践
三、明朝的东北边疆观及对朝鲜王朝初步北拓经营的态度
小结
第三章 朝鲜王朝在图们江南岸的“六镇”设置
第一节 庆源镇的设立
一、庆源镇(府)的初设
二、庆源镇(府)的首次移治与废弃
三、庆源镇(府)的复立
四、庆源镇(府)的二度移治及终设
第二节 会宁、钟城二镇的交错设置
一、会宁镇(府)的设立
二、钟城镇(郡)的初设
三、钟城镇(府)的终设
第三节 庆兴镇在古庆源镇故址复镇
一、庆兴镇的设置背景
二、庆兴镇(府)的设立
第四节 沿江再置稳城镇
一、稳城镇的设置背景
二、稳城镇(府)的设立
第五节 内地更置富宁镇
一、富宁镇的设置来源
二、富宁镇(府)的设立
三、富宁镇(府)设置的意义
小结
第四章 朝鲜王朝在鸭绿江南岸的“四郡”设置
第一节 闻延郡(府)的设立
一、闾延郡的初设
二、闾延郡的边防危机与朝鲜王朝的对策
三、从闾延郡到闾延府的设立
第二节 慈城、茂昌、虞芮三郡之分置
一、慈城郡的设立
二、茂昌郡的设立
三、虞芮郡的设立
第三节 明朝对朝鲜王朝经略“四郡六镇”之态度
与当地女真原住民之动向
小结
第五章 朝鲜王朝“沿江防御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体系构建的缘起及实际功效
一、体系构建的缘起
二、体系构建的实际功效
第二节 体系的城防建设
一、“骨干”工程的建置
二、“枝叶”工程的建置
第三节 体系的驻防措施
一、徙民政策的开启
二、南道赴防军的加派
第四节 体系构建的防御理念及历史意义
一、体系构建的防御理念
二、体系构建的历史意义
小结
第六章 朝鲜王朝前期“废四郡"问题的出现
第一节 “四郡”撤废事件的发生及相关问题的评判
一、“四郡”撤废事件的酝酿
二、闾延府、茂昌郡及虞芮郡的同时撤废
三、慈城郡的最后撤废
四、“四郡”撤废原因的另一种阐释
五、“四郡”撤废后原有地域的归属权辨析
第二节 前期“废四郡”问题的衍化与朝鲜王朝的对策
一、朝鲜王朝对“废四郡”地区形成初期的态度
二、朝鲜王朝维护“废四郡”地区与许混邀功事件发生
三、女真人涌向“废四郡”地区与朝鲜王朝难断驱逐
四、朝鲜王朝驱逐女真人失败与前期“废四郡”问题偶然中
五、朝鲜王朝前期积极维护“废四郡”地区的根源及意义
小结
第七章 朝鲜王朝“沿江防御体系”的后续巩固
第一节 茂山镇的建置与新“六镇”的形成
一、体系构建形势下的茂山镇(堡)之初设
二、茂山镇(堡)的首度移设
三、茂山镇(府)二度移设的完成
四、茂山镇建置的阶段性特征与影响建置的诸因素
第二节 “沿江防御体系’’的后续巩固状况
一、体系的城防维护状况
二、体系的城防调整状况之一:“骨干”工程的调整
三、体系的城防调整状况之二:“枝叶”工程的调整
四、体系的后续驻防状况之一:徙民政策的延续
五、体系的后续驻防状况之二:南道赴防军的接续加派
六、体系的后续驻防状况之三:沿江把守制度的形成
第三节 体系后续稳定巩固的结局及意义与影响
小结
结语
附录
A-1 “四郡六镇”(含茂山镇)设置线索图
A-2 朝鲜王朝沿江邑城(“骨干”工程)建置情况表
A-3 朝鲜王朝沿江各邑所属要害小堡建置情况表(部分)
A-4 朝鲜王朝平安、咸吉两道沿江行城(“长城”)构筑情况表
A-5 朝鲜王朝“沿江防御体系”之城防体系调整情况表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