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学作品
科普·文学作品/成年组
植物的武功妙招/祁云枝
仁心/田佳辉
解译来自秦岭的“绿色密码”/陈龙
尖尖的寻医之旅(节选)/韩思雨 白忠德
鱼刺可能不会再卡喉咙了/马劲
星辰之梦:飞向天宫(节选)/尼涛
西游2024之服装智能制造/吴博
银屑病患者的康复调理/闫小宁
比特的旅行/张丽琼 祁伟
华阳会朱鹩/白忠德
科普·文学作品/青少年组
深海探秘——海洋地理、气候与洋流的交织之谜/任家诺
科学之旅/王玉涵
黑洞日记/张婉僮
“养龟小白”的探索之路/刘承峻
斑珍蝶/石泽楠
识中世/潘菲杨
宇宙之巅/申嘉祺
伊海人鱼与新地球/田子琪
时间之内的回忆——时间之外(节选)/王子轩
水仙花成长记/常凌菲
会游泳的鸡蛋/高睿卿
跟着光走,别回头/蒋鑫怡
蝙蝠/杨凯翔
冰的自述/黄瑾谦
不怕火烧的布/吕菁潇
此刻的地球/薛或淑
冬眠的奥秘/雒文翰
风/高静妍
科普·设计作品
科普·设计作品/成年组
人与自然/刘婧
困囿/吕欣雨
高铁整备中/张恒超
资源收集型机器人/郑王雷
西安的沙尘暴到底是怎么来的/于振玺
炎黄航天梦/刘大宇
星际构筑梦——3D打印月球家园/谭栓斌
数字追梦/王浩张丁王浩宇
“溯源与探索”滕州地区商周青铜器艺术的信息交互设计/武晓
海洋,何以为家/赵清
镜下寻迹——实物薄片下的显微世界/金孝文
GO!芯机人/任曼
科技奇境/李林哲
科普·设计作品/青少年组
光影之舞:探寻中国传统皮影戏的艺术与传承/赵紫莘
“灵智”立体生态社区/刘坤林
北斗定位体验——倾心北斗畅游西安/刘昱辰
鲸落/李逸尘
彩色宇宙/郭思贺
飞机安全胶囊/薛妙涵
星球际缘/赵芳源
月球车/杨景淳
免抽血全自动病菌检测仪/王峻熙
河蚌之谜/许佳颖
家庭智能机器人——家庭卫士/康昭
昆虫助农飞行器/康可昕
以北极星为圆心的星轨/蔡海朝
人人讲安全个个防风险/江奕希
血管堵塞清理——纳米机器人技术/郭芊慧
抑郁症康复机/任梓琪
手术室科普/马果馨
我眼中的黑洞/张明月
未来太空城/任思渝
太空粮食基地/鲁恩瑞
农业微型种植机器/肖钧仁
畅游古今的人体芯片/陈云翮
科幻作品
科幻作品/成年组
镜下寻迹——我在微观世界当舰长/金孝文 姚薇 白栋 钱建利 孙彪
未来在手中——新陈代谢(节选)/高雅
科幻作品/青少年组
科技与自然共存/雷艾琳
暮曲朝歌/郑昊儿
核污染治理机/李菲儿
圈养人类/郑棋元
未来小屋/李梓轩
环太平洋:风波再起/周益安
大日落幕/相又仁
云层之外的城市/高心言
航空引领未来/李欣怡
青草/梁晏华
科技强国我的梦/李沅姗
新一代胶囊公寓/刘雨婷
曙光与黑暗/元祎新
未来的回声:三星堆幻想/李雨桐
时间之外的往事/陈亦璇
又见桃花源/刘秦尧
太空交通站/张浩宇
莫比乌斯密码(节选)/刘弘扬
太空环保战队/蔡铭泽
科技赋能远程多域智慧医疗康复平台/师子墨
筑梦向未来/郭师汝
优秀科普科幻图书推介
《后人类时代现场:王晋康中短篇小说集》/王晋康
《文物中的秦人故事》/田静张恺
《子遗者》/宝树
《秦岭动植物的生存智慧》I/宁峰
“神奇猪侠幻想故事系列”/小酷哥哥
“365号星球系列”/刘芳芳
《秦岭野生动物园动物图鉴》/段伟
《解密光学》/王博 杨宇辰 李勤学
《穿越时空的宝藏》/扶风县博物馆
《生态秦岭动物趣》/白忠德
《校园传染病防控——班主任手册》/胡妮
植物的武功妙招
文/祁云枝(陕西省植物研究所)
美人计
绿油油的枝叶间,落着两只大个儿苍蝇,像温婉曲调里嘎吱出来的几声噪音,突兀,别扭。伸手一挥,苍蝇置若罔闻,没有理我。忍不住再伸手,第二次挥赶,两厮照旧四平八稳,气定神闲地无视了我。
低头细看,不禁乐了。哪里是苍蝇,分明是长成苍蝇的花朵。
这是2016年春天的一幕。我和国内植物园的几位同仁,沿美国东海岸植物园树木园调研植物,在芝加哥植物园的玻璃温室里,我第一次遇见了花朵拟态大师。
给我们讲解的美国人约翰见我两眼放光,走过来端起盆花,说它有个恰当的名字,叫角蜂眉兰——顾名思义,是一种兰花,拥有角蜂的相貌。
我还是有些懵,对约翰说,很遗憾我没有见过角蜂,我倒是觉得它远看像苍蝇,像那种大个儿的绿头苍蝇,无论体态还是大小,都像。约翰笑了一下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他让我看放在一旁的角蜂照片。只一眼,我便石立,继而惊呼,天呐,太像了。
细看花朵,可不就是图片里的角蜂。对照着看,我根本分不清哪个是花,哪个是虫。花朵中最大的那一枚花瓣,是角蜂的下半个身子,圆滚滚、毛茸茸。浑圆的肚子,滑溜溜的后背,肚子边缘生长着一圈褐色短毛,密集、厚实,有着毛发的质感。
两对唇瓣对称地从腰部伸出,颜色和外形对应着角蜂、胡蜂或是苍蝇的两对翅膀。头部的设计看来是重点,也是眉兰花心思最多的地方。它让花柱和雄蕊结合长成合蕊柱,模样从外形上看,是角蜂的头部,有鼻子有眼。
单看外形,已让我叹喟。接下来,约翰的一番叙述,给长成角蜂模样的兰花,镶上了一圈神谕般的光芒,似乎身上的每个细胞,都被它照亮。听罢,我先是愣怔,继而摇头,真有这么神奇?太难以置信了。
这种兰花,会对雄}生角蜂施展美人计!
角蜂眉兰会因生长地的不同,在植物版角蜂的后背上,涂抹上醒目的蓝紫或棕黄相间的斑纹,好让花朵更接近当地雄性角蜂眼里的大美人形象。
眉兰似乎觉得仅做到形似还不够,于是,又分泌出类似于雌性角蜂荷尔蒙的物质。这模拟的性信息素,让雄性角蜂毫无抵抗力。角蜂眉兰设计的花期也恰到好处。当眉兰梳妆完毕,恰逢角蜂的羽化期,一些先于雌性个体来到世间的雄性角蜂正急于寻找配偶,在眉兰散发的雌性荷尔蒙的引诱下,急匆匆赶来赴约。
看来,在“食与色”的终极目标上,动物们几乎没有分别,一辈子不外乎完成两件大事,食,保存自我;色,延续后代。雄性角蜂心里眼里燃烧的“色”,其实也验证了《孟子》的观点:“食色,性也。”
恋爱中的雄性角蜂,看见草丛中摇曳的角蜂眉兰花朵时,很庆幸自己这么快就交上了桃花运,迫不及待地凑上前去。拥抱亲吻间,它的头部正好碰触到角蜂眉兰伸出的合蕊柱,雄蕊上带有的黏性花粉块,便准确地粘在雄蜂多毛的头上,完成了生物学上的“拟交配”。
嗯?这怀中之物,何以冷冰冰不予回应?定睛细瞧,雄蜂幡然醒悟,大呼上当。无奈,只好悻悻飞走。然而此时,背负花粉块的雄蜂,已经被爱情冲昏了脑袋,求偶心切的它,再次闻香识“女人”,被雌性荷尔蒙完全吸引,就像受酒香勾引的醉汉,毫不迟疑地再次冲向酒杯——另一朵眉兰,又殷勤献媚。角蜂头上粘着的花粉块,便准确无误地传递到这朵眉兰的柱头穴中……可怜无数痴情的雄性角蜂,为了一只只酷似爱侣的花朵,神魂颠倒、前赴后继。
在雄性角蜂集体的不淡定中,眉兰们眉开眼笑,它们不用付一分钱的工资,就彻底搞定了异花授粉。
人类的三十六计里,美人计派上用场的时候,应该是最多的。王朝的兴衰,总也离不开美人这个筹码。西施助越灭吴,貂蝉引董卓吕布父子反目,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只是,在我眼里,人类的美人计,和角蜂眉兰的套路相比,还要逊色一些。
角蜂眉兰诱骗雄性角蜂传粉,俨然一出精心策划的戏剧,眉兰自导自演,有造型、有特效,剧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结尾还有脑洞大开的高潮——成功授粉的角蜂眉兰,立马释放出一种让雄性角蜂作呕的气味。这气味在雄性角蜂闻来,犹如花季少女的体香一下子变成了老奶奶的汗臭,避之唯恐不及——好一个纯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目标明确,手段犀利。
没有腿脚,无法移动的植物,用计谋向能飞会动的昆虫宣战,它,居然成功了。
回国后,当我铺开画纸,对着照片,仔细临摹一只雌性角蜂时,它那复杂的头部构件,鳞片细碎的腰身以及状如艺术品的双翅,常常让我陷入画功欠佳的沮丧里。想要把它画好,真的很难。我纳闷,角蜂眉兰没有眼睛,没有手脚,却能够从颜色到形态,从神情到气味,全方位、多角度把自己的花朵长成一只只活灵活现的雌性角蜂的模样,它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它都经历了些什么?它和角蜂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故事?
角蜂眉兰为什么不遵守自然界物种间早已达成共识的互惠法则,而要鼓捣出比生产花蜜和花粉更消耗能量的生物拟态和性谎言?
站在受害者一方,被骗的雄性角蜂为什么不长记性?一而再、再而三地甘于被骗。雄性角蜂之间,难道不就此事进行交流或采取对策吗?这种在人类眼里明显的欺骗关系能够延续,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这理由,又是什么?
面对我一连串的疑问,约翰耸耸肩,摊开双手,表隋是夸张得不明所以。
“别说我说谎,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莫非,雄性角蜂也懂得花艰不拆的道理,从而怜香惜玉、甘愿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