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分子遗传学(新形态教材)
ISBN:9787030808615
作者:编者:陈宏//蓝贤勇//刘武军|责编:刘畅
定价:¥128.0
出版社:科学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374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分子遗传学的定义
    二、分子遗传学的诞生
    三、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历史
    四、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内容
    五、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六、分子遗传学的作用和地位
    七、分子遗传学的分支学科
    八、分子遗传学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  遗传物质及相关研究技术
  第一节  遗传物质的发现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二、噬菌体的侵染实验
    三、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
    四、金鱼与鲫鱼遗传性状的定向转化
    五、DNA作为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第二节  基因组上两种不同的遗传信息
    一、遗传信息的物质条件
    二、DNA上两种不同的遗传信息
  第三节  核酸的一级结构
    一、核酸的化学组成
    二、DNA的一级结构
    三、RNA的结构
  第四节  DNA的二级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一、DNA的二级结构
    二、决定双螺旋结构状态的因素
    三、影响因素的应用
  第五节  DNA结构的不均一性
    一、反向重复序列
    二、富含A/T的序列
    三、嘌呤和嘧啶排列顺序
  第六节  DNA双螺旋结构的呼吸作用
  第七节  DNA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
    一、变性
    二、复性
    三、分子杂交
  第八节  DNA二级结构的多形性
  第九节  DNA超螺旋与拓扑异构现象
    一、DNA超螺旋
    二、DNA的拓扑异构现象
  第十节  常见的DNA分子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一、常见的DNA分子形式
    二、不同DNA分子形式的相互关系
  第十一节  DNA多态性及其检测的分子技术
    一、单核苷酸多态性
    二、插入缺失突变
    三、拷贝数变异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基因组及其研究技术
  第一节  基因组与C值
    一、基因组及其进化
    二、C值及C值悖论
  第二节  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及其基因特征
    一、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其基因特征
    二、细菌基因组结构及其基因特征
  第三节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组及其特征
    一、真核生物染色质的结构与分类
    二、染色质三维结构与染色质重塑
    三、从染色质到染色体的变化
    四、真核生物染色体组的一般特征
  第四节  真核生物核基因组及其特征
    一、真核生物DNA序列特征
    二、卫星DNA及其起源进化
    三、真核生物的基因组特征
    四、真核生物的基因特征
  第五节  核外基因组及其特征
    一、质粒基因组及其特征
    二、线粒体基因组及其特征
    三、叶绿体基因组及其特征
  第六节  基因组研究技术
    一、基因组测序方法学
    二、基因组的组装
    三、遗传图谱构建与基因功能注释及数据库
    四、动植物基因组计划
  第七节  基因组研究技术的应用
    一、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二、泛基因组学研究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  DNA复制及其研究技术
  第一节  DNA的半保留复制
    一、概念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意义
    三、半保留复制过程
  第二节  复制原点、方向和方式
    一、复制原点
    二、复制方向
    三、复制方式
  第三节  DNA复制的酶系
    一、DNA聚合酶类
    二、解旋、解链酶类
    三、引发酶
    四、DNA连接酶
    五、端粒酶
  第四节  DNA复制的不连续性
    一、概念
    二、不连续复制模型的提出与完善
  第五节  RNA引物与引发酶
    一、RNA引物
    二、引发酶
  第六节  原核生物DNA复制模型
    一、凯恩斯模型
    二、滚环复制模型
  第七节  真核生物DNA复制模型
    一、多复制子
    二、复制的一致性
    三、避免5′端缩短的机制
    四、与原核生物DNA复制的异同点
  第八节  体外DNA复制技术及其应用
    一、体外DNA复制技术原理
    二、PCR技术
    三、分子克隆技术
    四、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五章  RNA转录、加工及其研究技术
  第一节  RNA转录
    一、转录的概念
    二、转录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RNA聚合酶
    一、原核生物RNA聚合酶
    二、真核生物RNA聚合酶
  第三节  转录的不对称性
  第四节  转录起始的启动子结构
    一、原核生物的启动子
    二、真核生物的启动子
  第五节  转录的过程
    一、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
    二、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
  第六节  RNA转录后的加工
    一、原核生物RNA转录后的加工
    二、真核生物RNA转录的调控与加工
    三、RNA编辑
    四、mRNA前体的剪接位点
    五、snRNA催化mRNA前体剪接
    六、mRNA转录和加工的耦合
  第七节  RNA的可变剪接
    一、可变剪接
    二、真核生物RNA可变剪接
    三、可变剪接转录本表达量鉴定
    四、可变剪接转录本差异表达
  第八节  逆转录及其应用
    一、逆转录的概念
    二、逆转录的基本特征
    三、逆转录酶的特性
    四、逆转录的应用
  第九节  转录组学研究技术
    一、mRNA转录组研究
    二、非编码mRNA组学研究
  第十节  基因转录表达研究方法
    一、RNA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二、Northern印迹法
    三、实时荧光定量PCR
    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五、RIP技术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六章  蛋白质合成及其研究技术
  第一节  mRNA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遗传密码及其特征
    一、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二、通用性和特殊性
    三、方向性
    四、连续性
    五、简并性与摆动性
    六、偏好性
  第三节  tRNA的结构与功能
    一、一级结构
    二、二级结构
    三、三级结构
  第四节  核糖体的组成与作用
  第五节  肽链的合成
    一、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
    二、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
    三、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蛋白质合成
    四、蛋白质合成的保真机制
  第六节  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
    一、多肽链的剪接
    二、蛋白质的化学修饰
    三、蛋白质的折叠
  第七节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
    一、蛋白质组学研究
    二、Western印迹法
    三、免疫组织化学
    四、蛋白质的体外表达与纯化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七章  基因表达调控及其研究技术
  第一节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一、DNA水平的调控
    二、转录水平的调控
    三、翻译水平的调控
  第二节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一、概述
    二、DNA水平的调控
    三、转录水平的调控
    四、转录后的调控
  第三节  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的方法
    一、Northern印迹法
    二、足纹法
    三、二相杂交检测法
    四、三相杂交检测法
    五、Western印迹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八章  基因突变与DNA修复及其应用
  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概念与分类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
    二、基因突变的类型
    三、基因突变的表型效应
  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一、碱基序列的改变
    二、分子结构的改变
  第三节  突变的蛋白质效应
    一、无义突变
    二、错义突变
    三、同义突变
    四、移码突变
    五、整码突变
    六、中性突变
  第四节  突变的发生过程
    一、碱基类似物的诱发突变
    二、使DNA化学结构改变的化学诱变剂
    三、结合到DNA分子上的诱变化合物
    四、高能射线或紫外线引起DNA结构或碱基的突变
    五、转座成分的致突变作用
    六、生物因素
  第五节  DNA突变的抑制
    一、密码子的简并性
    二、回复突变
    三、基因内突变的抑制
    四、基因间突变的抑制
    五、其他方式
  第六节  DNA损伤的修复
    一、DNA的复制修复系统
    二、DNA损伤修复途径
  第七节  突变的研究与应用
    一、基因突变的意义
    二、基因突变研究的发展
    三、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四、基因突变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九章  遗传重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同源重组
    一、同源重组模型的共同特点
    二、同源重组模型举例
    三、同源重组的细胞学基础——联会复合体
    四、同源重组的酶学基础
  第三节  位点特异性重组
    一、λ噬菌体的整合与切除
    二、λ噬菌体整合的分子机制
  第四节  异常重组
    一、原核生物转座子
    二、真核生物转座子
    三、转座机制和遗传学效应
  第五节  同源重组在遗传操作中的应用
    一、利用同源重组原理获得融合基因或者DNA片段
    二、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载体
    三、利用Cre/lox系统进行靶向重组和基因敲除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章  表观遗传学基础
  第一节  表观遗传学的概念与现象
    一、表观遗传学基本概念
    二、表观遗传学发展历史
    三、表观遗传的特点
    四、表观遗传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五、表观遗传学的主要调控机制
    六、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应用进展
  第二节  DNA甲基化与基因表达
    一、DNA甲基化定义
    二、DNA甲基化特点
    三、DNA甲基化形成及去除机制
    四、DNA甲基化影响基因表达机制
    五、DNA甲基化生物学作用
    六、DNA甲基化研究方法
  第三节  miRNA及其调控机制
    一、miRNA的发现
    二、miRNA的定义
    三、miRNA的特征
    四、miRNA形成机制
    五、miRNA的分子作用机制
    六、miRNA的分析与研究
  第四节  lncRNA及其调控机制
    一、lncRNA的发现
    二、lncRNA的定义
    三、lncRNA的特征
    四、lncRNA形成机制
    五、lncRNA的分子作用机制
    六、lncRNA的分析与研究
  第五节  circRNA及其调控机制
    一、circRNA的发现
    二、circRNA的定义
    三、circRNA的特征
    四、circRNA形成机制
    五、circRNA的分子作用机制
    六、circRNA的分析与研究
  第六节  piRNA及其调控机制
    一、piRNA的定义
    二、piRNA的发现
    三、piRNA的特征
    四、piRNA形成机制
    五、piRNA的分子作用机制
    六、piRNA的功能分析
  第七节  m6A RNA及其调控机制
    一、m6A甲基化的发现
    二、m6A甲基化的定义
    三、m6A甲基化的特征
    四、m6A甲基化形成机制
    五、m6A去甲基化机制
    六、m6A结合蛋白
    七、m6A基因表达调控作用
  第八节  组蛋白修饰与基因表达
    一、组蛋白修饰的概念
    二、组蛋白修饰的发现
    三、组蛋白修饰的特点
    四、组蛋白修饰的生理功能
  第九节  印记基因及其基因表达
    一、印记基因的概念
    二、印记基因的发现
    三、印记基因的特点
    四、印记基因的生理功能
    五、印记基因的作用机制与基因表达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一章  动植物分子育种基础
  第一节  基因组育种
    一、DNA分子标记
    二、DNA分子标记的应用
    三、全基因组选择育种
    四、全基因组选择展望
  第二节  转基因育种
    一、转基因生物育种的概念
    二、转基因育种的一般步骤
    三、导入基因的方法
    四、候选基因的选择原则
    五、转基因育种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基因编辑育种
    一、基因编辑的概念
    二、基因编辑技术
    三、CRISPR/Cas9基因编辑研究现状
    四、基因编辑展望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二章  分子进化与资源保护
  第一节  分子进化理论与物种形成
    一、进化理论和机制
    二、核基因的进化和新基因的起源
    三、蛋白质的进化
    四、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五、物种形成与种群基因组成变化
  第二节  mtDNA与生物起源进化
    一、线粒体的进化
    二、mtDNA与现代人类的起源和迁徙
    三、mtDNA与动物的起源和迁徙
  第三节  基因遗传多样性评价
    一、群体保持遗传多样性的方式
    二、基因遗传多样性的评价
  第四节  生物资源保护的策略与方法
    一、生物资源的基本特征
    二、生物资源保护的意义
    三、我国对动物资源的保护
    四、我国对植物资源的保护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