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北洋舰队(精)/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丛书
ISBN:9787548868163
作者:作者:戚其章|责编:赵志坚//李文文//孙亚男
定价:¥68.0
出版社:济南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精装
页数:201页
商品详情
精彩页/试读片段

    第一节 清政府试办海军
    一 李泰国买舰骗局
    清朝原先只有旧式水师,没有近代化的新式海军。清朝水师有内河与外海之分。外海水师仅用于“防守海口,缉捕海盗”①。海军的兴建,是由中国社会矛盾的发展而引起的。
    清朝办海军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买船,一是造船。在清朝海军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时以买船为主,有时以造船为主。但在整个活动中,这两种办法始终是交叉使用的。
    早在19世纪30年代末期,清政府便开始了最早的买舰活动。当时买舰的目的,是抵抗西方的侵略。1839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时,为了加强水师的战斗力,以防范英国侵略者的武装挑衅,曾从美国商人手里买进一艘1080吨的英制商船,改为兵船。这是中国购买西方船只的开端。与此同时,林则徐还开始仿制西式船只。他曾参照欧洲船式,“捐资仿造西船”①。当时有人亲眼看见这种仿制的船下水,写道:“一八四○年四月二十五日,两三只双桅船在广州河面下水。这些船都是按欧洲船式建造的,可能加入帝国海军了。”② 这又开我国建造西式船只的先例。
    1842年,清政府“购吕宋国船一艘”,“隶水师旗营操演”③。据称,这艘船“驾驶灵便,足以御敌”。这是我国从国外购进的第二艘船只。
    到19世纪50年代,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并把南京改为天京。清政府为了挽救分崩离析的局面,一方面调动马步各军对太平军实行围剿,一方面购买西方船只配合军事进攻。1856年,由上海江海关税务司英人李泰国经手,购买铁皮轮船一艘。④1863年,由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⑤经手,又购买了天平炮船一艘。
    从1839年到1863年的24年间,清政府共购进和仿造轮船6艘。这些船只,或用于防范西方侵略,或用于镇压国内人民,都是做兵船使用的。虽然如此,由于这些船只系零星置备,分散而不集中,且未形成一个组织和指挥的体系,因此还不能称为海军。清政府要兴办海军,是从李泰国到英国买船组织舰队的活动开始的。
    清政府之所以要办海军,主要是为了镇压太平军。从1856年以来,清政府曾多次雇佣西方轮船,对太平军进行“水面攻剿”⑥。但是,这些雇佣的外国轮船,只听命于其本国政府,甚至有时“大为掣肘”①。于是,清政府开始感到有买舰自办海军的必要了。恭亲王奕祈说,“借兵剿贼,流弊孔多,若只购买外洋船炮,尚属事权在我”,而购买西方船只组织船队,“有中国官为之总统,尚无太阿倒持之弊”。②奕祈等的意思,是想拥有一支由清政府独立指挥的舰队,“不使受制于人”③。
    最先提出筹建海军的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曾国藩。1860年6月,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不久,即向清政府建议,要“攻取苏、常、金陵,非有三支水师,不能得手”④。办海军所需要的火轮船,是设厂自造,还是从国外购买,这是首先要确定的问题。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满族大臣、户部左侍郎文祥认为,中国自己设厂造船“非年余不成”,不如直接从外国购买“火轮船剿办更为得力”。⑤曾国藩立即赞同,并强调指出:“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⑥1862年春天,太平军在浙江迅速发展,连克宁波、杭州等城。清政府感到事机紧迫,于是决定“购买外国船炮,以资攻剿”⑦。
    此后,清政府便开始了买船的活动。当时李泰国休假回国,代理总税务司英人赫德吹嘘英国火轮船“价减而佳”⑧,提出愿意帮助清政府购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经过多次与赫德磋商,同意由赫德函令李泰国在英国承办购船事宜。
    P1-3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