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强迫症的历史(德国人的犹太恐惧症与大屠杀)(精)
ISBN:9787575302050
作者:作者:(美国)克劳斯·P.费舍尔|责编:王瑞琪|译者:佘江涛
定价:¥88.0
出版社:null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精装
页数:469页
商品详情
目录

致谢
导言
第一章  犹太恐惧症的兴起:强迫症的进化
  意识形态的妄想和狂热的仇恨
  几种对犹太人的仇恨:西方的观点
  中世纪的基督徒和犹太人
  移民和强迫集中居住
  启蒙运动和解放运动
  民族主义和欧洲种族主义年代的犹太人
第二章  德国人和犹太人,1700-1871
  作为一个德国问题的犹太人问题
  解放运动时期的德国人和犹太人
  犹太人对解放运动的回应
第三章  第二帝国时期的德国人和犹太人
  混合的社会体系:第二帝国,1871-1918
  大众的民族化
  对种族主义的尊崇和民族偏见
第四章  病态的犹太恐惧症的兴起,1918-1933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犹太恐惧症的聚集
  纳粹犹太恐惧症的兴起
  阿道夫·希特勒的犹太恐惧症
第五章  魏玛时期的德国人和犹太人
  德国基础的分裂
  犹太人灵魂的分裂:一体化、自我认同和自我仇恨
  犹太人对犹太恐惧症的反应
  魏玛时期犹太恐惧症的强度如何
第六章  纳粹的种族国家
  种族和政治
  党卫队:极权主义控制和种族灭绝的工具
第七章  在新纳粹种族国家的犹太人,1933-1939
  野蛮的行为和未协调一致的攻击,1933-1935
  犹太人最初的反应
  妄想加速:纽伦堡种族法
  对外侵略、绥靖、大屠杀和战争,1938-1939
第八章  大屠杀的前奏:从安乐死到种族清洗
  庞大的种族净化开始:安乐死
  东线种族清洗的理论和实践
  毁灭的等候室:在强迫集中居住区犹太人的集中化
  德国犹太人的末日
第九章  犹太恐惧症仇恨的结果:大屠杀
  大规模的杀戮计划
  国家授权的杀戮:大规模的枪决和毒气杀人
  犯罪者:普通的德国人
  通往极端邪恶的会聚之路
第十章  德国人和战争与和平中的大屠杀
  “我们不知道,也没有能力做任何事”的传说
  从集体犯罪到集体的心理抑制
  受到心理抑制的事物的回归
  新的统一德国的围墙
精选文献

精彩页/试读片段

    第一章  犹太恐惧症的兴起:强迫症的进化
    意识形态的妄想和狂热的仇恨
    1939年9月1日,阿道夫·希特勒同时发动了两场世界大战,一场是进攻波兰及其西方盟军的传统军事战争,另一场主要是进攻欧洲犹太人的生物学种族的战争。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当代历史中最为巨大的犯罪,因为涉及对600万以上民众流水线式的种族灭绝,并由一个当代工业国家发起,这一犯罪史无前例。在过去的历史中,从来没有整个群体的民众因为被官方认定是下等人、致死的社会病毒携带者,以及与德国的敌人联手企图消灭德国民众而被单独圈定出来实施种族灭绝。
    我们如何解释这一骇人听闻的犯罪?谁为此负责?杀戮者是怎样向自己、德国民众和世界证明这一行动是正义的?面对这一犯罪的超大规模和独特性,一些历史学家想知道他们是否能完全解释这一事件。例如,让-弗朗索瓦·利奥塔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去测量一个毁灭了所有测量工具的地震?”他的意思似乎是,大屠杀是意义的死亡、所有道德联系的毁灭。正如尼采的疯人极度痛苦地呼号上帝已死一样,这一死亡和毁灭使我们放开了地球与上帝的联系,并把人类投入黑暗的深渊。在这个意义上,大屠杀是历史的,也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悲剧,因为它不仅杀戮了600万无辜的民众,也因为它粉碎了自古以来的道德禁忌,毁灭了西方对理性规范法则的信仰,以及发现客观真理和得到更美好世界的可能性。
    假如大屠杀本质上是非理性史无前例的爆发,那么,我们能够希望以理性的术语解释它吗?换句话说,正如一位大屠杀的幸存者坦言,这一罪行不是价值观念的倒置——在这一情景下,理性的术语是可以解释的——而是“超出邪恶的所有范畴的与道德无关的东西”。这是真实的吗?假如我们的邪恶范畴不足以解释大屠杀的现实,或者假如我们的解释方法过于狭隘,以致不能使我们理解这一非理性行为的性质,那么,这肯定是真实的。大屠杀的罪行确实不是“与道德无关的”,而是“非道德的”,因为它是计划它并证明它是合理的人犯下的罪行。大屠杀是德国领导层和许多普通德国人身上悲剧成分的道德失败,这一失败是十分广泛的,因为除了对犹太人顽固的偏见之外,它还涉及政治和社会层面上保护文明的价值观念以抵抗野蛮冲击的集体失败。
    在讨论大屠杀的问题时,引入“与道德无关”的范畴是不合时宜的,因为这一行为是清楚地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为何作为的人群犯下的。因此,他们的行为受制于人类主要道德传统所理解的对与错的道德标准。依据时间考验传承下来的人类道德标准,人们不可能说对600万无辜民众的集体屠杀是一个高贵的行动,用一个刽子手的话来说:这一高贵的行动要为后人永远铭刻在铜板上。这句不道德的话是由奥蒂洛·格罗博科尼克表述的,他求助于种族灭绝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来证明他参与大屠杀的合理性。这一意识形态建立在专属于他本人,专属于顽固不化的纳粹精神,又悲剧性地专属于许多德国人的妄想的思维模式基础之上。这些德国人把反犹太主义作为规范加以吸收。
    在这种对于纳粹分子来说等同于激情信仰的妄想或者空想的思想模式中,其中当然存有某种逻辑,它激励着大规模杀戮者的行为,并且使他们的行为正义化。但是,因为它是在现实中没有理性基础的妄想逻辑,因此人们不可能允许它作为所有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发挥功能。这一解构主义的逻辑如今试图动摇西方对一个可知和客观的世界存在的信仰,把所有道德的判断化解成仅是主观知觉的主张。我们必须把这一逻辑列入我们混乱世界的危险幻觉的行列。
    P3-5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