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汉范式”
第一章 早期中国思维中的数理、图理与式图——以北大秦简《鲁久次问数于陈起》为中心
早期中国如何建立事物的关联
以《陈起》为中心:篇章结构及不同层次的“数”
以“岁”为旨归的历法生成论
岁历周期的图像化及其数理模型
以“度”为旨归的音律生成论
十二律理想的周期回归及其图像化
民间式图在要素关联和观念形成方面的作用
总结:早期中国借助数与图像建立事物关联
第二章 《太初历》历元问题新探
《太初历》的历元确定问题
“藉半日法”问题新解
余论
第三章 落下闳与“太初改历”:民间天文学家如何参与国家改历活动
落下闳受荐参与国家改历活动
改历过程中的宇宙观之争
落下闳留给后世的印象
第四章 《淮南子》中的“浑天说”思想要素
《淮南子》“气”本原的宇宙生成论
《淮南子》与《灵宪》《恒先》的天地结构比较
冬夏二至日与阴阳之气的运作
“九州八极”中的浑天结构
结论
第五章 张衡《思玄赋》星象解读
《思玄赋》与《史记·天官书》、“三家星官”的比较
《思玄赋》的星象与巡狩制度
结论
第六章 周而复始,循环再生:京房六十律探析
律学源起的困境:三分损益与五声十二律
京房如何构造六十律
结论
第七章 日躔十二次计算的历史演变
早期十二次的形成
日躔十二次在唐宋时期的转变
日躔十二次在元明时期的改进
西洋新法中的日躔十二宫
清代历算家围绕十二宫的争论
结论
第八章 中国历法中的火星运动模型——从《三统历》到《皇极历》
火星运动推算的精密化过程
历法构造与实际观测的关系:以《三统历》火星运动为例
新的观测被引入推算:行星运动不均匀性在《皇极历》中的体现
结论
第九章 汉唐之际的“太白昼见”记录
东汉到唐代“太白昼见”记录的整理
“太白昼见”记录的可靠性分析
从“问题”记录看《天文志》的编纂
结论
第十章 验历与中国古代历法的制定
为什么要进行验历
验历所用天象
唐宋时期五星天象进入验历
验历统计性结果与历法优劣判断
第十一章 “天下之中”“土中”与“地中”概念辨析
“天下之中”“土中”与“地中”
“天地之中”
结论
第十二章 郭守敬四丈高表测影研究
郭守敬为何建四丈高表进行测影
郭守敬四丈高表测影的误差分析
中国古代圭表测影技术的革新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