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亲切的空气
第一章 寻找自然的神经元
1 亲生命效应
2 寻找发臭紫云英,需要几个神经学家?
第二章 身边的自然:最开始的五分钟
3 生之味
4 鸟之脑
5 雨之形
第三章 每月五小时
6 蹲下,感受植物吧
7 享乐花园
8 林中漫步
第四章 野脑春风
9 别自以为是:荒野、创造力和敬畏的力量
10 脑的洗礼
11 请把钢锯递给我
第五章 园中之城
12 为我们定制的自然
后记
致谢
注释
1 亲生命效应
总而言之,人类大脑是在自然环境下进化而来的。16
——爱德华·O. 威尔逊(Edward O. Wilson)
所见之处,无不是花。所思之处,无不是月。17
——松尾芭蕉(Basho)
每当想象日本森林浴是什么样子,我总能想到睡美人安睡的原始森林,伴着鸟儿的欢声歌唱,还有一道道耀眼的阳光。你知道她肯定在好好享受,一定会苏醒过来,准备和英俊潇洒的王子在一起。然而,我这样的想法存在很多方面的谬误。首先,日本现存原始森林不多;其次,你必须努力地去感受,即便沉睡的时光不难找到。在距东京90分钟火车车程的秩父多摩甲斐国立公园(Chichibu-Tama-Kai National Park),我本来应把心思放在蝉鸣和溪流声上,但随即就被呼啸而过的三菱客车转移了注意力。越来越多的野营者坐上这种车来到附近的山村,那里的孩子们拿着鱼竿和粉色枕头到处跑着。这就是自然,日本式的自然。
和我同行的其他十几个人似乎并没分心。日本人十分热爱森林浴,因为当地人把这看作预防疾病的常规活动。通过训练感官,森林浴能让人们充分地体验自然。它并非关乎野外本身,而是一种自然环境和人类文明和谐共处的方式,这种哲学在日本已经发展数千年了。你可以在这里漫步,写写俳句,折下一段山胡椒树枝,闻闻它散发的森林的活泼气息。森林浴的整个概念其实都围绕着人与自然古老的联系,我们只需要用几个感官技巧就可以发现。
“人们从市里走出来,真正沉浸在绿色当中,”我们的导游国生给我这样解释,“这样就能放松身心。”国生为了帮助我们,志愿来到这里,他让我们站在山坡上,面朝溪流,手臂放在两侧。我扭头看了一周,我们好像是被大地母亲的光芒固定在这里的凡夫俗子。风惬意地吹着,国生让我们吸气七秒,憋气五秒,然后呼气。“注意气沉丹田。”他说。
我们太需要这些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办公桌后的工作狂。我们看起来就像软绵绵、去了皮的豆子,精神疲惫、脸色苍白。我旁边站着的是伊藤龙谷,一位来自东京的45岁生意人。同很多热爱白天徒步的日本人一样,他带了很多装备,大部分都在腰上别着:一部手机、一部相机、一个水瓶和一串钥匙。日本人如果参加美国的童子军,一定会非常出色,这大概也是他们文职工作做得很好,而且比其他发达国家工作时间长的原因。这同样解释了为什么日本有一个词叫作过劳死——因过度劳累而死亡。这种现象是在20世纪80年代被定义的,当时的日本处于泡沫经济中,正值壮年的劳动者开始猝死。人类文明也是会杀死人的——这个概念在未来对所有发达国家产生了影响。伊藤龙谷和我在森林中深呼吸后,打开了我们盛满八爪鱼和腌萝卜的便当盒。国生当时边走边不断向人们展示着特别细的竹节虫,而伊藤的肩膀好像放松了下来。
“我不在这里的时候,根本不会思考事情。”他说,并熟练地用勺子舀着萝卜,而我正在向地上撒着待森林分解的肥料。
“‘压力’用日语怎么说?”我问道。
“‘圧力’(atsuryoku)。”他回答说。
秩父多摩甲斐国立公园是日本最大的巨木聚集地18,所以这里是日本实践生命科学最新研究成果的理想地点。在一片傲然挺立的日本雪松林中,国生从他巨大的包里拿出了保温瓶,为我们泡上了山茶,有种芥末根加树皮的味道。1982年,日本政府确认了森林浴的定义,但它吸收了古代神道教和佛教的观点,意为让自然通过五官融入自己的身体。所以,喝茶走的是味觉。我起身跨过了一个长满苔藓的漂亮大石头,一声鸭鸣掠过,这也许和约翰·缪尔所赞赏的遥远崎岖的自然环境不一样,但也不需要一样。我现在身心尤其平和,如果做个体检也一定会发现,徒步后我的血压降低了好几个点,伊藤的血压一定降得更多。
P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