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构想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回到”与“超越”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
第二节 “借用”现代西方哲学思潮
一、“借用”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
二、“借用”现代西方科学主义思潮
第三节 从传统乌托邦到现代乌托邦
一、唤醒“乌托邦”精神
二、革新传统“乌托邦”
第二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构想的现实依据
一、分析革命失败原因,重新认识西欧资本主义社会
二、揭示法西斯主义本质,批判垄断资本主义矛盾
三、研究对象转换,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异化
四、世纪之交多元危机涌现,批判“后资本主义”
第三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构建的战略
第一节 实现社会变革的形势判断
一、现代社会异化普遍性的加强
二、资本主义出现“合法性危机”与“现实社会主义”弊端暴露
三、全球性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第二节 实现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
一、“无产阶级丧失革命主体性”
二、实现社会变革的新主体力量
第三节 实现社会变革的方式路径
一、思想文化路径
二、社会生活路径
三、政治经济路径
第四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设计的模式
第一节 “工人自治”型社会模式
一、政治体制崇尚工人民主
二、倡导经济民主化
三、注重社会主义文化教育
四、核心是民主问题
第二节 “人道主义”型社会模式
一、贯彻落实政治民主原则
二、经济发展服从于人的发展的需要
三、弘扬人道主义文化价值观
四、充满爱的道德社会
五、目标是人的自由解放
第三节 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一、主张适度的投资计划管理与政府干预
二、市场为资源配置的主导机制
三、保持生产资料社会公有
四、追求企业自治与民主管理
五、实质是优化资源配置
第四节 生态社会主义模式
一、秉持平等、正义、民主的政治精神
二、倡导生态理性与建立稳态经济模式
三、实现文化价值观转变
四、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理念
第五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构想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理论价值
一、对人类未来社会构想的拓展
二、对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思想的丰富
三、对中国梦伟大设想的启示
第二节 实践意义
一、为人类构建未来社会提供多样化选择
二、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事业的继续推进
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若干启发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