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
第一节 实验室规章制度
第二节 实验室的基本组成及使用
第二章 常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第一节 生物大分子的制备
第二节 层析技术
第三节 电泳技术
第四节 离心技术
第五节 分光光度技术
第六节 PCR技术
第七节 分子杂交和印迹技术
第八节 基因克隆技术
第九节 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技术
第十节 基因编辑技术
第十一节 RNA干扰技术
第三章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
实验一 蛋白质等电点测定
实验二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实验三 蛋白质的定量分析
实验四 蛋白质的变性与沉淀反应
实验五 凝胶过滤层析法分离蛋白质(血红蛋白与鱼精蛋白的分离)
实验六 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层析法
实验七 组织核酸的提取
实验八 核酸水解及组分鉴定
实验九 核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实验十一 胡萝卜素的层析分离
实验十二 酶的特异性
实验十三 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实验十四 尿淀粉酶活性的测定(Winslow法)
实验十五 米氏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六 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其抑制
实验十七 饱食、饥饿对肝糖原含量的影响
实验十八 肾上腺素、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实验十九 运动对尿中乳酸含量的影响
实验二十 血浆脂蛋白电泳
实验二十一 脂肪酸的β氧化
实验二十二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实验二十三 乳酸脱氢酶及其辅酶的作用
实验二十四 氰化物中毒机制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作用
实验二十五 过氧化氢酶的定性反应
实验二十六 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
实验二十七 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活性测定
实验二十八 氨基酸的生酮作用
实验二十九 尿素的生成
实验三十 血清尿素氮测定
实验三十一 血液中非蛋白氮的测定
实验三十二 血红蛋白电泳
实验三十三 血浆的缓冲作用
实验三十四 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的测定(滴定法)
实验三十五 血清钙的测定
实验三十六 血清无机磷的测定
实验三十七 动物肝DNA的提取(浓盐法)
实验三十八 外周血基因组DNA的提取
实验三十九 组织或细胞RNA的抽提
实验四十 基因工程中重组DNA的构建
实验四十一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质粒的转化
实验四十二 质粒DNA小量提取及酶切鉴定
实验四十三 克隆化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实验四十四 PCR扩增和琼脂糖电泳检测
实验四十五 蛋白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第四章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
实验一 多糖的分离纯化、分子修饰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实验二 芦荟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
实验三 免疫共沉淀证明E-cadherin与p120-catenin的相互作用
实验四 GST pull-down验证FRMD5与intergrinβ1的相互作用
实验五 ChIP实验证实c-myc对cyclinD1的转录调控
实验六 siRNA靶向敲低EGFR的表达
实验七 CRISPR/Cas9敲除细胞NEDD1表达
实验八 蛋白质印迹分析
附录1 试剂配制法
附录2 试剂配制注意事项
附录3 实验室常用数据参考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