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SQUIRE放射诊断学(原书第7版)(精)/国际经典医学影像学译著
ISBN:9787523610930
作者:作者:(美)罗伯特·A.诺维林|责编:韩放|译者:陈正光
定价:¥428.0
出版社:null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精装
页数:522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第1章  基本概念
  一、放射密度是厚度的函数
  二、在厚度不变的情况下,放射密度是成分的函数
  三、X线影如何指导形态的观察
  四、综合观察X线
第2章  成像技术
  一、三维角度阅读X线片
  二、常规后前位X线片
  三、PA和AP胸部X线片比较
  四、侧位胸部X线片
  五、胸部其他体位X线片
  六、从三维的角度思考
  七、冰冻尸体冠状切片的X线片
  八、正常CT的冠状位和矢状位
  九、活体患者的CT图像
  十、X线透视检查
  十一、血管造影术
  十二、CT
  十三、冠状面、矢状面和其他平面的重建和三维CT
  十四、CT血管成像术
  十五、超声
  十六、MRI
  十七、放射性同位素扫描
第3章  正常放射解剖学
第4章  如何学习胸部影像
  一、投影
  二、肩关节
  三、胸腔
  四、旋转产生的混淆阴影
  五、曝光条件的重要性
  六、软组织
第5章  肺
  一、正常肺
  二、肺血管的变化
  三、肺部微循环
  四、肺内播散性病变
  五、肺气腔和肺间质疾病
  六、临床信息的重要性
  七、肺的高分辨率CT
第6章  肺实变和肺结节
  一、全肺实变
  二、单一肺叶的实变
  三、单一肺叶仅一部分实变
  四、单发和多发肺结节
第7章  横膈、胸膜腔和肺栓塞
  一、胸腔积液
  二、气胸
  三、肺栓塞性疾病
  四、放射性同位素灌注和通气肺扫描
  五、肺栓塞的CT
第8章  肺过度扩张、肺萎陷和纵隔移位
  一、肺气肿
  二、正常纵隔的位置
  三、纵隔移位
第9章  纵隔
  一、纵隔的CT断层解剖
  二、纵隔解剖结构的组成和纵隔起源的肿瘤
  三、前纵隔肿瘤
  四、前和中纵隔肿瘤
  五、后纵隔肿瘤
第10章  心脏
  一、心脏大小的测量
  二、心脏测量的受限因素
  三、心脏大小明显异常和测量困难的例子
  四、测量扩大的心影的解释
  五、左心室或右心室扩大:侧位X线片的帮助
  六、心力衰竭
  七、肺部血流变异
  八、心脏钙化
  九、心脏表面的解剖
  十、心脏内部解剖
  十一、冠状动脉造影术
  十二、心腔扩大的典型形态变化
  十三、心脏核素成像
  十四、心脏MRI
  十五、心脏CT
  十六、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十七、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第11章  如何学习腹部影像学
  一、腹部X线片
  二、通过腔内钡剂和肠管含气识别胃肠道各部分
  三、识别作为正常标志的切线位上的脂肪
  四、腹部各种不透光物的鉴别
  五、腹部X线的系统研究
  六、腹部CT
  七、腹部超声
第12章  肠积气、游离液、游离气体
  一、胃扩张
  二、结肠扩张
  三、小肠扩张
  四、大肠梗阻还是小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还是麻痹性肠梗阻
  五、腹腔游离液
  六、腹腔游离气体
第13章  胃肠造影及CT检查
  一、钡剂工作原理
  二、正常变化与对比剂充盈缺损
  三、管壁僵硬
  四、胃和小肠的充盈缺损和腔内肿块
  五、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六、钡灌肠
  七、结肠内充盈缺损和腔内肿块
  八、胃肠道CT检查
  九、肠壁增厚的CT检查
  十、憩室的CT检查
  十一、阑尾炎的CT检查
  十二、肠梗阻的CT检查
  十三、肠缺血的CT检查
第14章  腹部器官
  一、肝脏
  二、肝转移瘤
  三、肝脏原发肿瘤
  四、肝囊肿和脓肿
  五、肝脏外伤
  六、肝硬化、脾肿大和腹水
  七、脾损伤
  八、胆结石和胆囊炎
  九、胆道梗阻
  十、胰腺
  十一、胰腺肿瘤
  十二、胰腺炎和胰腺脓肿
  十三、胰腺外伤
  十四、泌尿系统
  十五、梗阻性泌尿系疾病
  十六、肾脏囊性疾病
  十七、尿路感染
  十八、肾脏肿瘤
  十九、静脉对比剂
  二十、肾创伤
  二十一、膀胱
  二十二、肾上腺
第15章  肌肉骨骼系统
  一、如何学习骨骼X线
  二、骨骼X线要求
  三、骨折
  四、骨折的临床表现
  五、脱位和半脱位
  六、骨髓炎
  七、关节炎
  八、骨坏死
  九、系统性疾病的骨改变
  十、脊柱骨质疏松
  十一、脊柱骨折
  十二、脊柱骨髓炎
  十三、骨转移瘤
  十四、原发骨肿瘤
  十五、肌肉骨骼MRI
第16章  男性、女性和儿科
  一、女性影像学
  二、男性影像学
  三、儿科影像学
第17章  血管系统
  一、常规动脉成像
  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三、静脉造影
  四、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
  五、MR血管成像
  六、CT血管成像
  七、动脉解剖
  八、主动脉瘤
  九、主动脉夹层
  十、主动脉外伤
  十一、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闭塞性疾病
  十二、肾血管性高血压
  十三、静脉解剖
  十四、上腔静脉阻塞
  十五、下腔静脉异常
  十六、下肢深静脉血栓
第18章  中枢神经系统
  一、成像技术
  二、正常大脑CT解剖
  三、正常脑实质MRI解剖
  四、CT和MRI比较
  五、脑积水、脑萎缩、颅内出血
  六、正常脑动脉成像
  七、头部外伤
  八、脑血管疾病和脑卒中
  九、脑肿瘤
  十、脑血管瘤和动静脉畸形
  十一、面部
  十二、腰痛和腰椎间盘综合征
  十三、脊髓肿瘤
  十四、功能神经成像
第19章  介入放射学
  一、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二、经导管栓塞术
  三、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控制
  四、下腔静脉滤器
  五、影像引导静脉通路
  六、经皮肺穿刺活检
  七、经皮腹部穿刺活检
  八、经皮脓肿引流
  九、经皮胃造瘘术和经皮胃空肠造瘘术
  十、影像引导消融
  十一、经皮胆囊切开术
  十二、尿路梗阻的影像学管理
  十三、子宫肌瘤栓塞术
  十四、神经介入
  十五、椎体成形术
第20章  诊断影像新进展
  一、CT结肠成像和支气管成像
  二、双能量/双源CT、CT碘灌注成像
  三、三维超声
  四、PET-CT和PET-MRI融合影像
  五、功能MRI
  六、弥散张量成像
  七、分子影像
附录  未知解答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