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庭量化历史:编者介绍
2 统一增长历史计量模型:历史长周期中的家庭组织和经济增长
2.1 引言
2.2 相关文献
2.3 模型
2.4 经济的动态演变
2.5 结论
3 婚姻生育率和儿童教育投资
3.1 引言
3.2 理论背景
3.3 前工业化时期欧洲的生育控制
3.4 生育转变
3.5 学前教育与生育率
3.6 结论
4 批判性介绍:以双胞胎胞亲数量做工具变量的文献
4.1 引言
4.2 研究胞亲数量对儿童影响问题的内生性挑战
4.3 工具变量方法简介
4.4 以双胞胎出生作为工具变量的简介
4.5 通过反事实分析了解基于双胞胎出生的工具变量
4.6 如何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工具变量回归分析
4.7 通过第一阶段回归系数说明双胞胎出生工具变量对异质性的处理效应
4.8 使用双胞胎工具变量的估计效果
4.9 对前人研究发现的讨论:工具变量回归分析得出的负相关但无负效应的结果
5 欧洲历史上的家庭组织和人力资本不平等:关联性再探
5.1 引言
5.2 背景:家族父权与算术能力的关系
5.3 数据
5.4 父权指数
5.5 基于年龄堆积的人力资本指标
5.6 研究结果
5.7 结论
6 历史视域下的意大利各省家庭结构的起源与影响
6.1 引言
6.2 意大利的家庭模式:省级层面的数据库
6.3 家庭结构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6.4 结论
7 性别关系和经济发展:欧亚大陆命运逆转假说
7.1 引言
7.2 将女性能动性与发展联系起来的假说
7.3 衡量家庭中女性的能动性
7.4 女性能动性的欧亚模式演变
7.5 “命运逆转”发生的原因
7.6 结论
8 布宜诺斯艾利斯精英家族网络的政治权力(1776~1810年)
8.1 绪论
8.2 殖民地政治和网络
8.3 网络特征
8.4 结论
9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化时期对法国各省的类型学分析
9.1 引言
9.2 法国发展简史
9.3 方法和数据
9.4 分析
9.5 法国各省的分类
9.6 家庭、性别平等和法国各省的定位
9.7 结论
10 19世纪初法国的人力资本积累:来自基佐调查的经验
10.1 引言
10.2 法国的初等教育和基佐调查
10.3 数据和描述性统计
10.4 实证分析
10.5 结论
11 第一次全球化时期乌拉圭蒙得维的亚的家庭形成、性别与劳动力
11.1 引言
11.2 理论方法与研究的主要问题
11.3 方法与数据
11.4 1858~1908年乌拉圭的人口构成
11.5 社会变迁中的家庭关系
11.6 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
11.7 劳动市场参与率
11.8 主要结论
12 性别福利体制、工作-家庭模式与女性就业
12.1 引言
12.2 分析背景:性别福利体制、去家庭化和工作-家庭模式
12.3 工作-家庭模式:数据和事实
12.4 对家庭就业模式、福利体制作用及与家庭相关的决定因素的理解
12.5 结论
13 1920年以来刚果的采矿业、家长制和教育普及
13.1 引言
13.2 刚果的正规教育:整体概览
13.3 经验证据
13.4 UMHK的劳工政策和教育
13.5 结论
14 西欧的儿童收养(1900~2015年)
14.1 引言
14.2 西欧收养法
14.3 德国、瑞典、法国、英格兰和威尔士以及意大利儿童收养的统计资料来源(1900~2015年)
14.4 儿童收养概述
14.5 国内无亲属关系收养
14.6 国内有亲属关系收养
14.7 跨国儿童收养
14.8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