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主要内容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当前的不足与本书的创新
第一章 范畴逻辑的理论起源
第一节 范畴逻辑的起源
一、范畴论概念的起源
二、范畴论的产生
三、范畴论概念的早期发展
第二节 范畴论概念的发展
一、关于范畴的研究
二、代数理论和单子
三、基本拓扑的公理化
四、其他主题的发展
五、概念的组合
第三节 范畴逻辑的生成逻辑
第二章 范畴逻辑基础理论
第一节 范畴论的基本概念
一、范畴的定义
二、函子
三、自然变换
四、对偶
五、回拉
第二节 一些简单的范畴实例
第三节 可实现性
一、1940-1980年的发展
二、1980-2000年的发展
第四节 拓扑
一、拓扑理论的起源
二、拓扑理论前期发展主题
三、一些拓扑类型的例证
四、拓扑理论的研究进展
第三章 范畴论的基础问题
第一节 数学基础的哲学问题
一、何谓“基础”
二、数学基础问题的产生与争论
三、集合论和数学的基础
四、数学基础问题的研究转向
第二节 范畴基础问题的研究进路
一、作为基础的范畴论
二、作为结构工具的范畴论
三、作为数学语言的范畴论
第三节 范畴基础的哲学价值
一、范畴基础问题的历史意义
二、范畴基础研究的共同要素
三、范畴基础作用的哲学影响
第四章 逻辑和数学的范畴基础
第一节 完备性和范畴性
一、完备性和范畴性概念
二、形式公理化的发展
第二节 逻辑和元理论
一、《数学原理》及其衍生物
二、弗伦克尔、卡尔纳普和早期的元理论
第三节 高阶公理系统
一、一阶逻辑的局限性
二、高阶逻辑
三、拓扑语义
四、范畴的概念
第五章 范畴逻辑到集合论的应用
第一节 集合论全域的泛性质
一、良基集合与非良基集合
二、代数与共代数
三、良基集合全域和初始代数
四、非良基集合全域与共代数
第二节 非良基公理的范畴模型
一、良基公理和非良基公理的对偶性
二、同一公理家族AFA-的终结性
第六章 模态逻辑的范畴模型
第一节 共代数与模态逻辑
一、共代数模态逻辑的例证
二、共代数模态逻辑的产生
三、共代数模态逻辑的发展
第二节 模态逻辑的拓扑理论方法
一、一般语境
二、模态算子
三、模态算子的函子性
四、特殊情况和实例
第三节 指称和模态的拓扑理论方法
一、可数名词和类
二、拓扑语义
三、多分类模态理论的语言及其解释
四、具有对应关系的种类和变量集
第四节 局部模态算子的形式化系统
一、局部上的模态算子
二、形式系统、一般完备性和可判定性
三、局部完备性
第五节 非经典一阶逻辑的预层语义和独立性结果
一、预层语义
二、D-J的不完备性
三、具有嵌套域的模态系统的不完备性
第六节 左正合逻辑
一、语言和语义
二、应用实例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