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内弹道理论与装药技术(精)
ISBN:9787118133066
作者:作者:周彦煌|责编:江浩
定价:¥160.0
出版社:国防工业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精装
页数:492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火炮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1.2  内弹道学理论架构演变
  1.3  内弹道学发展现状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发射热力过程与火药特性
  2.1  发射热力系统性质概述
    2.1.1  发射热力过程定性分析
    2.1.2  热力系统温标、热容量及输运系数
    2.1.3  燃气状态方程
  2.2  火药热力学参量
    2.2.1  火药能量示性数
    2.2.2  国内外主要火药示性数
    2.2.3  火药燃速
    2.2.4  火药热物性
  2.3  火药力学性能
    2.3.1  火药黏弹性力学特征概述
    2.3.2  火药瞬态压缩力学行为
    2.3.3  药粒撞击失效及失效判据
  参考文献
第3章  装药结构及装药床性能
  3.1  装药结构分类与装药分级
    3.1.1  不同类型装药特点分析
    3.1.2  现代发射装药结构
    3.1.3  我国自主研发的几种新型装药及技术
    3.1.4  装药分级
  3.2  装药结构对内弹道性能影响
    3.2.1  152mm加榴炮减装药基本药包改型试验与分析
    3.2.2  122mm榴弹炮两种装药问题内弹道性能分析
    3.2.3  迫击炮发射装药药包定位
  3.3  装药床的力学性能
    3.3.1  装药床简化弹性压缩变形模型
    3.3.2  装药床压缩塑性变形和坍塌理论分析
  3.4  气-固两相流中的相间阻力
    3.4.1  气相对单一颗粒的作用力
    3.4.2  密实颗粒床相间阻力
    3.4.3  膛内两相流相间阻力
  3.5  装药床中的气-固相间对流换热
    3.5.1  萘升华质/热比拟研究方法原理
    3.5.2  试验装置和测试系统
    3.5.3  数据处理及测定结果
  参考文献
第4章  装药燃烧不稳定与膛内压力波
  4.1  维也里波行为特征
    4.1.1  维也里的发现
    4.1.2  维也里波的试验验证
    4.1.3  维也里波特性的进一步研究
    4.1.4  维也里波研究小结
  4.2  密实装药燃烧转爆轰(DDT)现象
    4.2.1  试验研究
    4.2.2  物理模型与数值分析
  4.3  火炮膛内压力波
    4.3.1  压力波形成机理及重要性的提出
    4.3.2  火炮膛内压力波的表征
    4.3.3  膛内压力波失控特征
    4.3.4  压力波安全性评估
  参考文献
第5章  火药及发射装药点火
  5.1  点火概念与定义
    5.1.1  点火的一般定义
    5.1.2  发射药点火概念
    5.1.3  火药点火模型及着火条件
  5.2  点火药
    5.2.1  传统点火具与点火药剂
    5.2.2  黑火药基本性能
  5.3  底火
    5.3.1  通用底火结构和性能
    5.3.2  底火p-t曲线和能量输出特性
  5.4  中心点火系统
    5.4.1  中心点火系统评价准则
    5.4.2  3种典型中心点火系统试验分析
    5.4.3  中心点火系统数值模拟
  5.5  火药热点火
    5.5.1  点火试验与着火温度
    5.5.2  固相热点火理论
    5.5.3  固相热点火理论应用
  5.6  火药的两相流点火
    5.6.1  两相流传热过程的强化
    5.6.2  高浓度粒子两相流点火简化模型
    5.6.3  稀疏粒子两相流点火模型
    5.6.4  固体粒子两相流点火与液体粒子两相流点火的比较
  5.7  瞬态卸压条件下的推进剂燃烧失稳与二次点火
    5.7.1  底排推进剂工作条件
    5.7.2  瞬态降压条件下底排药剂燃烧失稳特征
    5.7.3  瞬态降压条件下的点火具性能优化
  参考文献
第6章  弹丸膛内运动
  6.1  火炮内膛结构及烧蚀影响
    6.1.1  身管内膛结构
    6.1.2  弹底燃气推力
    6.1.3  膛线缠角和缠度
    6.1.4  身管烧蚀及损伤特征
  6.2  弹带结构与挤进动力学模型
    6.2.1  弹带结构
    6.2.2  准静态挤进阻力模型
    6.2.3  动态挤进阻力
    6.2.4  动态径向位移
  6.3  挤进阻力模型应用举例
    6.3.1  准静态挤进试验与理论的比较
    6.3.2  动态挤进理论与动态模拟试验的比较
    6.3.3  动态挤进模型与常规内弹道模型的组合应用
  6.4  烧蚀坡膛几何特征重构与残留阳线对弹带的伤害
    6.4.1  坡膛(膛线起始部)几何特性的重构
    6.4.2  弹带犁削和旋转刮削模型
  6.5  弹丸卡膛状态参量的确定
    6.5.1  卡膛状态参量
    6.5.2  卡膛状态参量验算举例
  6.6  弹道峰现象及形成原因分析
  6.7  膛内滞留物对弹丸运动的影响
    6.7.1  除油擦拭不净引发的弹道异常
    6.7.2  涂油引发的膛线和弹丸损伤
    6.7.3  胀膛及阳线损伤原因分析
  6.8  弹前激波阻力
    6.8.1  弹前激波形成描述
    6.8.2  激波表达式
  6.9  枪弹挤进
    6.9.1  枪弹挤进特点
    6.9.2  枪弹准静态挤进试验
  6.10  弹带挤进性能评估
    6.10.1  弹带挤进反常和火炮膛炸事例分析
    6.10.2  挤进性能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章  发射涉及的传热问题
  7.1  发射装药初温测量
    7.1.1  药温测量必要性
    7.1.2  集总热容药温测量法
    7.1.3  全自动在线药温测量法
  7.2  身管射击传热分析
    7.2.1  身管受热特点分析
    7.2.2  身管受热数学物理模型
    7.2.3  身管热传导问题计算
    7.2.4  连续射击身管传热计算举例
  7.3  弹药膛内滞留热安全分析
    7.3.1  问题的提出
    7.3.2  炮弹膛内滞留受热简化分析
    7.3.3  考虑弹丸结构的热安全分析
    7.3.4  发射装药膛内滞留热安全分析
  7.4  身管壁温过热报警
    7.4.1  过热报警概念及实施方案的讨论
    7.4.2  温度报警装置设计举例
  7.5  身管烧蚀与寿命估算
    7.5.1  影响身管烧蚀与寿命的基本因素
    7.5.2  身管内表面温度为判据的烧蚀与寿命估算法
    7.5.3  熔解量为判据的烧蚀与寿命估算法
  参考文献
第8章  发射过程相关的流动
  8.1  无化学反应的纯气体一维流动
    8.1.1  一维气体流动基本方程
    8.1.2  一维定常流及参考状态
    8.1.3  激波
    8.1.4  变截面准一维定常流和拉瓦尔喷管
  8.2  带有化学反应的一维流动
    8.2.1  膛内流动模型基本假定
    8.2.2  准一维均相不定常流动内弹道模型
    8.2.3  准一维准两相流动内弹道模型
    8.2.4  双连续介质准-维气-固两相流内弹道模型
  8.3  通过小孔和缝隙的流动与流量系数
    8.3.1  缝隙流动的流量系数
    8.3.2  小尺寸孔道流动的流量系数
    8.3.3  气-固两相流通过小孔的流量系数
  参考文献
第9章  内弹道学前沿问题
  9.1  实时精确预测火控内弹道学
    9.1.1  用途、意义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9.1.2  实时精确预测火控内弹道学的研究目标与构成
    9.1.3  实时精确预测火控内弹道数学物理模型
    9.1.4  炮口速度敏感参量微分系数的确定
    9.1.5  需要现场实时采集与测量的影响参量
  9.2  小概率安全事故内弹道学
    9.2.1  火炮发射事故特征与原因分类
    9.2.2  发射装药燃烧反常导致膛炸事故举例分析
  9.3  内弹道问题定解条件
    9.3.1  内弹道问题解域及定解条件概述
    9.3.2  零维内弹道模型的定解条件
    9.3.3  随行装药内弹道问题的定解条件
    9.3.4  两相流内弹道模型定解条件
  参考文献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