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提升空间防灾效能的城市设计策略--以多层及低层居住街区紧急疏散避难为对象
ISBN:9787561877531
作者:作者:蔡凯臻//高源//金佳林|责编:姜凯
定价:¥80.0
出版社:天津大学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256页
商品详情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多、低层居住街区空间防灾效能提升的诉求与问题
    1.1.2  多、低层居住街区空间形态对于疏散避难的重要影响
    1.1.3  多、低层居住街区空间疏散避难效能提升的城市设计途径
  1.2  研究动态
    1.2.1  城市设计与空间形态视角的防灾研究
    1.2.2  居住街区疏散避难空间研究与实践
    1.2.3  避震疏散效能及其空间形态研究
  1.3  研究目标与方法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2  理论基础概述
  2.1  地震灾害及城市防灾规划相关理论
    2.1.1  城市地震灾害及其表现
    2.1.2  灾害系统论
    2.1.3  灾害风险理论
    2.1.4  城市防灾规划理论
  2.2  城市防灾空间相关理论
    2.2.1  城市防灾空间的基本概念
    2.2.2  城市防灾空间的主要构成
    2.2.3  城市防灾空间的理论意义
  2.3  安全城市设计相关理论
    2.3.1  历史上城市设计的安全思考
    2.3.2  安全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2.3.3  安全城市设计的内容与重点
    2.3.4  安全城市设计与城市安全规划
    2.3.5  安全城市设计与建筑安全设计
3  防灾疏散避难行动及其空间环境
  3.1  防灾疏散避难行动的基本特征
    3.1.1  疏散避难行动过程与时序
    3.1.2  疏散避难行动的主要方式
    3.1.3  疏散避难行动速度与距离
    3.1.4  疏散避难空间的选择规律
  3.2  防灾疏散避难空间的主要构成
    3.2.1  疏散避难通道
    3.2.2  应急避难场所
    3.2.3  防灾配套设施
  3.3  防灾疏散避难空间的属性要求
    3.3.1  可达性
    3.3.2  安全性
    3.3.3  连续性
    3.3.4  可识别性
    3.3.5  冗余性
  3.4  防灾疏散避难空间的形态与环境
    3.4.1  防灾疏散避难空间的形态结构
    3.4.2  防灾疏散避难空间的环境要素
4  多、低层居住街区紧急疏散避难的空间与效能
  4.1  居住街区防灾避难空间的基本构成
    4.1.1  居住街区应急避难场所的类型与层次
    4.1.2  居住街区疏散避难通道的类型与层次
  4.2  居住街区紧急疏散避难行动的时空过程
    4.2.1  疏散起始阶段——住宅及其周边环境
    4.2.2  疏散行进阶段——居住街区疏散避难道路及步行路径
    4.2.3  停留避难阶段——街区紧急避难场所
  4.3  空间要素对紧急疏散避难行动的影响
    4.3.1  街区用地尺度与总体形态
    4.3.2  道路结构形态与环境
    4.3.3  开放空间数量、布局与环境
    4.3.4  街区出入口位置与环境
    4.3.5  建筑要素及其布局
  4.4  紧急疏散避难的主要空间效能与评价框架
    4.4.1  可达性评价
    4.4.2  安全性评价
    4.4.3  综合性评价
5  多、低层居住街区空间形态对疏散避难效能的影响
  5.1  空间网络的解析视角
  5.2  网络视角的疏散避难空间效能
    5.2.1  疏散避难空间网络的构成
    5.2.2  疏散避难空间网络的效能要素
  5.3  疏散避难空间效能的形态影响
    5.3.1  空间结构要素影响
    5.3.2  空间形态影响
  5.4  疏散避难空间可达与安全效能的形态影响机制
    5.4.1  空间形态对可达效能的距离累积影响
    5.4.2  空间形态对安全效能的风险累积影响
    5.4.3  空间形态对安全可达效能的综合影响
6  多、低层居住街区空间疏散避难效能提升的城市设计策略
  6.1  可达效能提升策略
    6.1.1  居住街区尺度控制
    6.1.2  紧急避难场所布局
    6.1.3  疏散路径网络形态优化
    6.1.4  疏散道路及通行环境设计
    6.1.5  建筑布局及环境设计
    6.1.6  应急标识与照明设计
  6.2  安全效能提升的设计策略
    6.2.1  街区周边安全空间建构与完善
    6.2.2  避难场所的安全设计控制
    6.2.3  疏散路径空间的安全设计控制
    6.2.4  建筑布局与安全设计控制
  6.3  分层整合的综合提升设计策略
    6.3.1  空间的分层化设计策略
    6.3.2  空间与防灾设施的整合策略
    6.3.3  设计实施的组织与保障策略
7  居住街区空间紧急疏散避难效能提升的设计实践案例
  7.1  防灾道路优化与控制案例
    7.1.1  东京都品川区滝王子路主干防灾道路优化设计
    7.1.2  东京京岛地区居住街区道路形态优化与改造
    7.1.3  南京江宁北沿路住区疏散路径与建筑界面控制
    7.1.4  京都市仁和学区防灾道路系统与街坊防灾能力整合提升
  7.2  防灾公园绿地与街区防灾广场
    7.2.1  大阪府茨木市岩仓公园
    7.2.2  东京都三鹰市新川防灾公园
    7.2.3  干叶县市川市广尾防灾公园
    7.2.4  川崎市矢上川周边居住街区加濑水处理中心防灾广场
    7.2.5  日本干叶县市川市大洲防灾避难救援公园设计
    7.2.6  成都市锦江区东升防灾广场
  7.3  防灾建筑的设计与改造案例
    7.3.1  东京都板桥区防灾建筑与空间设施整合设计
    7.3.2  东京都中延二丁目旧同润会地区防灾建筑与空间设计
    7.3.3  岸和田市东岸和田站以南地区防灾设施建筑
  7.4  建筑防灾设计与改造案例
    7.4.1  日本奈良木构佳宅抗震改造设计与优化
    7.4.2  鸟取县立中心医院主楼的防灾设施建筑抗震改造
    7.4.3  干代田区德海屋大楼耐震改造
  7.5  街区整体防灾优化案例
    7.5.1  名古屋筒井地区居住街区防灾改造
    7.5.2  东京都太子堂二、三丁目整备事业
    7.5.3  浦安市堀江·猫实元町中央地区防灾改造
    7.5.4  北沢五丁目·大原一丁目地区防灾街区规划设计
  7.6  主要防灾设施及其平灾结合案例
    7.6.1  用电相关设施
    7.6.2  用水相关设施
    7.6.3  休憩设施
    7.6.4  安全防护设施
8  结语:空间形态-疏散避难效能关联研究与设计的精细化
  8.1  多层及低层居住街区紧急疏散避难及其空间的复杂性
  8.2  空间形态与疏散避难效能的关联性
  8.3  提升疏散避难效能及城市设计策略的适应性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与来源说明
  图片
  表格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