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金属矿山溜井内的矿岩运动及其危害与对策研究
ISBN:9787030798176
作者:作者:路增祥//马驰|责编:冯涛//杨昕
定价:¥298.0
出版社:科学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360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第1章  金属矿山溜井系统及其应用存在的问题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金属矿山溜井系统及其应用
    1.2.1  溜井工程及其应用特点
    1.2.2  溜井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
  1.3  国内外溜井问题的研究现状
    1.3.1  溜井堵塞问题研究现状
    1.3.2  井内矿岩散体的流动特性研究现状
    1.3.3  溜井井壁变形破坏问题研究现状
    1.3.4  溜井井筒的变形破坏特征与诱因
    1.3.5  溜井井壁的侧压力问题
    1.3.6  溜井井筒的变形破坏测量
    1.3.7  溜井工程的设计施工与加固修复
  1.4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溜井运输矿岩的松散特性与接触方式
  2.1  矿岩的松散特性及其变化
  2.2  矿岩散体的松散特性及其表征
    2.2.1  矿岩散体的松散特性
    2.2.2  矿岩散体空隙率表征的分维方法
  2.3  井内矿岩散体的接触特征及其变化
    2.3.1  井内矿岩散体的松散性变化特征
    2.3.2  矿岩散体及其与井壁的接触特征
    2.3.3  矿岩接触方式的变化特征与机理
  2.4  接触方式对矿岩松散特性与井壁侧压力的影响
    2.4.1  接触方式对矿岩松散特性的影响
    2.4.2  接触方式对井壁侧压力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3章  溜井溜矿段内矿岩散体的运动及其规律
  3.1  倾斜主溜井内的矿岩运动及其规律
    3.1.1  倾斜主溜井内的矿岩运动特征
    3.1.2  倾斜溜井内矿岩运动的理论分析
    3.1.3  倾斜溜井内影响矿岩速度的因素分析
    3.1.4  矿岩块首次冲击倾斜主溜井底板的位置
  3.2  倾斜主溜井内矿岩运动规律实验研究
    3.2.1  倾斜主溜井内矿岩块运动的数值模拟分析
    3.2.2  倾斜主溜井内矿岩运动的物理实验
    3.2.3  主溜井倾角对矿岩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3.3  垂直主溜井内的矿岩运动及其规律
    3.3.1  垂直主溜井内矿岩运动的特征与规律
    3.3.2  矿岩块与井壁发生碰撞的条件与位置
    3.3.3  矿岩初始运动对其冲击井壁规律的影响
  3.4  垂直主溜井内矿岩块的空间运动特征与规律
    3.4.1  矿岩块在溜井内的三维运动规律
    3.4.2  矿岩运动的物理实验
    3.4.3  溜矿段的矿岩块运动规律
  本章小结
第4章  卸矿冲击对井内矿岩散体特性的影响
  4.1  卸矿冲击的作用特征与影响
  4.2  溜井上部卸矿对井内矿岩散体的冲击夯实作用
    4.2.1  卸矿冲击作用过程
    4.2.2  冲击夯实效果的表征
    4.2.3  冲击夯实作用机理
  4.3  卸矿高度对井内矿岩散体的冲击影响
    4.3.1  卸矿冲击实验与实验方法
    4.3.2  卸矿高度与矿岩粒径对空隙率的影响
    4.3.3  卸矿高度对井内矿岩散体空隙率的冲击影响规律及其机理
  4.4  不同卸矿高度冲击下矿岩散体的响应特征
    4.4.1  溜井上部卸矿冲击过程的离散元分析模型
    4.4.2  矿岩散体的空隙率响应特征
    4.4.3  井内矿岩散体的缓冲特性
  4.5  矿岩下落速度对井内矿岩散体特性的影响
    4.5.1  矿岩散体冲击夯实过程数值实验设计
    4.5.2  落矿冲击速度对井内矿岩散体空隙率的影响
    4.5.3  冲击过程中井内矿岩散体的力链演化特征
  本章小结
第5章  卸矿冲击对溜矿段井壁损伤的特征与机理
  5.1  矿岩冲击井壁的力学分析
    5.1.1  矿岩块冲击井壁的力学作用过程
    5.1.2  矿岩冲击井壁过程的能量转换与耗散规律
    5.1.3  矿岩运动对溜矿段井壁的破坏机理
  5.2  冲击切削作用下溜矿段井壁变形破坏的特征与机理
    5.2.1  溜矿段井壁的变形破坏特征
    5.2.2  冲击切削作用下溜矿段井筒的井壁损失体积
  5.3  卸矿冲击下的井壁侧应力变化及其特征
    5.3.1  卸矿冲击过程的离散元模型
    5.3.2  卸矿高度对井壁侧应力分布的影响
    5.3.3  卸矿高度对井壁冲击效果的影响
    5.3.4  井内矿岩散体内部的力链变化特征
    5.3.5  矿岩下落速度对井壁侧压力的影响
    5.3.6  卸矿冲击对井壁侧压力的影响机理
  5.4  弱化卸矿冲击作用的方法
    5.4.1  弱化卸矿冲击作用效果的理论与方法
    5.4.2  弱化卸矿冲击作用的生产实践
    5.4.3  合理利用井内矿岩散体的缓冲性能
    5.4.4  溜井系统设计与优化案例
  本章小结
第6章  斜冲击下材料的损伤特征与机理
  6.1  材料的冲击实验特征
  6.2  斜冲击的实验方法及其力学机制
    6.2.1  实验原理与方法
    6.2.2  试件制备
    6.2.3  材料斜冲击的力学机制
  6.3  斜冲击下材料内部孔隙变化特征
    6.3.1  材料内部孔隙变化特征的表征
    6.3.2  斜冲击下试件的孔隙率变化特征
    6.3.3  试件孔隙分布特征的核磁共振T2谱图分析
    6.3.4  孔隙分布特征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
  6.4  试件材料的裂纹扩展规律
    6.4.1  单次冲击下试件裂纹扩展特征
    6.4.2  循环冲击下试件裂纹扩展特征
  6.5  斜冲击下试件的应变演化特征
    6.5.1  试件应变特征的数值模拟
    6.5.2  落锤冲击下材料的应变演化特征
  6.6  斜冲击下的能量耗散特征与损伤机理
    6.6.1  斜冲击下材料的能量耗散特征
    6.6.2  斜冲击下的材料损伤特征
    6.6.3  斜冲击下井壁材料的损伤机理
  本章小结
第7章  重力压实对井内矿岩散体及井壁侧压力的影响
  7.1  井内矿岩散体的重力压实特性
    7.1.1  井内矿岩散体的重力压实作用
    7.1.2  井内矿岩散体空隙率的实验测定
    7.1.3  井内矿岩散体内部空隙率的理论计算
    7.1.4  空隙率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误差分析
    7.1.5  空隙率随储矿高度变化的特征及其机理
  7.2  重力压实下的溜井井壁侧应力
    7.2.1  井壁侧应力分布理论分析
    7.2.2  重力压实下井壁侧压力的变化特征与机理
    7.2.3  井壁侧应力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7.3  重力压实作用的时间影响特征
    7.3.1  矿岩滞留时间的影响实验
    7.3.2  滞留时间对井壁侧压力分布规律的影响
    7.3.3  滞留时间对矿岩散体流动性的影响
  7.4  降低重力压实作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措施
    7.4.1  减小矿岩散体重力压实作用的措施
    7.4.2  降低井壁侧压力的措施
  本章小结
第8章  溜井储矿段内矿岩散体的移动特征及其影响
  8.1  井内矿岩散体的流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8.1.1  矿岩散体流动性对溜井放矿的影响
    8.1.2  影响矿岩散体流动性的因素
  8.2  溜井储矿段矿岩散体移动特征及其测定方法
    8.2.1  矿岩散体的移动特征
    8.2.2  矿岩散体移动特征的数值模拟方法
    8.2.3  移动特征的物理实验及观测方法
  8.3  溜井储矿段内矿岩散体的移动及其规律
    8.3.1  溜井储矿段放矿的离散元模型
    8.3.2  储矿段放矿过程的速度变化特征
    8.3.3  矿岩块移动速度的时均化分析
  8.4  井壁摩擦对矿岩移动规律的影响
    8.4.1  矿岩移动变化特征
    8.4.2  矿岩散体速度场变化特征
    8.4.3  影响矿岩散体移动规律的力学机制
  本章小结
第9章  溜井储矿段内矿岩移动规律及其预测
  9.1  储矿段放矿实验模型
  9.2  矿岩块的细观移动特征
    9.2.1  矿岩块的移动轨迹
    9.2.2  矿岩块的位移变化特征
    9.2.3  矿岩块移动瞬时速度变化特征
  9.3  储矿段内矿岩散体的宏观移动特征
    9.3.1  矿岩散体的整体移动过程
    9.3.2  矿岩块的位移状态分布特征
    9.3.3  矿岩块移动的速度分布特征
  9.4  储矿段内的矿岩散体移动规律
    9.4.1  矿岩散体移动的细观移动规律
    9.4.2  矿岩散体移动的宏观移动规律
  9.5  储矿段矿岩散体移动规律预测
    9.5.1  储矿段内矿岩散体移动规律预测的理论基础
    9.5.2  井壁无摩擦条件下矿岩散体移动规律预测
    9.5.3  井壁有摩擦条件下的矿岩散体移动规律预测
    9.5.4  矿岩移动规律预测模型可靠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10章  溜井储矿段井壁的磨损机理
  10.1  溜井储矿段的力学分析
  10.2  储矿段井壁的动态力学分析
    10.2.1  矿岩块的极限平衡分析
    10.2.2  矿岩块对井壁的动力学分析
  10.3  储矿段井壁静态侧压力的分布特征
    10.3.1  井壁侧压力分布特征的实验研究
    10.3.2  卸矿冲击对井壁侧压力的影响特征
    10.3.3  卸矿冲击对井壁侧压力分布与磨损的影响机理
  10.4  储矿段井壁动态侧压力的分布特征
    10.4.1  溜井底部放矿的模型构建
    10.4.2  底部放矿时矿岩散体的宏观流动特征
    10.4.3  矿岩散体宏观流动特征的演化机理
    10.4.4  井内矿岩散体细观力学变化特征
    10.4.5  井壁侧应力的变化特征与机理
  10.5  储矿段井壁的磨损机理
    10.5.1  井壁切削磨损的力学分析
    10.5.2  储矿段井壁的磨损机理
  本章小结
第11章  溜井堵塞产生的机理及其预防
  11.1  溜井井筒堵塞的危害
  11.2  溜井堵塞现象及其产生的力学机制
    11.2.1  咬合拱的形成
    11.2.2  黏结拱的形成
    11.2.3  管状流动约束现象的形成
  11.3  溜井堵塞的预防策略
    11.3.1  GA-BP神经网络的溜井堵塞率预测方法
    11.3.2  预防溜井堵塞的设计理念
    11.3.3  预防堵塞的溜井使用管理思路
  11.4  溜井疏通方法
  本章小结
第12章  溜井井筒变形破坏的预防机制
  12.1  溜井井筒变形破坏的机理
  12.2  溜井井筒变形破坏问题防范思路
    12.2.1  预防井筒变形破坏的溜井结构设计理念
    12.2.2  井筒变形破坏的设计与施工预防思路
    12.2.3  溜井使用与管理中预防变形破坏思路
  12.3  溜井井壁加固与修复
  12.4  基于储量分布特征的溜井系统设计思路
    12.4.1  矿山工程地质与资源概况
    12.4.2  地下开采工程设计及分析
    12.4.3  溜井运输系统的优化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