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第一章 微型金融与民族文化协同发展理论框架
第一节 微型金融与民族文化协同发展的学理分析
一、行为金融学
二、演化金融学
三、新制度经济学
四、金融社会学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理论
第二节 微型金融与民族文化协同发展的机制和路径分析
一、微型金融与民族文化协同发展的机制分析:制度逻辑视角
二、民族文化与微型金融协同发展的路径分析
第三节 民族文化影响微型金融发展的经验
一、微型金融机构的双重绩效
二、民族文化的测度
三、民族文化影响微型金融双重绩效的机理
四、民族文化影响微型金融双重绩效的实证分析
五、研究结论
第二章 西部地区微型金融与民族文化协同发展的现实条件及动力机制
第一节 西部地区微型金融发展的现状特征
一、金融服务持续优化
二、家庭金融参与状况有待改善
三、微型金融与民族文化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个案分析
第二节 西部地区民族文化发展现状特征
一、民族文化整体积极向上
二、民族文化创新发展仍存在较多问题
第三节 西部地区微型金融与民族文化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丰富的资源禀赋吸引微型金融与民族文化协同发展
二、微型金融的双重绩效驱动微型金融与民族文化协同发展
三、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价值取向推动微型金融与民族文化协同发展
第三章 民族文化对西部地区微型金融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民族文化对农户信贷参与的影响
一、理论分析
二、研究设计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四、主要结论及启示
第二节 民族文化对小额保险发展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
二、民族文化影响小额保险发展的机理分析
三、数据来源与描述统计分析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五、主要结论及启示
第三节 地方文化对微型金融发展的影响
一、理论分析
二、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三、研究设计
四、实证过程及结果解释
五、主要结论及启示
第四章 西部地区微型金融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希望视角
第一节 普惠金融参与对农户希望的影响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二、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三、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四、普惠金融参与影响农户希望的异质性分析
五、主要结论及启示
第二节 信贷参与、希望水平与农户家庭经济福利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二、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三、实证分析与结果解析
四、进一步讨论:希望水平的中介效应
五、主要结论及启示
第五章 西部地区微型金融与民族文化的协同发展——信任视角
第一节 微型金融创造信任的机制及民族文化的影响
一、微型金融中信任的培育和创造
二、微型金融创造信任的机制
三、民族文化对微型金融创造信任的影响
第二节 数字普惠金融中信任的建立及机构可信任度的影响
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建立信任的渠道
二、数字金融供应方的可信任度对信任建立的影响
三、数字普惠金融建立信任的新实践:亿联银行
四、主要结论及启示
第三节 信任对西部地区家庭融资渠道偏好的影响
一、数据说明及模型设定
二、实证分析过程及结果解释
三、稳健性检验
四、异质性检验
五、主要结论及启示
第四节 西部地区微型金融与客户建立信任的实践案例
一、案例一:中国农业银行某县支行经验
二、案例二:某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验
第六章 西部地区微型金融与民族文化协同发展的典型经验
第一节 中国农业银行助力民族文化发展的实践
一、助力产业发展
二、提升居民收入
三、改善乡村治理
第二节 鄂温克蒙商村镇银行践行金融文化的实践
一、以信用体系建设奠定银行风控之基
二、以文化建设筑牢银行发展之基
三、以切实践行宗旨使命扬银行发展之帆
第三节 中和农信融入民族文化的实践
一、中和农信经营理念
二、中和农信经营模式
三、中和农信经营成效
第七章 西部地区微型金融与民族文化协同发展的政策创新
第一节 基本结论
一、微型金融与民族文化能够并且应当协同发展
二、微型金融与民族文化需要协同发展且已具备协
同发展条件,资源禀赋、双重目标和文化价值取向是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民族文化可通过影响信贷参与、小额保险参保、微型金融经济效应和贷款偿还率等路径影响微型金融发展
四、微型金融通过影响农户希望和家庭收入影响地
区文化创新发展
五、微型金融能通过创造信任与民族文化协同发展
六、微型金融与民族文化协同发展存在多重路径
第二节 促进西部地区微型金融与民族文化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各级党组织在金融工作中的领导地位
二、加强西部地区普惠金融政策宣传
三、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五、强化文化价值引领
六、尊重传统文化,构建自下而上的金融反馈机制
七、加强对微型金融与民族文化协同发展的统筹协调管理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西部地区微型金融发展与民族文化关系调查问卷
附录二: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与小额保险发展调查问卷
附录三:西部地区地方文化影响微型金融效应、贷款偿还率的调查问卷
附录四:西部地区微型金融、农户希望和家庭收入调查问卷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