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古代文学、文献研究
海绡说词
清史稿撰人考
班健仔怨歌行辨证
悼亡诗研究
清代六省戏班在广东
明末爱国诗人屈大均
南戏拾遗补
中国文学上的倚声问题
韩昌黎古文之研究
关于《鸣凤记》的作者问题
《桃花扇》校注本前言
说“戏文”
关于我佛山人二三事
由先秦诸子论性之派别讲到孟子性善说的真义和真价
“温柔敦厚”辨
广东马冈女子刻书考索
论车王府抄藏曲本子弟书的文学价值
论贾宝玉的“疯”“呆”“痴”“狂”
元剧的“杂”及其审美特征
潮剧历史探源
南宋时期的岭南词
南园诗歌的传承
古典诗歌中的地名特点初探
韶州灵树古刹遗址考
元杂剧的酣畅美和元代少数民族史诗
从《孔雀东南飞》的人物形象看该诗的悲剧意义
南越王赵佗与任嚣、陆贾
试论俗曲体戏曲及其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以蒲松龄《禳妒咒》为中心
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本事嬗变探微——从杂传故事到通俗文学的个案考察
西晋二十四友
论词的叙事性
“诗能穷人”与“诗能达人”——中国古代对于诗人的集体认同
《三国》与《水浒》:两个英雄世界
“诗无达诂”论
成鹫“通海”辨
中国戏曲的演化路径与前海学派的深度阐释——以“先上马,后加鞭”说为中心
《香囊记》作者新考
王国维遗书考论
现当代文学研究
革命时代的文学——四月八日在黄埔军官学校讲
革命与文学
诗论
文艺批评杂论
再谭诗——寄给木天、伯奇
鲁迅论诗
徐志摩和他的诗
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阐释体系
周炳形象与欧阳山的“奇人家族”
鲁迅与中大学生毕磊
《野草》论辩
论聂华苓的创作
秦牧散文的美学追求
张爱玲上海时期小说创作述评
关于“五四”个性主义文学及其走向问题的思考
巴金与无政府主义
中国流行文化中的权力关系
《呐喊·自序》漏掉了什么
文体也是作家思想的呈现
文艺学研究
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原则性
民族文学讲义引言
再论社会心理是文艺反映现实的中介
走向文化美学
艺术典型探讨
论电影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
晚年恩格斯的“中间因素”理论解读
文艺学研究领域的新开拓
文艺生态与文艺理论的非经典转向
反本质主义和本体论学理问题——西方文论中国化重点个案研究之一
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之异同再辨
比较文学研究
古希伯来诗韵研究——古希伯来文学研究之一
西方叙事文学中的追寻主题及其文化内涵
潮剧在泰国
丑恶滑稽和典雅高尚相结合的美学原则——评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
迦梨陀娑笔下的罗摩传奇
叙事的奇观——论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20世纪西方文学的人类意识
中国文学史的世界文学起源——基于德国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史书写的系统论考察
民俗学研究
孟姜女故事的转变
与魏应麒先生讨论临水奶
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论纲
《盘古开天地》型神话流传史略
从龙母传说看西江文化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