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篇
第一章 社会体制改革进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阶段
第一节 从无为到有为:国家政权向乡村社会延伸的现代化演变史
第二节 从计划到市场:国家治理体系的收缩与国家治理能力的有效
第三节 从基础到决定:国家治理体系进一步现代化的背景
第四节 从现象到本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考量标准
第五节 从管制到治理: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关系的现代化转型
第一篇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社会管理的乡村振兴目标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中西部乡村振兴
第一节 文明衰败:中西部乡村振兴的障碍
第二节 拥有田园:中西部乡村振兴的条件
第三节 文明复兴:中西部乡村振兴的方向
第四节 留住乡愁:中西部乡村振兴的途径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
第一节 兴感与衰败,乡村文化历史上的优异及对新型城镇化的不适应
第二节 离土与牵魂:新型城镇化的地理聚集及乡村文化的天人合一
第三节 回归与延续:新型城镇化的道路选择及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振兴的高质量生活追求
第一节 生活质量:中西部乡村宜居田园生态振兴的关键节点
第二节 发展落后:中西部乡村空有田园单向度倾斜城市生活
第三节 宜居田园:中西部乡村供给高品质生态生活推进城乡融合
第四节 品味生活:中西部乡村宜居田园生态振兴的策略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村镇混杂区的振兴困境与改革
第一节 村镇混杂区面临的现实困境
第二节 村镇混杂区现实困境的制度分析
第三节 村镇混杂区的城乡融合进路
第四节 结语
第六章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振兴的新业态
第一节 城中村农房流转的新业态试验及其成功条件
第二节 中西部乡村振兴中农房流转的顾虑及其消除前提
第三节 农房流转将成为中西部乡村振兴的优势业态
第四节 构建中西部乡村振兴新业态的农房流转途径
第七章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振共的领导型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节 乡村领导型人才画像
第二节 乡村领导型人才队伍建设的瓶颈
第三节 乡村领导型人才获取的主要来源
第四节 乡村领导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与策略
第二篇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社会体制的运转
第八章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社会体制运转的党政支撑
第一节 党委领导下的经济发达镇改革
第二节 政府负责下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基于苏州调研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乡镇党政协同
第九章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社会体制运转的公正伦理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理念
第二节 社会多元价值观之公正分层困惑与社会实践的回应
第三节 公正价值观的“善”维度解读与社会观念整合实践
第十章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社会体制运转的孝文化认同
第一节 乡村孝文化变迁过程中的颟顸
第二节 乡村孝文化的认同式微及其因果
第三节 新时代乡村孝文化的振兴路径
第三篇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第十一章 国家—社会协调促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社会长期稳定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强弱与影响社会稳定的相关性分析
第二节 社会组织在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主要功能
第十二章 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府际合作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与府际合作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影响府际合作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促进府际合作成为可能的优势分析
第四节 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府际合作的路径建构
第十三章 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权责界分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格局下的新要求
第二节 城乡一体化推进中的基层政府权力和职责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推进中社会组织运作的权责划分
第四节 建立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良性合作的机制
第十四章 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社会组织自治能力拓展
第一节 社会组织变迁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拓展自治能力的路径
第四篇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及社会长效稳定
第十五章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网络风险及其防范
第一节 “互联网+手机”的快捷传播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第二节 “互联网+手机”的快捷传播冲击政府决策的形式
第三节 防范“互联网+手机”快捷传播影响政府决策的途径
第十六章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拆迁风险及其防范——以苏州为例
第一节 新策略的生成:从“强制性拆迁”到“关系式迫迁”
第二节 功能与隐患:“关系式迫迁”的实施效应
第三节 效度与纠偏:“关系式迫迁”的治理有效性与合法性危机
第四节 合法性重构:基层政府拆迁策略优化
第十七章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风险及其防范
第一节 苏州低碳生态型城市建设中政府面临的社会风险
第二节 苏州低碳生态型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对社会风险的应对
结论篇
第十八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第一节 西方视域下中国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第二节 中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根源
第三节 中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秘密所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