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一、康复评定的内容
二、康复评定的体系
三、康复评定的目的
四、康复评定的特点
第二节 康复评定的类型和方法
一、康复评定的类型
二、康复评定的常用方法
三、康复评定方法的质量要求
第三节 康复评定的实施
一、选择恰当的康复评定手段
二、把握适当的评定时间
三、康复评定的流程
四、康复评定的场所
五、评定会制度
六、康复评定的注意事项
第一节 常用体表标志的参照
一、头颅体表标志
二、躯干部体表标志
三、骨盆体表标志
四、上肢体表标志
五、下肢体表标志
第二节 人体长度与体重测量方法
一、体长与体重测量
二、肢体长度测量
三、截肢残端长度测量
第三节 人体围度测量方法
一、头颈躯干围度测量
二、四肢围度测量
三、截肢残端围度测量
四、脂肪厚度测量
第四节 人体姿势的评定方法
一、正面观
二、后面观
三、侧面观
四、注意事项
第一节 体温
一、概述
二、体温调节机制
三、测量方法及正常范围
四、记录方法和临床意义
第二节 呼吸
一、概述
二、测量方法
三、结果记录与分析
第三节 脉搏
一、概述
二、测量方法
三、结果记录与分析
第四节 血压
一、概述
二、测量方法
三、结果记录与分析
第五节 血氧饱和度
一、概述
二、测量方法
三、结果记录与分析
第一节 感觉及感觉障碍
一、感觉的分类
二、感觉的传导通路
三、体表感觉的节段分布
四、感觉障碍分类
五、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害对感觉的影响
第二节 躯体感觉的检查和评定
一、检查目的
二、感觉功能评定设备
三、检查方法
四、检查步骤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三节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感觉评定
一、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障碍特点
二、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感觉评定方法
第四节 疼痛的评定
一、疼痛的分类
二、疼痛的评定方法
第一节 概述
一、关节活动度的定义
二、关节活动度的分类
三、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
四、关节活动度评定目的
五、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二节 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一、测量方法
二、测量步骤
三、测量原则与注意事项
第三节 人体主要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一、上肢关节
二、下肢关节
三、脊柱
第四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
一、结果记录
二、结果分析
第一节 概述
一、肌力的概念
二、肌肉的功能分类
三、肌肉的收缩类型
四、影响肌力的因素
五、肌力评定的目的
六、肌力评定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二节 徒手肌力评定
一、检查方法与步骤
二、徒手肌力评定的分级标准
三、检查注意事项
四、人体主要肌肉的徒手肌力评定方法
五、徒手肌力检查结果记录和分析
第三节 器械肌力检查法
一、等长收缩肌力测试
二、等速收缩肌力评定
第一节 概述
一、肌张力的定义
二、肌张力产生的生理机制
三、肌张力的分类
第二节 肌张力的临床评定
一、采集病史
二、视诊检查
三、触诊检查
四、临床分级
五、反射检查
六、被动运动评定
七、主动运动评定
八、功能评定
第三节 痉挛的评定
一、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
二、痉挛的临床意义
三、痉挛的评定方法
四、痉挛评定量表应用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生物力学评定方法
一、钟摆试验
二、屈曲维持试验
三、便携式测力计方法
四、等速装置评定方法
第五节 电生理评定方法
一、表面电极肌电图
二、H反射
三、F波反应
四、紧张性振动反射
五、屈肌反射
六、腰骶激发电位
七、中枢传导
第一节 平衡的评定
一、概述
二、平衡评定方法
三、评定的意义
第二节 协调功能的评定
一、概述
二、评定方法及标准
第一节 概述
一、步行生物力学与神经学及生理学的关系
二、步态分析的目的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二节 正常步态
一、基本概念
二、正常步行周期
三、正常步行过程中的重要事项
四、正常步态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变化
第三节 步态分析方法和内容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第四节 常见异常步态
一、骨关节炎
二、脑卒中
三、痉挛性脑瘫
四、脊髓损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骨骼肌肉系统临床检查
一、脊柱区检查
二、上肢区检查
三、下肢区检查
四、常用专项检查方法
五、注意事项
第一节 概述
一、发育性反射的出现与消失
二、发育性反射的分类
第二节 发育性反射与反应的评定方法
一、脊髓水平反射的评定
二、脑干水平反射的评定
三、中脑与大脑皮质水平反应的评定
第三节 发育性反射与反应的结果分析
一、评定结果记录
二、发育性反射与反应评定的意义
第一节 概述
一、神经肌肉电生理特性
二、仪器与设备
三、电生理检查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肌电图
一、肌电图检查的基本原理
二、肌电图检查的目的
三、肌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
四、检查方法
五、正常肌电图
六、异常肌电图
第三节 神经传导速度
一、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的基本方法
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四、常见的异常神经传导类型
五、各种神经的测定方法
第四节 F波与H反射
一、F波
二、H反射
第五节 诱发电位
一、分类
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四、视觉诱发电位
五、运动诱发电位
六、事件相关电位
第六节 表面肌电图
一、表面肌电图仪的组成
二、表面肌电图仪的工作原理
三、表面肌电图的检测方法
四、表面肌电图的分析及相关指标
五、表面肌电图在康复医学中的运用
六、表面肌电图在康复医学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七、表面肌电图的优缺点
第一节 心脏功能评定
一、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
二、6分钟步行试验
三、递增负荷运动试验
四、疲劳度评定
第二节 呼吸功能评定
一、呼吸困难分级
二、肺功能评定
三、运动试验
四、呼吸肌功能评估
五、动脉血气分析
第一节 言语语言功能概述
一、言语与语言
二、言语语言障碍的主要分类
三、评定目的
四、注意事项
第二节 失语症的评定
一、失语症的主要语言症状
二、失语症的分类
三、各类失语症的临床特征
四、失语症的评定
第三节 构音障碍的评定
一、构音障碍的类型
二、构音障碍的评定
第四节 吞咽障碍的评定
一、吞咽过程
二、参与吞咽过程的肌肉和神经
三、吞咽障碍的评定
第一节 认知功能障碍评定概述
一、认知障碍的概念
二、认知障碍的分类
三、脑功能区与认知
四、认知功能评定的目的
五、认知功能评定的适用范围
六、认知功能评定的实施方法及流程
七、认知功能评定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
一、意识状态评定
二、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
第三节 认知障碍的评定
一、注意障碍的评定
二、记忆障碍的评定
三、执行功能的评定
第四节 知觉功能障碍的评定
一、躯体构图障碍的评定
二、视空间关系障碍的评定
三、失认症的评定
四、失用症的评定
第五节 运动控制障碍的评定
一、运动控制的基本理论
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控制障碍
三、运动控制障碍评定的内容与方法
四、结果记录与分析
第一节 概述
一、严重伤病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二、情绪的基本分类
第二节 情绪情感障碍评定
一、焦虑评定量表
二、抑郁评定量表
第一节 神经源性膀胱评定
一、概述
二、评定目的
三、评定方法
第二节 神经源性大肠评定
一、概述
二、评定目的
三、评定方法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的后果
三、分类
四、评定目的
五、评定内容
六、评定方法
七、评定步骤
八、评定时间与场所
第二节 评定量表
一、常用的评定量表
二、评定的注意事项
第一节 生存质量概述
一、生存质量的含义
二、生存质量评定在康复医学中的意义
第二节 生存质量评定方法
一、生存质量评定的实施
二、常用的生存质量评定量表
三、生存质量评定注意事项
).V+"?34
第一节 环境概述
一、环境与无障碍环境
二、国内外无障碍环境建设
三、无障碍环境内容
第二节 环境评定
一、环境评定的定义
二、环境评定的内容
三、ICF中环境因素的构成
四、ICF环境评估的限定值
五、环境评定的目的和方法
六、环境评定的应用
七、ICF应用实例
第三节 环境改造
一、环境改造原则
二、环境改造的实施
三、环境改造举例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二、职业能力评定的意义
第二节 职业能力评定的内容
一、初步面谈
二、职业评定计划
三、工作能力评估
四、工作现场分析评估
五、评估报告的书写
第一节 社会参与能力评定
一、概述
二、社会参与能力评定方法
第二节 康复结局评定
一、概述
二、脑卒中康复结局评定
三、完全性脊髓损伤康复结局评定
四、脑性瘫痪康复结局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