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做“太极全人”
独有凤凰池上客——大道无言
自述
太极拳的要领、要求和特点
对太极拳缠丝劲等问题的体会
《太极内功》节要
岩上无心云相逐——太极探理
经世为武
一片汪洋都不见
技高德劭风范长存
忆经梧先生二三事
一言一行见真功
四家绝学共滋养
“文如其人”
走融合之路
李经梧与太极拳
从内功与拳法的关系看李经梧先生拳艺
感悟李氏太极
太极内功的学理
谈太极拳之练习
对太极拳理的几点体悟
议太极拳的“呼吸”与“气”
谈太极拳的懂劲
拳海蠡测
漫谈太极拳的意境
太极拳技击的科学原理
别意与之谁短长——同门忆旧
回忆师兄生前事,不负泰斗身后名
太极往事
同门之谊胜手足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陈式太极拳的忠实继承者
严峻慈祥总相宜
我读李经梧
要认清什么是真功夫
大风横空兮,应物白有声
回忆老师
“太极拳就是用小力气打大力气”
打太极拳要“舍己从人”
恩师八年教,自身一世修
拳如其人
比武要点到为止
“即引即发赛霹雳”
太极有道
道法自然,师艺珍贵
北戴河太极拳
李经梧与戴玉三
李传太极,后继有人
一段童年的回忆
一代宗师一位医者
“太极真功还是在中国”
祖父的教导
推手也要周身一家
武功没有天下第一
太极拳的“理”都是一样的
与师爷的缘分
我与太极拳的因缘
正道不以神通度人
德有多高,艺有多高
发现太极正宗
想念师爷
附录一 李经梧老师太极拳照赏析
附录二 李经梧老师珍藏《太极拳秘宗》拳论摘抄
附录三 李经梧老师师承表
附录四 李经梧老师及其弟子有关资料索引
附录五 李经梧老师传人名录
后记
自述
李经梧
余祖籍山东掖县。十四岁至哈尔滨谋生。因居处简陋,难御风寒,至罹风湿症。延医无效,转而习武与疾病抗争,遂与武术结缘,至今已六十五年矣。
余十七岁在哈尔滨拜刘子源先生为师,习秘宗拳,十度寒暑,晨昏不辍,顽疾逐渐痊愈。武技亦有小成。
后闻人云太极拳至为精妙,余心向往之。然苦无师授。后有幸辗转入京,才得遂夙愿。余廿七岁拜赵铁庵先生为师习吴式太极拳。赵师乃吴式太极拳传人王茂斋、吴鉴泉两位大师之亲传弟子。蒙赵师悉心传余拳技与推手,又以《太极拳秘笈》相授,遂决定余一生从武之路。
三十年代,北京太庙(现劳动人民文化宫)设有太极独有凤凰池上客拳研究会,余曾任该研究会理事。每晨到太庙练拳,又得到拳师杨禹廷先生的指点传授。杨先生拳架工整,推手手法细腻;为人正直诚恳。余敬慕杨禹廷先生之拳技与武德,于赵师谢世后又拜在杨禹廷先生门下。在太极推手方面,又得到了以推手见长的王茂斋大师之子王子英师叔的悉心指点。在老师和师叔的教导下,使余打下了较为深厚的太极拳基础。
四十年代初,余闻陈式太极拳十七代传人陈发科先生在北京传艺,余仰慕陈式拳的“缠丝劲”,再拜陈发科先生为师,习陈式太极拳和陈式推手。余除按时去陈师处习拳外,还每周二次专接陈师来敝舍授艺(旧称“教馆”),甚得陈师厚爱。口传心授,历十数载,直至一九五七年陈师仙逝而止。
五十年代,国家体委提倡太极拳运动,普及太极拳,并以杨式为基础整理出“八十八式”太极拳和“廿四式”简化太极拳。余在参与推广工作中,遂又学到了杨式拳的手法和劲路。国家体委以余之拳架,特邀拍摄了全国第一部《太极拳》科教片。
六十年代初,余又与友人交流互学,研习了孙式太极拳的手法和劲路。
对于陈、杨、吴、孙四家太极拳,余悉心揣摩了各自的劲路,受益匪浅。有的习武者认为学拳以精于一家为善,这也许有一定道理。然而在本人来说,吴式的粘随柔化之功、陈式的缠抖刚发之力、杨式的舒放洒脱之势、孙式的灵活紧凑之巧,余均博而采之。尝有友人观余之行拳和推手,谓余:身架工整、柔韧、雄浑而潇洒;听劲至灵,应变之速,已臻应物自然之境界。此或过誉之辞,若谓得其一二,则全赖四家拳技之共同滋养也。
余本原从他业,武术乃业余爱好。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对武术之重视,余遂成为武术专业人员。一九五六年余在北京市和全国性两次太极拳赛事中夺魁之后,受到国家体委的重视,先后安排余在铁道部、铁道学院、中国科学院、卫生部、市体校等单位任太极拳教练。并曾出任过北京市武术运动会总裁判和全国武术裁判。为普及太极拳,培养师资和运动员作了一定贡献。
一九五八年,受国家体委委托,由余和李剑华、李天骥、唐豪、顾留馨、陈照奎等同志共同编写《陈式太极拳》一书。其中“陈式太极拳”传统一路动作说明,由余和李剑华同志执笔,陈照奎拍插图照。完稿后因某些原因未能及时出版,此稿由顾留馨同志带走,在后来出版的《陈式太极拳》一书中被采用。
在五十年代,河北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住院者均为县团级以上干部。为把太极拳用于医疗保健事业,秦皇岛市委决定调余到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任教。余到任后,除教授住院疗养员学拳外,并办培训班数期,为全国各地培养了一大批普及太极拳的师资和骨干,从余学拳者逾万人。
一九六。年,由余口述,余的学生张天戈执笔整理了余的《太极内功》。初作为教学用内部资料,后于一九八六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而公之于世。一九六四年余写出论文《对太极拳缠丝劲等问题的体会》发表于一九六四年十月廿一日《体育报》。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