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献刊
艺术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出版事业
千山万水来访边区
纪念国际反法西斯伟大战友诺尔曼·白求恩博士
血的控诉
易水秋风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客人(报告)
出奔(墙头小说)
出击正太线战役叙事诗抄
同志的枪
我们是夜班
迎接胜利的一九四三年并献给边区参议会第一届大会
边区第一届参议会观感
宣传大出击 再接再厉
晋察冀的生活光景
战场故事
白洋淀
悼念边区国际和平医院院长柯棣华同志
悼雷烨同志
滦河曲
我们怎样收复了塞外的乡村
恶战娘子关漠河滩(报告)
儿童故事二则
全国木刻展
黎明之前
爆炸英雄李勇
晋察冀边区子弟兵战斗英雄邓世军
爆炸英雄李勇在反“扫荡”中
威震同蒲北段的杨主任
狼牙山前的光荣射手安福
战斗英雄阎清才
女战斗英雄吕俊杰
胆大心细的机枪射手锺金福
子弟兵的战斗英雄
神枪手李殿冰
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
劳动英雄胡顺义
韩风龄
东线大门内,风雷四十里
金龙洞的抗击战
黑水窑之战
伪“治安军”十五团的覆败
家庭
阜平沙河滩地
游击小队长康福山
白格里欧在晋察冀画报社
追悼伟大民主战士邹韬奋同志
韬奋先生哀词
平汉路边的一支游击小队
儿童的故事
向渤海边挺进
突破三道铁丝网
杀敌英雄王克勤
革命军人的榜样吕顺保
人民要翻身 铁路也翻身
英雄的防线(报告诗)
在突破口(报告)
发刊的话
滚滚的滹沱河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骨肉难分离 江南人民舍不得新四军
电话员刘裴然
军爱民,民拥军;三担水,感动人
死里逃生
北岳区拥军模范 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
冀中子弟兵的母亲李杏阁
冀东潘家峪大惨案
人民的艺术《穷人乐》
前言
艺术作战
涌现出人民战争的英雄
神炮十三连 立功在前线
一夜三打遭遇仗 捉了俘虏又缴枪
仇恨人心生了根 勇敢作战真惊人
初上战场就缴枪
投弹手,好榜样 焦志清、孙连岗
蒋介石抓丁没挑选 老头小孩一揽子拴
头功第八连
西烟战斗打得好 缴枪缴炮立功多
王世生当先立功
老乡捉顽军
特等英雄李庆山
创造英勇坚定的典范
活跃在火线上的老上士张二丑
解放战士吴福云 火线喊话立特功
战栾城
双全齐美的卫生员王玉峰
访问送儿归队的李大娘
杨忠彦和他的班 六次突击完成任务
热爱子弟兵的李大妈
平射掷弹筒的创造者刘维春
年青健壮的神炮兵
工兵功臣王惠文 跨马回乡报功勋
华东战斗英雄林茂成
红军的妈妈
平绥东线保卫战役
“钢铁第一营”
创刊话
战士爱看什么样的照片
我在连队展览照片的经验
采访漫谈
摄影上的“真善美”
晋冀鲁豫袁克忠来信
把我们工作更提高一步
三纵队摄影股长袁苓同志立功
两封信
过去工作检讨片断
照什么
克服“摄影八股”的关键
我怎样拍的《团结的堡垒排》
对《热爱子弟兵的李大妈》照片和通讯的意见
谈采访方法
关于展览工作的检讨
火线上的陈庆祥同志
智村战斗摄影检讨
在火线采访
战地小型展览介绍
十旅摄影工作检讨
对野战部队九月摄影采访的意见
清风店歼灭战中前线摄影工作积极紧张
范家庄覆查采访经验点滴
高林营阻击战采访检讨
展览照片的三点经验
我们的画报照片发到国内外
东北画报社近况
各解放区摄影工作简讯
悼前线摄影记者孟振江、宋谦二同志
新华社总社电唁孟宋二同志
摄影记者孟振江、宋谦二同志光荣殉职
为烈士悲痛 为烈士工作
悼孟、宋二同志
军区宣传部长来信
痛悼宋谦同志
以更紧张的工作完成死者的遗志
向宋谦同志的灵魂追愧
火线采访应如何避免伤亡
关于写说明
做一个工作组员
七月献刊
七月来了,带着强烈的太阳光,带着一切生物的繁茂的生长,带着山脉、河流与土地的灼热的蒸发,带着中国人民英勇而坚韧的战斗。
七月来了,这是伟大的五十年代①第二个年头的七月,是中华民族抗战第五周年的七月。
整整五年了,晋察冀边区的人民与八路军,站在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和日本法西斯匪徒进行血肉的搏斗,从极端混乱与危难之中,从日寇的铁蹄践踏之下,收拾起这一片祖国的山河,揭去暗淡的颜色,重使它发出灿烂的光彩。晋察冀的军民,热爱祖国的军民流着血、流着汗,保卫着这块新的土地,垦殖着这块新的土地;用最大的劳力、最高的智慧与无畏的牺牲,不断地斗争、建设,使这根据地成长壮大,矗立于北方山岳与平原之间,使它成为华北敌后抗战的坚强堡垒,走向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之路。在这个新型的社会里,将真正地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晋察冀的建造,是中华民族抗战建国伟业的一部分,是边区广大军民劳绩的结晶。在激烈的、艰苦的、丰富的斗争过程中,他们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辉煌瑰丽的史诗。
这是伟大年代的斗争的史诗!
这是伟大人民的斗争的史诗!
我们需要把这些现实的运动、现实的生活,记录出来,反映出来,用以激发战斗意志,坚固胜利信心。尤其当此日寇对我中国正面发动新的军事攻势,与对我华北抗日根据地加紧空前残酷的“扫荡”之际,出版这一刊物,是怎样迫切需要,怎样适当时的工作呵!
让悲观失望的人们在它面前自惭无知吧!
让动摇妥协的分子在它面前销声匿迹吧!
是抗战的第五周年了,这是接近胜利的最后两年,也是斗争最激烈最艰苦的两年。这是要咬紧牙关坚持斗争的时期,也是要动员一切力量、积蓄一切力量、发挥一切力量的时期。所有抗日岗位上的战士们!拿出一切武器一切力量,准备作最后的决斗吧!
在文化艺术的战线上,边区的摄影工作者、美术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以及科学技术专家们,五年来与军民大众共同生活共同战斗,出入于枪林弹雨中,奔驰于烽烟硝雾里,用不息的劳作,创造了不少的历史画幅与诗篇。现在让我们向全中国,向全世界,展览它们,朗诵它们吧!让人们透过这些细微的砂粒来认识晋察冀的精神与风貌,来看出晋察冀过来的道路与行进的方向吧!它这道路与方向也正是新中国的道路与方向呵!
让法西斯匪帮们望着它发抖吧!
让反法西斯的战士们握着它兴奋鼓舞地前进吧!
在这黎明前的黑暗时期,在这民族抗战的节日,我们献出这第一件礼物,为着迎接胜利的到来,我们欢呼吧:
万岁,战斗的新中国!
万岁,战斗的晋察冀!
(《晋察冀画报》第1期)
原文如此,根据上下文指的是20世纪40年代。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