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导言
一、选题的缘由和研究的意义
(一)选题的缘由
(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一章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概述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概念
(一)青少年的概念
(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三)新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遵循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
(一)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二)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意义显而易见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家庭意义不言而喻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个体和群体意义彰明较著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一、建党初期至国民革命时期党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萌芽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初步探索
(二)在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中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效果
(三)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资本主义文化侵略与意识形态渗透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兴起
(一)培养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古田会议决议》标志着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三)遵义会议清除“左”倾教条主义影响,匡正思想道德教育轨道
三、抗日战争时期党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在探索中前行
(一)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的引领
(二)学校教育改革的推动
四、解放战争时期党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形成体系
(一)教育内容与方法的调整改进
(二)教育工作思路和策略不断更新
第三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新起点
(一)建立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制度
(二)创设与完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三)改进和优化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程
(一)《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明确青年军人思想道德教育
(二)《高教六十条》系统规定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三)开展榜样教育,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四)思想道德教育在摸索中遭受重大挫折
第四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一、“文革”结束后党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重建
(一)思想道德教育指导路线重回正轨
(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课程逐渐恢复
二、改革开放时期党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重焕生机
(一)突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地位
(二)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系统建设与规范发展
(三)完善思想道德教育学科建设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与时俱进
(一)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探索与确立
(二)思想道德教育的美学路径尝试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一、新时代党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任务
(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集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三)以“家庭美德”建设为抓手,推促思想道德教育
二、新时代党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总体布局
(一)凸显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的作用
(二)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建设
(三)积极构建科学开放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四)配备配齐并优化思想道德教育队伍
三、新时代党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特点和新趋向
(一)新时代党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特点
(二)新时代党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趋向
第六章 新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发展新理路
一、全面汲取思想道德教育之理论精华夯实教育学理基础
(一)全面掌握教育基本理论
(二)深刻理解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
二、匠心独运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达成教育情理共融
(一)诠释“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二)演绎“美是自由创造的结果
(三)尽显“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的尺度
三、综合借鉴美学史上的重要美论,拓展教育新视域
(一)借鉴“美是和谐”,展示和谐与秩序
(二)借鉴“美在关系”,搭建审美关系
(三)借鉴“美是生活”,领悟“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后记